APP下载

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的思考

2022-11-21韦美芳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艾滋病公共卫生

韦美芳

河池市艾滋病防治中心 广西 河池 5470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作为艾滋病致病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具有攻击性的病毒,攻击时以CD4细胞为主,并产生显著破坏作用对人体免疫系统损伤。HIV感染人体后存在特点为潜伏期长,且潜伏期时,艾滋病患者未出现典型临床特点,因此日常生活及工作均可照常进行。近些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相比较上一年,2020年增加幅度维持在5%以上,与人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不清相关[1]。多数人群对艾滋病讳莫如深,知晓艾滋病具有传染性﹑不可治愈性。调查结果显示[2],人们对艾滋病认知停留在表面,往往对艾滋病相关预防措施了解程度偏低,尚未建立有效预防意识﹑预防护理措施。当前艾滋病主要依靠以下三种形式传播:血液﹑母婴以及性传播。血液传播依靠针管﹑吸毒食品等传播,部分人群经济受限选择小诊所治疗,卫生堪忧,出现重复使用针管问题,导致艾滋病传播范围扩大。性传播是对免费领取安全套正常流程不够熟悉,提高艾滋病发生率。母婴为母亲患有艾滋病,流动人口孕妇未定期产检,未高度重视艾滋病引起传播。当前国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体系建立下,社会发展及流动人口增加,艾滋病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为此,加强群众对艾滋病知识掌握,利用基本卫生服务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可充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容,现对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分析

国家卫计委发布有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工作通知,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详细列出以下项目: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预防接种;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依据上述工作通知,强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内容:进一步拓展服务覆盖面积,并扩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同时可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发生。同时,对医疗机构加强支持干预,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内容,明确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实施发现[3]。

2.基层艾滋病防治服务现状

1985年来,我国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在中国协和医院发现,而国内艾滋病感染形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中防治难度较大,存在多种问题,包括管理﹑宣传等,各地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形式更为严峻[4]。目前对国内艾滋病疫情防控管理上,呈现出以下特点:较长时间呈现出低流行趋势,而当前传播中,性传播为主要形式,男同性行为传播速度更快,而当前艾滋病感染中,年轻学生人数增多,同时,国内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安全性行为﹑毒品滥用等,均是艾滋病传播风险上升重要因素。随着新型社交工具出现下,易感艾滋病行为隐蔽性加大,同时人口流动性加剧,艾滋病整体防治综合干预难度较大。目前有关报道中[5],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人数不断上升,而不同人群中有关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上,存在较大差异性,当前艾滋病患者人数上升会增加死亡人数。由此得出,当前艾滋病感染下,人群多样化且流行形式严峻﹑复杂化,当对艾滋病疫情处置上,不仅仅注重高危人群防范,仍需加强对普通人群管理。研究指出[6],城市社区艾防管理“1+4”模式,即对组织管理﹑防治策略﹑环境营造﹑资源动员﹑能力建设﹑大众宣传进行“1+4”分解,可探讨出适合社区防治管理模式。目前对不少地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管理上,将其归入城市社区﹑村卫生室,达到基层医疗及人群管理,提高优势并实现对疾控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落实。

3.利用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开展基层艾滋病防治政策建议

3.1 全面提高基层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目前对艾滋病管理中,最为重要为宣传教育,而实施过程中,侧重于“标本兼治”方针,满足不同层次及人群需求,对宣传教育内容管理上,更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趣味性,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参与防治宣传体系,并组织相关活动加大对艾滋病宣传教育[7]。但当前仍然存在较多群众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偏低问题,且少数地区政府依然未真正转变对艾滋病认识,歧视﹑羞辱依旧深深盘踞在人们心头[8]。政府对艾滋病宣传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侧重点为明确宣传教育接班策略,教育日常化﹑普及化,针对慢性重点疾病宣传,拟定合理艾滋病宣传﹑交流﹑传播目标。重点人群上,有针对性宣传,如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等,减少宣传盲区。宣传中,突出疾病可防可控﹑反歧视反羞辱宣传,对各界农民工流出地﹑流动过程及流入地域中,注重艾滋病防治宣传及服务,宣传侧重人群中,包括辍学﹑校外青少年。政府利用媒体覆盖面广优势,有效开展艾滋病防控宣传[9]。对边远地区中,侧重于媒体﹑报纸等形式并加大对艾滋病宣传教育,进而提升艾滋病宣传力度﹑广度。

3.2 制定防治艾滋病的公共政策

政府对艾滋病公共政策协调上,发挥着不可推卸责任,而当前侧重点与艾滋病患者各项权益公平获得上,完善对艾滋病防控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协调机制,保护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基本权力不受到伤害,政府﹑医疗机构之间有效执行﹑落实,对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10]。成本控制前提下,加强对安全套推广﹑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等各项措施防范。同时针对性实施艾滋病及性病知识教育。定期对宾馆﹑发廊﹑美容按摩院﹑酒店开展宣传教育[11]。同时,对艾滋病治疗政策中,可将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纳入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目录等范围,若经济困难,患者可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政策应当加强支持,鼓励商业保险成熟机制,进入商业保险主流。

3.3 人才培养

当前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核心内容上,包括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当前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基础。研究显示[12],当前我国基层医务人员学历﹑专业技术普遍偏低,为此,当前需要解决重要问题为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艾滋病防治能力管理,成为当前基层实现艾滋病防治工作首要条件。同时,除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学习外,对各级政府而言,可将自身职能发挥出来,如提高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拟定出合理艾滋病防治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高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出合理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专业人才。并拟定出完善人员招募机制,吸引艾滋病防治专业人才至基层,扎根基层[13]。完善对艾滋病防控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出基层医疗机构在艾滋病防治作用。

3.4 卫生经费管理

当前国内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配套投入,而艾滋病防控经费投入来源于专项中央财政拨款,配套地方政府资金及国家项目经费,如全球基金筹集等。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多依靠国家中央财政支付转移和地方政府配套的专项经费[14]。由于上述两项经费管理上并非为同一个主管部门,因而出现两个主管部门经费分配方案不一致现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主要由中央财政﹑各级政府按照人口人均补偿,艾滋病项目经费中,依据工作量划拨,流行地区防治经费相对较多[15]。为此,专项经费管理上,仍需当地政府引导,既定基础内容上寻求合理分配机制。

4.小结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管理上重点﹑难点为基层艾滋病防治管理,而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点﹑农村乡镇分布一一匹配,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平台下,使得基层艾滋病防治管理成为可能,利用卫生服务均等化平台,加大对基层艾滋病防治,所考虑问题依然较多。当前我国不断加大对基层艾滋病防控管理,但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开展上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当前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如何整体落实到实处,如何加强人员管理等,均是后期需解决工作。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艾滋病公共卫生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 世界艾滋病日》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