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创”教育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究

2022-11-2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创人力资源管理

吕 瑞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在我国提出全面推动教育领域改革、素质教育发展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应将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融入“创业”“创造”“创新”等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需求,从而让高校教育拥有动态性、时代性、科学性的发展特征和特点。在此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课程改革也应紧密结合“三创”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创业、创造、创新等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与关键性,让课程改革成为高校人力资源教育工作得以发展的根基。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滞后

高校人力资源课程通常存在忽视实际运用,注重理论传授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理论传授相对容易把控而实践应用却对授课教师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和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原理,还需要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高校教师普遍以传统理论灌输、知识填鸭、标准化授课的教学理念来传授课程知识,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难以得到培养和提升。而在教学方式上,人资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探究性和互动性,教师和学生无法根据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不利于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原理及过程的深入认识。虽然在信息化技术得以普及和应用的背景下,教师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形式与内容,但由于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并没有较为显著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滞后

高校学生成长于信息化与高科技的时代背景下,拥有个性鲜明、追求新奇事物的特点。如果教师依旧用较为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将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学的问题。并且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新速度较快,对人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教师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前提下,积极更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应用型、复合型、实效型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的基本目标。通过融入最前沿的、最先进的企业理论、社会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不过由于高校人资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对滞后,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实际相错位,学生难以充分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三)“实践性”与“能动性”缺失

高校教师在开展人资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导致课程设计与设置缺乏社会锻炼、课余实习的实操部分,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人资管理课程拥有较高的应用性特征和特点,如果学生实践能力缺失,将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且,无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为自身获得发展。因此,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对课程建设与学生发展,拥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而在能动性上,人资课程通常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突出,学生无法通过自主探究和摸索的方式,延伸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而致使人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人资教师并未将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融入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中,缺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和渠道,造成课程教学依旧局限在传统的理论传授层面上[1]。

二、“三创”教育背景下人力资源课程改革策略

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融入人资课程改革的不同环节中,能够突出人力资源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指引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增强课程改革的质量。在课程改革策略摸索与制定的背景下,教师应以传统教学问题为抓手,让课程改革过程更具针对性与方向性特点。

(一)革新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树立。人力资源教师应树立鲜明的“三创”教学理念,系统把握和统筹人力资源教学的过程。换言之教师应将创新、创造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通过创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的方法,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意识,引领学生通过创造、创新方式,革新自身的学习策略。而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层面上,教师则需要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专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的角度,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其次是创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所有的内容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创业需求。例如,将人本化的教学理念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中,以“三创”教育为主思想,增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三创”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三创”教育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获取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三创”视域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创新,应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以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实效性,促进“三创”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中良好运用。在教学方式上,人力资源教师应结合“三创”教育的基本内涵,明确其时代价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在转变传统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下,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集中在课后,通过小组实践、小组演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人力资源知识的理解。例如,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三创”教育为导向,以线上教学的优势,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开展混合式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学生融入其中,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提供多元的“三创”载体,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增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与素养。其次,将项目式教学融入课程改革中,注重对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及创业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究中,掌握丰富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方法,使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过程成为“三创”教育过程。例如,依托于校企合作,以“三创”教育为主思想,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信息,制作成为教学案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与岗位实践工作的融合,以案例教学模式呈现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实践,从中提升学生“三创”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达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创新的目的。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活动,融入“三创”教育,推助课程内容与岗位内容融合,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展示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掌握,之后依托于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让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获取多元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增强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综合水平。

(三)革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首先,革新教学目标。在“三创”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以创新创造意识、能力、素养为宏观目标,将其细化到人力资源教学目标体系中,形成全新的教学目标系统。譬如,培养拥有人力资源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创造、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等。此外,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社会发展需求与“三创”教育要求融合起来,通过细化目标、整合目标的方式,使所有教学过程都服务于“三创”教育和社会发展。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尊重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特点,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将社会真实的人资管理案例、理论及原理呈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人资课程教学更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要求,使学生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和发展现状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教学内容优化与革新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资源库,让教学内容可以切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自我完善、自我补充、自我优化。譬如,在人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人资管理现状,实时从教学资源库挑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

(四)提高“实践性”和“能动性”

首先是实践性。人力资源教师需要结合“三创”教育的要求,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譬如,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融合起来,切实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标,或者采用高职院校的工读结合模式,将企业实践实习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明确学习方向、创业基础及创新创造依托;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弥补自身在专业知识、创业能力、创新方法上的不足。其次是能动性。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从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自我发展、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从而在创业的角度上,形成独自思考、独自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积极地结合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简言之就是充分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让“三创”教育目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得以实现[2]。

(五)延伸“三创”教育实践载体

在“三创”教育视域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应重视教育教学载体的延伸,使“三创”教育既在课堂教学平台中实施,也在其他载体中实施,使学生从多维度探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三创”教育信息,培养学生“三创”能力,增强学生综合品质与素养。首先,“三创”教育的延伸,重视网络教育载体的构建,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特性,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构建网络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载体,在此平台中实施“三创”教育,做到网络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以此延伸学生“三创”获取面,增强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兴趣与热情。例如,在网络平台中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以“三创”教育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三创”教育信息获取与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其中既能获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也能进行“三创”实践,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创业实践、创新实践、创造实践,使学生以专业理论为基点,进行专业实践、操作、创造,发展学生逻辑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其次,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实习的“三创”教育载体。例如,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将“三创”教育融入其中,依托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做到教育与企业实践的融合,学生在具体的实习平台中进行知识思维、岗位实践、岗位操作等,获取岗位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深入领会岗位平台中的“三创”教育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达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良好的实践目的。最后,高校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情况,打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双创”实践平台,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未来良好的就业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平台的建构,应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完成,校企一同融入其中,从而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六)提升教师“三创”教育能力

在“双创”教育视域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三创”教育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实践的主要力量,教师具有何种教育教学能力,课程教育教学就传递、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此为基点,学生从中就获取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信息。基于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实施与创新,提升教师“三创”教育能力是必要的。首先,教师应认识到“三创”教育的真谛,对“三创”教育流程掌握,以此在教育教学中将“三创”教育融入其中。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必要性,从而推助“三创”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践。其次,教师应具有师德师风,从师德师风的维度,增强自身“三创”教育能力,使自身具有“三创”能力与品质,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三创”,使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三创”信息,让学生仿照教师进行“三创”的实践,从而增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良好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信息,增强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水平。最后,教师以“三创”教育为导向,增强自身“双师型”教师能力,教师不仅要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能力,也要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以此为学生开展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职业化与专业化能力,从而达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三创”教育视域下,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引领专业教师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实训中,从中获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技能与技巧,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与融入,从而培养教师具有“双师型”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的实效性[3]。

三、结语

“三创”教育是人力资源课程改革的抓手和契机,能够引导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目标、内容、理念的改革,破解传统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使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造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施中,要树立创新思维教学理念,践行“三创”教育思维,从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机制、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实习及实训平台、提升教师“三创”教育能力等方面,促进“三创”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中落实,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的成果,从而彰显“三创”教育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三创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政工工作的有效应用分析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