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2-11-21万芸君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科敏感性导管

万芸君

来宾市中医医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与卫生经济学发展,医疗服务体系注重成本与效率﹑成本与效应等问题,以平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资源紧缩间的关系[1]。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量控制关键[2]。国外有学者[3]提出利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作为评价患者的护理质量,体现出对患者护理结果影响的一种质量模型,通过评价﹑监测与干预实现科学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结合美国护士会(ANA)与AORN机构研究最终确定12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4-5]。于2020年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护理中心总结出12个通用护理敏感指标[6],同时建立了护理质量国家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收集,但缺乏信效度验证﹑不同专科敏感指标应用方面的研究,故临床护理人员对指标理解与指标在质量水平控制中应用仍不佳。故现就护理敏感指标应用和现状作一综述。

1 护理敏感指标内容

护理敏感指标分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指标和基于专科的指标。前者是SPO理论依据管理原则进行架构,后者是依据患病人群与病种架构[7]。

1.1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指标

ANA于19世界70年代引入Donabedian,将护理敏感指标定位结构﹑过程与结局。90年代ANA开展多项护理人力与患者结局关联的研究,同时制定10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集指南[8]。我国于2020年对12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调整,其包含结构指标(护患比﹑床护比﹑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每位住院患者24h平均护理时数﹑护士离职率﹑护理级别占比)﹑过程指标(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指标(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9]。现被作为各级医院制定专科护理敏感指标﹑适应性护理敏感指标参考[10]。

1.2 基于专科护理敏感指标

研究表明[11],不同的专科护理敏感指标有利于评估﹑判断特殊人群健康问题,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控维护,并对护理结局对比。目前各个科室将该指标作为整体指标的一部分,在国外,专科领域研究较多的是急症护理﹑疗养院老年护理[12]。由Nakrem[13]研究可知,其针对7个国家疗养院老年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得出压疮发生率﹑留置导管比例﹑骨折发生率等专科指标。而我国专科敏感指标起步较晚,仅有部分针对产科﹑手术室﹑儿科﹑急诊科进行了指标研究。

2 护理敏感指标应用现状

护理敏感指标是对护理质量量化测定,用于评价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活动的工具,也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重要手段。主要由护理人员提供,反应护理结构﹑过程与结局,能直接测量且有护理特异性的指标,能敏感﹑客观﹑真实的反应护理质量水平,为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14-15]。

2.1 心脏介入护理敏感性指标建立和实施

近年来,心脏介入治疗逐年增多,且急危重患者多,护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客观﹑科学﹑敏感且持续评价与监测心脏介入护理质量成为心脏介入护理管理者工作重点[16]。目前心脏介入专科护理质量缺乏有效评价指标。沈志云[17]研究报道,通过采用德尔菲法对心脏介入护理领域的3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问卷函询,并对心脏介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修正,结果显示,经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66.67%,权威系数为0.86﹑0.91,协调系数为0.214~0.361,构建的心脏介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鲁为凤[18]研究预防心脏手术切口感染(SSI)和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故实施PDCA管理结合敏感指标在其中应用价值,结果表示,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率﹑无菌规范达标率﹑抗菌药物应用护理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均降低,并有效提高手术管理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2.2 乳腺癌护理敏感性指标建立和实施

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后选择化疗,于健侧上肢行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为患者提供了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好处在于避免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病痛,增加治疗信心,使治疗能顺利完成。但因操作难度大,维护系数高,专业性强,临床常易出现并发症[19]。郭秀兰[20]为减少该病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率,延长PICC寿命与减少有损健康事情的发生而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显示,在建立和实施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后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升。由张元红[21]研究显示,研究组实施自行研制的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后,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PICC维护护理质量评分高,并且满意率高。

2.3 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护理敏感性指标建立和实施

患者常进行侵入性诊疗措施较多,常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检测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活性等指标,但其在留置期间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5.00~26.00%,进而不利于患者康复[22]。另外,包含全身和局部感染,其中全身感染发生与危害最为严重,导致导管失功能﹑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并可早12.00~25.00%病死率。有关研究表示,CRBSI不但引起患者病情加重与死亡率增加,同时还可增加医疗费用和各种资源损耗。为此,2021年护理专业年度质控改进目标“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将改善重点锁定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的相关血流感染。王红莲[23]利用循证方式建立PICC护理质量控制敏感指标体系,明确各指标内涵﹑名称﹑计算方式﹑数据收集等,并将该指标用于在临床,最终表示该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和敏感性,能科学敏感PICC护理质量。

3.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护理敏感指标备受国内外护理管理者与研究者的关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能够有效找到护理工作中的缺陷,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有效改进护理质量及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

猜你喜欢

专科敏感性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