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出场逻辑及当代回响*
2022-11-21赵兴平
赵兴平
(贵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2.日第1.版。。这是在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更大成就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对一些片面理解和错误观点的批驳
维护党中央权威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纵观世界,鲜有软弱涣散、群龙无首的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相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或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都十分重视对党中央权威的维护,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一段时期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极少数人对维护党中央权威产生了误解、出现了不当言行。
(一)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维护党中央权威实践的相互否定
当今社会,极少数人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特别是用改革开放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成功实践否定改革开放前的挫折。这是极其错误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全国执政条件下维护党中央权威,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党中央权威,都是一个新课题,无任何经验可循。我们应该看到,对成就和挫折的客观评价,都应该放到特定环境中,而不能脱离社会发展阶段和客观环境。改革开放前,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双重原因,出现了个人崇拜、以党代政等现象,但这也为改革开放后完善党的领导和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直接经验和理论准备。“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72页。。因此,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探索,要具体地、辩证地看待,不能用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权威的巩固和强化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挫折。
(二)把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个人崇拜等同起来
当前,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都有极少数人认为权威不是一个“好东西”,甚至把它与“独裁”“专断”“人治”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个人打着组织的旗号树立自己的威信。这种严重的认识误区,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害的。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逻辑理路不能随意理解、任意发挥,否则就会破坏党的严肃性。从本质上说,领导核心是一个集体而非个人,而领导核心中必须有一个“核心中的核心”;个人崇拜是自我意识的迷失,是对个人的神化和盲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领导人民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公认的领导核心,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在领导核心的维护上,必须科学理性地维护,决不能“跑偏跑调”“盲目维护”甚至“个人崇拜”。否则只会损坏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三)把权威与民主对立起来
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一些人把权威与民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奉行“有权威就无民主,有民主就无权威”,这是极大的错误。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处理好权威与民主的关系,必须贯彻好民主集中制,使其成为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强有力武器。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不是奉行独裁而不要民主,而是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更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发扬党内民主。古今中外,民主不足或集中不够的教训不少,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红军长征时期“王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都是严重教训。新形势下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正确的民主,又要正确的集中;既要反对自由主义,又要防止专断独裁。领导人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上述问题,虽然不是全党的普遍现象,但在个别领域和地区极为严重。除了极少数敌对势力的政治行为外,大部分是思想认识问题,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毋庸置疑,这种价值判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管是敌对势力的政治行为还是人民群众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玷污党的良好形象,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甚至造成亡党亡国的危险。对此,我们必须加强警惕,不能掉以轻心。全党同志务必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深入理解党中央权威的出场逻辑和当代回响的基础上,正确看齐核心、忠诚核心、拥护核心。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出场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因素,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体系中的最高机构,党中央的权威则是中国共产党权威的最高体现,更是我们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党中央权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更是反复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习近平把“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 日第 1.版。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并且把它提高到党的建设的“最高原则”“重大建党原则”的理论高度,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明确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理解这一重大判断,包括其逻辑理路及当代回响,对我们反对上述片面理解和错误观点,确保全党始终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
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批判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权威的产生、必要性、重要性都做了深刻论述。这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权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所谓国际内部的分裂》《共产主义同盟者章程》《政治冷淡主义》《巴枯宁<国家政府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关于政治行动》等著作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源头活水。翻阅相关著作,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权威的理论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阐述了权威的概念。尽管许多学者对权威的概念都作了深入论述,但要深入理解其科学性,仍然需要追溯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深入阐释了权威的内涵,强调“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5页。。一方面,强调权威是“强加于他人,改变他人言行的一种服从力量”,这是权威与权力的共性;另一方面,强调这种“服从”是个人或组织在自觉认同基础上的自愿服从,这是权威与权力的区别所在。概括言之,权威就是在权力基础上能够使成员自觉服从的威望。恩格斯还指出,权威的产生、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相互交往的结果。二是论述了权威的极端重要性。恩格斯说:“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捏在一起。”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00页。19世纪下半叶,巴枯宁等无政府主义者强调应该“忽视权威”,奉行无政府的自由社会,这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极大混乱。面对无政府主义的危害,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他们看来“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一致的行动”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2页。。三是论述了权威与自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权威与自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权威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基础,自治则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保障。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权威的运行机制作了描述,认为:氏族内部人们拥有表决权,形成了自治集会,在自治集会的基础上选举产生议事会(原始社会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由军队首长、部落领袖等上乘人士和权威人物组成。