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研究
2022-11-21张鹭鹭
张鹭鹭
一、高校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开放性机制。就当前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建有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用于专业教学活动服务当中。但是大多数实验室主要用于实验操作,短期培训,学科竞赛等活动,而对于其他时间,其他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不高。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特征:实验室主要服务于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为师生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所支持;在经管类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有时需要开展实验操作对理论知识加以验证,也需用到模拟仿真实验室;除课堂实验活动以外,模拟仿真实验室也会为学生上传资料以及查询信息提供一定的支持。但是,模拟仿真实验室始终没有建立科学完整的开放性体制机制。
(二)未能合理利用资源。为了满足不同学科实验教学的需要,经管类专业模拟仿真实验室往往设立不同独立实验室以满足针对性的教学需求。然而,随着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课程教学结构也不断得以调整,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却未能依据课程改革现状及需要加以实施调整,而只是一味的扩建,相关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经管类专业各学科独立教学的同时,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却未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存在着软硬件设备重复购买的情况,同样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欠缺合理的师资结构。高校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人员尤其是主导课堂实验活动的教师群体需要对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都有全面而熟练的把握。然而,由于有关领导人员对于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师资源的配置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其专业性程度不高,同时得到的待遇较低,使得教师群体在参与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和课堂实验开展过程当中难以保证教学水平,其参与虚拟仿真实验室维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大部分教师除参与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之外,也未能融入实验室规划、仪器维护、技术改革等活动当中,使得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校本建设未能有机融合。
(二)缺乏校企合作共建。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活动的开展在于培养专业性操作人才以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因此,将企业发展模式,尤其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融入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活动当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乏校企合作共建体制机制,使得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难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部分高校与企业之间往往采取签订培养协议的方式来推动合作共建,然而却未能将其落于实处,尤其部分企业出于观念、利益等考虑,也未能积极为校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得校方难以及时把握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观念及要求,也就难以以此为指导推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使得校企合作共建下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得不到持续性发展。
三、高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协作育人模式下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研究
(一)实验场景设计研究。改变以往虚拟仿真实验室靠装修布置营造工作环境的方式,利用网络技术在实验中加入VR技术或全息投影技术模拟办公场景;增加校企双方视频互动,通过视频传输或实时直播的形式,将校外实习基地的实时图像传输到校内,让学生不出校园即能感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使学生与企业更好地互动,突破校企合作的空间、时间限制。在学校内部环境方面也可以做出一定的努力,比如说将经管类专业企业工作环境以文化创设的方式引入高校,使学生身临其中,日益渗透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设计研究。要将企业文化有效融入高校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实验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可以从两个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一是学校内部教学方面,教师在讲解经管类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渗入对于经管类专业行业发展现状等各方面信息的传达,使得学生在参与学校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对经管类专业行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有明确的把握。尤其要对于学生在经管类专业行业等各方面存在疑惑之处进行答疑解难。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外部学习。也就是说,除高校内部课程体系以外,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以集体的形式到经管类专业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而使学生近距离的了解经管类专业行业工作环境及基本情况。从而根据目前市场上企业的工作业务的调整,更新原有实验设置的岗位,做到一比一还原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三)新型教学方式设计研究。改变只有教师教学的传统模式,通过先进的视频直播和录播技术,以及视频互动功能,让企业人员也参与到实验中来,从另一角度给出指导建议,学生在校内即可接受校外教师的远程指导并完成实验。校方可以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科的设置,以及企业内部工作岗位对相关技术的要求来展开合作对接活动。通过校企双方建立培养合作协议,落实到企业工作岗位与校内专业学科针对性培养学习活动。由企业内部工作岗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学校经管类专业学科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活动,在完善其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由工作前线的工作人员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实时把握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从而以此为前提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活动,提高自身工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就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既可以邀请专业工作人员来校指导,也可以借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指导活动。
(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在供给侧视域下,高校开展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课堂实验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而就目前经管类专业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那么高校在开展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就应当根据经管类专业行业发展的情况,尤其是新的需求来对自身的课程体系加以调整和完善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在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增加关于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内容。具体来讲,除了设置主体课程以外,可以设立多种关于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课,将其分为不同的模块,如基本技能训练、核心技能训练、职业拓展训练模块等,从而将对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渗透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也可以构建云平台,以网课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对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节省教育资源的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效率。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慢慢向管理型转变,传统的偏重于核算内容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双方可以根据双方所需共同开发融合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的纸质教材,也可以开发融合视频讲解的电子教材。校企建立适合经管类产业需求的“强基础、炼技能、求创新”的课程体系,不仅引导学生到具体的经管类专业工作岗位实践锻炼,同时也能着力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
(五)考核评价方式研究。职业生涯的规划需满足学生个人的意志。当然这需要基于学生对于自身有着明确的认知,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因此,在高校开展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于经管类专业及其就业前景有系统而明确的了解,包括福利待遇、升值空间等各个方面。当然,在经管类专业行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经管类专业行业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从而明确自身的定位以及奋斗目标,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树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乃至职业理想。
当然,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经管类专业行业用人的需求,即可以在未来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然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管类专业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实现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需要在引导其时刻了解经管类专业行业发展现状及用人需求的同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及工作能力的构成有着系统而明确的把握。从这一方面来讲,可以以建立学生人才发展档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人才发展档案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对于学生经管类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的考核情况的记录,同时也要融入对于其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记录,包括设备维护、技术革新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人才发展档案记录的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从而完善对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面。当然在学生求职过程当中,人才发展档案也可以作为其简历构成,为企业用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经管类专业课程较多,校企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课程特点根据实验教学效果、创新项目和实验教学资源的自制程度等,构建合理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绩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