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中医辨证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21罗艳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作

罗艳

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随州 4413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成年人或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骤变化时,发病或诱发者较多。多因身体素虚,或因肺有伏痰,一遇外感风寒﹑精神刺激﹑抑郁或气候骤变及吸入粉尘﹑煤烟以及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等因素皆可触动肺内伏痰而诱发本病。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其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高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清晨及夜间更甚。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中并无根治方案,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抗炎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方式干预,能够对多数患者疾病有效控制。但长期使用药物对患者机体会造成伤害,引发多种并发症,为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当发作时,痰随气动,气因痰阻﹑相互搏击﹑阻遏气道,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发作。根据发作时攻邪为主,缓解期扶正为主的原则,在哮喘发作时分冷哮﹑热哮而施治。现对支气管哮喘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0年10月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践对象,患者人数总计88,分组后各44人,年龄在45-78岁间,平均年龄为(61±2.45)岁,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39例﹑49例,所纳入的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疾病标准;患者同意参加本次实践;并无妊娠期妇女,患者并无药物过敏问题,并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对照组及观察组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的定义和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体质分型标准;③近期未接受过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其他中医干预治疗;④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③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氨茶碱﹑解痉平喘﹑抗生素﹑祛痰,给予低流量吸氧,维持水和电解质平乱。

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

发作期

①寒哮证:温肺止喘。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5克,细辛5克,干姜10克,半夏15克,紫菀15克,冬花15克,射干10克,五味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若有恶寒者加桂枝12克,痰喘较甚者加葶苈子15克,恶心呕吐者加陈皮15克,代赭石30克。

②热哮:清热﹑化痰﹑止喘。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苏子10克,黄芩15克,桑白皮15克,白果12克,冬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见口渴甚的,加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喘甚的加地龙10克,葶苈子15克,发热的加双花30克,连翘15克。

缓解期

①肺虚:益气固表。处方:生芪50克,防风15克﹑ 白术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若气阴两虚,兼呛咳,痰少而粘,口干咽燥,舌红者可用人参10克,寸冬20克,五味子10克,沙参20克,玉竹20克,生芪30克。水煎服。

②脾虚:健脾化湿。处方:党参20克,云苓20克,白术15克,生芪20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肉桂10克。水煎服。若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溏可加干姜10克,桂枝15克。

③肾虚;补肾纳气。.偏阳虚的用金匮肾气丸,偏阴虚的用七味子都气丸。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进行对比(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值)。疗效判定:临床控制: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最大呼气峰流量大于3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最大呼气峰流量增加范围在25~35%;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最大呼气量的增加量为15~24%;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计数采用(%)表示,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喘息﹑胸闷﹑咳嗽﹑咳痰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 FEV1﹑PEF 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AQLQ 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祖国医学的“哮症”范畴。它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若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诱因,便引而发病。临床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率及肺功能不可逆性损伤是临床治疗该病的目标。西医干预虽能快速缓解疾病症状,但多存在剂量依赖性。中医研究证实,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患者自身体质密切相关,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是最为常见的发病体制。肺气虚是因肺气亏虚,导致营卫不和;湿热质是因脾失健运,导致湿热内蕴;痰湿质是因脾虚不运,导致痰湿不化;阳虚质是因肾阳亏虚,导致温化失调。基于中医体质的辨证施护,强调在疾病治疗及护理中关注人﹑体质﹑疾病间的关系,给予针对性干预。

中医在《黄帝内经》中对此疾病有详细分析,介绍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汉代名著《金匮要略》对哮喘疾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做出论述,中医至此之后对此类疾病有深刻认识,研究不断深入。医圣张仲景对哮喘类疾病研究后得出结论为,发病时喉中有声,呼吸较为困难,喘息时无法平卧,喘与哮同时出现,因此将疾病称为哮喘。西医在中国盛行后,哮喘疾病又被定义为炎性细胞参与慢性肺系疾病。西药成分为化学药剂,具有刺激性特点,在长期服用过程中,患者其他组织受到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容易使患者成为综合疾病病原体,患者无法长期服药。中药药性温和,能够根据哮喘分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式,使患者哮喘程度得以有效控制,防止反复发作。支气管哮喘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中医辩证分析,将患者类型分为寒哮及热哮两种,采取中药调理方式干预。

综上所述,针对性中医辨证干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控制哮喘,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