不难看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始终强调权威的重要性,认为党中央权威是一切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威理论,强调要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基础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建党伊始,列宁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党外党内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树立和维护党的权威,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指出“必须以集中化为前提并且绝对需要集中化”①《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9页。。列宁强调,“共产党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②《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02页。,才能实现共产党的奋斗目标。18世纪末19世纪初,针对国内一些激进分子否定权威的言行,列宁强调,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服从党中央权威,“拒绝服从中央机关的领导,就等于拒绝留在党内,就等于破坏党”③《列宁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63页。。列宁这里强调的就是服从党中央统一领导。国内战争时期,列宁也始终强调必须坚持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而为战争的胜利凝聚磅礴力量。国内战争胜利后,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强调,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严重困难和政治危机,实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艰巨任务,需要加强全党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实践证明,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并打退了向新生政权进攻的敌人,根本原因在于有一个集中统一而有战斗力的党。然而,苏共垮台的教训也表明,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动摇了铁的纪律,没有了党中央权威,就会思想混乱、信念动摇,最终导致亡党亡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苏共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允许党员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同的意见……最后,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连续执政70多年的大党老党就哗啦啦轰然倒塌了”④《8篇文稿首次公开发表关于反腐败论述摘编》,人民网:[EB/OL].http://fanfu.people..com.cn./n/2014/0626/c6437-25757418.html。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成熟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84页。习近平使用“重大建党原则”这个词语,目前仅此一处。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也遭受过重大挫折。百年党史启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党中央权威及其集中统一领导。新形势下,站在“重大建党原则”的高度来认识党中央权威的历史逻辑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权威的萌芽
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已经十分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使之不断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强调“地方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第6页。。接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文件,从不同侧面强调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并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给与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成熟,使得党的旗帜动摇,思想和政治路线漂浮不定。陈独秀、向忠发、王明、博古等党的主要领导人要么犯“右”的错误,要么犯“左”的错误。尤其是井冈山时期,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等人的错误主张,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充分彰显了“核心”和“权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性。
在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张国焘私欲膨胀,反对中央决定,于当年10月率部南下,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公开与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分庭抗礼,给革命事业造成重大损失。1937年底,王明充当“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反对甚至破坏中央的决定,使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大决策难以执行,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在与张、王等人斗争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进一步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也正是在克服一次次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而毛泽东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非凡胆识和政治魄力,使他迅速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建党初期革命事业遭到破坏,这其中有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革命斗争形势复杂严峻等方面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领导不稳定、不成熟,没有形成党中央权威和在此基础上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正因为如此,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诸多失误之后,充分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权威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长期执政,成为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支撑性主体力量。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权威的树立及其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出现的背离党中央权威的错误倾向,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在全国执政条件下确立了党中央权威。首先,加强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在体制内,从1949年11月起,中共中央开始在政府内部建立党委会或党组,强调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决定。通过党员直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党中央对国家权力的有效领导。而在体制外则通过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度、干部选拔任用来实现,真正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优秀干部及时选出来用起来。从而使党处于国家政权的中心地位。其次,加强请示报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国家政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953年3月,在《关于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加强中央对政府工作领导的决定(草案)》中,对政府执行中央决议、指示的情况和工作中的主要、重大事项,都做了具体规定,特别强调重大事项必须定期或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1953年,针对高岗等人的反党分裂活动,党中央做出了严肃处理,并在随后的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作了通报,指出:“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中央,因此,必须把任何地区、任何部门的党的组织及其工作看作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的整个党及其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26页。强调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反对任何破坏党中央权威的行为。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是阶级的最高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正确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73页。,并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为党员必须的义务。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时强调,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3页。。最后,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党对重点工作的领导,1958年,中共中央专门发出通知,决定成立直属于中央政治局,由中央书记处具体负责的财经、政法、外事等领导小组。中央领导小组的成立,极大地强化了党中央的决策中心地位,加强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然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由于受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影响,加之缺乏经验,特别是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失误,党的一些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从1957年起,先后发动了反右派、反右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虽然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混乱的环境,但是党和国家的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比较成熟稳定的领导集体,“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0页。。
