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外国专家项目管理对策研究
2022-11-21王凤阳
王凤阳
随着新冠疫情全球扩散,人员跨国交流受限,开展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这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断扩散的疫情更使得国际科技合作呈现出日趋复杂的态势,在我国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开展外国专家项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对于短期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项目,一般专家工作时间在2周到3个月之间,按照新的防疫要求必须进行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受入境工作证、集中隔离等条件的影响此类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需要在牢牢守住我国疫情防控成果,外防输入的新形势下,通过国际合作持续开展引才引智和科技创新工作,做好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外国专家项目的规范和管理工作,从而全力保障对外合作交流有序开展,确保疫情防控和外专工作相互协调、并行不悖。本文结合疫情以来沈阳理工大学外国专家项目开展情况,从“前端聘任、中端管理、后端保障”[1]几个方面,针对后疫情时代外国专家项目开展面临的困难,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探索提出几点对策和思考。
一、针对在研和预研外国专家项目采取持续支持举措
在研和预研外国专家项目,是经主管部门立项批准的,符合科学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建设需求的引才引智项目,一般情况下已经与外国专家签订了工作合同,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且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资源。全球疫情突然爆发,很多在研的外国专家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专家不能如期来华,现有的研究工作无法继续开展,项目前期在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投入不能正常运行,这给项目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巩固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国际合作成果,保证外国专家项目开展的连续性,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针对现有问题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渠道和新形式,建议相关部门对此类项目持续采取支持举措。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是在研和预研外专项持续开展的动力和保障,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2],例如延长项目执行周期、调整外国专家来华计划、鼓励离岸创新和远程合作等。对于核心研究人员身处疫区,关键任务实施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允许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保证项目开展的连续性,既有利于巩固现有的国际合作成果,又有利于积极探索下一步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外国专家项目的开展的新模式和支持举措。
二、进一步畅通高端外国专家来华绿色通道
目前我国已经对重要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重大项目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来华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高端专家和特殊人才,实施简化来华流程,开辟来华工作绿色通道[3]。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根据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需要,沈阳市出入境管理局为沈阳华晨宝马、沈阳德克斯米尔等企业集中办理来华工作许可证。同时扩大境内申请范围,持工作、商务、访问签证已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可以直接申请办理境内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对接待外国人较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相关管理机构应做好部门联动,视情根据办证需求,简化流程、允许代办证件、不见面审批、加急办理、容缺受理或提供其他必要的办证便利[4]。相关主管部门一系列快速、准确、有效的政策调整解决了很多单位的后顾之忧,在强大的政策保障和支持下,高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有序进行,切实保证了高端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转”。切实将管理融入到日常服务工作当中,实行管理全覆盖,服务个性化,打通高端外国专家来华管理的全过程[5]。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开展国际合作尤其重要,因此完善高端专家来华政策的顶层设计是适应疫情发展形势保障国际合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畅通优化高端外国专家的来华渠道,逐步转变并适应后疫情时代外国专家的全新管理方式。
三、规范外国专家远程工作量化标准
对于短期外国专家项目而言,由于专家来华工作时间较短,受入境工作证、集中隔离等条件限制,远程合作已经成为智力引进新模式,并开始逐步探索其支持举措。通过利用远程视频、网络办公、在线会议、在线论坛等多种方式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工作,既保证了短期外国专家项目如期进行,又避免了外国专家入境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国际旅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的开支。同时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外国专家项目,需要切实项目和经费管理方式,主动适应以项目实施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项目评价体系要求,对专家工作量的核准需要有一系列科学的量化办法,从而促进外传项目提质增效。
以大学开展外国专家项目为例,远程在线授课按课时核准工作量;远程讲座、技术咨询等按次数核准工作量;远程技术服务按合同中规定外国专家的主要工作逐条核准工作量,并由外国专家提供详细的技术解决方案。上述工作同时留存远程会议视频、图片、会议记录等资料辅助核准工作量。在规范外国专家工作量化标准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作实效,按合同规定,达到项目预期成果,对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按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经费。
各高校还可以根据外专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将考核指标规划在论文发表、学术交流、课程建设所要达到的效果方面,全方面提高外专项目的引智质量[6]。
同时,要切实加强保密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防涉密、敏感信息外泄。
四、做好在华外国专家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
外国专家的管理和智力引进以及技术攻关一样,是外国专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引进轻管理或者重技术轻管理都是不恰当的开展外专项目的工作方式,必然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重视外国专家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促使其在工作岗位发挥应有的价值[7]。特殊时期深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在华外国专家日常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专家身体健康和生活需要。在华外国专家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国际影响,及时传递政府的关怀和防控疫情安排部署,引导外国专家不信谣、不传谣。日常服务保障工作要做好跟踪服务,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细节、落到实处,增加外国专家的归属感和信任感。通过利用日常外专沟通各项渠道,及时发布多语种疫情信息及疫情期间外国人在华防护措施,调查了解防疫措施是否到位,外专复工是否存在困难,积极为外专企事业单位提供复工指导。
同时注重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外国专家的工作成果,关注专家在华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加大力度、速度妥善回应外国专家合理关切和诉求。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俄罗斯籍专家自2020年1月来华后,疫情防控期间一直在华工作,相关部门密切关注专家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同时积极按照政府相关外事部门的要求,协助外国专家办理疫苗接种等相关事宜,在国外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外国专家在华免费接种疫苗,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从各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解除了专家的后顾之忧,保障专家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同时通过组织专家参加沈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启动仪式、在沈外国专家中秋联谊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进一步宣传和肯定专家工作成果,激发专家工作热情,缓解因疫情原因跨境人员流动受限给专家情绪上带来的负面影响,注重激发外国专家融入大家庭的归属感、受信任的尊重感和成就事业的自豪感,外国专家发挥作用,施展才能。
五、结语
“外事无小事”,外传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问题都具有影响面大、敏感性强的特点。随着国际疫情形势的发展,后疫情时代外国专家项目管理面临全新的挑战,需要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高端外国专家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切实增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下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能力。本文提出了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同条件和情况下外国专家项目开展的对策研究。以专家来华的必要性为前提,通过畅通高端外国专家来华绿色通道,保障国计民生相关领域的重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对于远程开展工作的短期外国专家规范工作量化标准,同时做好现阶段在华外国专家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研究有利于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特殊情况,做好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外国专家项目的规范和管理工作,有利于探索后疫情时代外国专家项目的全新管理方式,切实增强疫情影响下开展外国人才引进工作的能力,有利于新形势下在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中统筹国际人才资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