3.改革开放后到十八大以前:党中央权威的巩固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两年的徘徊中前进,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策,使得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此背景下,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改革开放。为解决随之出现的在维护党中央权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建立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运行体系,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1979年,邓小平重申了四项基本原则。1983年,《关于整党的决定》强调,“三种人”的表现之一是“长期在政治上不同中央保持一致,或者表面上保持一致实际上另搞一套的人”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7页。,进一步强化了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切实维护了党中央权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党内出现了或“左”或“右”的错误倾向,特别是1989年严重的政治风波,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巨大损失。邓小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并巩固了党中央权威,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跨世纪的伟大征程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努力,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我们用三十多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中国奇迹”。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极为显著的成就,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更为重要的是,加速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没有引发颠覆性的、剧烈的社会动荡。之所以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党中央权威得到巩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妥善分析、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并有效贯彻落实,确保了令行禁止,有力克服了“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的强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党外党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中央权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中央权威不仅在理论上、制度上而且在实践上得到切实维护。首先,强化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讲话中反复强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反对分散主义,为有效维护权威、确保党团结一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上,中央先后成立多个决策议事机构,由习近平任主任(组长),加强了顶层设计,强化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在深化改革、军民融合、依法治国、财政经济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其次,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在实践中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全党的领导核心。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四个意识”“两个维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为维护核心、忠诚核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最后,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具体实践中,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领。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等一批重大案件,极大地维护了党中央权威。
党的十八大以来,蛟龙号、墨子号、天眼系统等高科技应用相继问世,天宫一号、天问一号翱翔宇宙,疫情防控阻击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经济全球逆势增长……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做出了巨大努力,克服了巨大困难,战胜了一系列风险挑战,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大幅跃升。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大大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极大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三)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任何现实活动都有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印记。同样,维护党中央权威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来源。虽然没有用完全相同的字眼,但维护国家和中央的权威的思想,可以说是其来有自,渊源流长。对于拥有5000多年文化的东方文明古国而言,需要深入国家治理的内在机理,以探析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问题。这就必须深入分析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文化底蕴。
1.“礼仁一体”和“定于一”的文化渊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仁一体”和“定于一”的政治文化传统。春秋末年,华夏四分五裂,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孔子对此深恶痛绝,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61.页。首次提出了“礼仁一体”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孟子与梁惠王对话:“‘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206.页。首次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反对诉诸武力,强调“以德服人”,让有道德的人为政,极大丰富了孔子的学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一盘散沙的政治局面,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否则中国革命就难以成功。由于中国农民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原因,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在革命中,中华民族“礼仁一体”“定于一”的政治文化传统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强调“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①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59页。,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而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无一例外地需要发挥党中央政治引领和把方向定大局的权威作用,否则在推进国家治理事业的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
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治理智慧
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地域广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不平衡,若没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量,必将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陷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强调“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②《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8页。。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党中央都反复强调,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离不开党中央的统筹全局,也离不开对地方的放权让利。从本质上讲,这两大治理主线就是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四方”力量于“中央”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大同社会”和“大一统”的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历来有追求“大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孔子在《礼记·礼运》中就有关于“大同社会”的记载。《公羊传·隐公元年》明确提出“大一统”的主张。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制度。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大一统”作为主流政治形态从未间断。在近代,从《天朝田亩制度》强调“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到《大同书》强调“舍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再到《三民主义》中提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这些无不体现了“大同社会”和“大一统”的社会理想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他们虽然没有找到实现“大同社会”和“大一统”的路径,但对“大同社会”和“大一统”的不懈追求仍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共识和价值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核心观点的“中国体现”,同时也成为了“大同社会”和“大一统”思想的“当代表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99-120页。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蕴所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党中央是坐镇军中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页。。在“帅”(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上来,朝着实现“中国梦”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三、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当代回响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①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年,第4页。打赢“两场战役”,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一锤定音、令行禁止。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迫切性不能简单地从理论来源和历史经验去思考,更应该放在“战略全局”和“百年变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并在实践中优化路径。
(一)统筹“战略全局”和“百年变局”的迫切需要
1.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 日第 1.版。。实现“伟大复兴”的艰巨性、复杂性,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领导核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党内长期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如:一些同志淡化、忽视政治的问题较为突出,“四个意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同志缺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依然我行我素;有的干部对错误言行不敢于斗争、不善于斗争;腐败形式出现了新变化,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极大损害了党中央的权威。如果任其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必然会受到重大阻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一方面,能够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有效执行,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提高全党全社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全党同志在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汇聚起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力量。
2.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要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一直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台独势力有恃无恐,中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北约东扩和俄乌冲突不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③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年,第38页。。在这百年大变局中,“国内外敌对势力是绝不愿意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的,是绝不愿意看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④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99页。。一些国家坚持以零和博弈的思维看待新世界,奉行“新冷战”;一些国家一方面想要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另一方面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不会停步;一些国家公开支持“台独”“疆独”“港独”,进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严峻的国际形势要求凝聚全党全国各民族共同意志,向世界发出坚定、明确、一致的声音,采取坚定、明确、一致的行动,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些都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一锤定音的决策地位。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二)打赢“两场战役”的重要保障
1.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容应对,调动一切力量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习近平总书记密集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疫情防控阻击战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武汉10天建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拥有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还先后建成拥有1.4万余张床位的16家方舱医院,创造了人类防疫史上的伟大奇迹。各地企业也纷纷复工复产、增产转产,加快生产防疫物资。除了与医药制造相近的服装类企业外,许多与医药制造不相关的企业也及时开展临时“跨界”,开始转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其中不乏毫无联系的汽车企业。在党中央的统一协调下,一个月时间里,全国6.5万余件医疗设备、4.26万名医务人员、346支医疗队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在救治过程中,患者所有的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普通患者人均2.3万元,重症患者人均15万元,危重症患者达百万元)。一个月的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三个月的时间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新冠疫苗实现了全民免费……这些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的。我国抗击疫情的巨大成绩和果断决策与印度、美国、巴西等一些国家的疫情失控和决策混乱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发挥,确保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办大事。
2.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中国奇迹。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五级书记真投入、真干、苦干、实干,一起抓扶贫。中西部22个省市区主要领导向党中央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832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长期保持稳定,上万亿元资金流向深度贫困地区,过百万的县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长期驻村帮扶。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铮铮誓言,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各行各业倾力帮扶,全社会齐动员,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脱贫奇迹,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号召力、动员力,就在于全党全社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征途中,难度将更大,任务将更重,更加需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需要调动一切力量。
四、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路径优化
(一)必须以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
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特征,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并保证其贯彻落实。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领导体制,其中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处于核心位置,是坚定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处理好领袖和党、民主和集中、党内和党外等关系,必须用制度特别是党的领导制度加以规范。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需要通过建立制度来确保集体领导的贯彻落实。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对党中央权威做出了规定,但由于制度体系不健全,使得在维护党中央权威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导致个人独裁专断、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党章为基础、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了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新形势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学习党章的基础上,增进制度认同,强化制度执行。
(二)必须以维护领导核心为关键
任何权威都有其承载主体,即拥有并且行使权威的组织或个人,政党权威亦如此。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主体首先是党中央,党中央又内在地包含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甚至全党的领路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特殊的一员。由于领导核心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本身包含着权威,也必须以权威作为保障。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以维护领导核心为关键,“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0页。。就此而言,领导核心的权威不是单个人的权威,而是党中央权威的具体化人格化。回顾百年党史,党的领导核心是在伟大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他们都具有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深厚的人民情怀、长远的的战略眼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领航人。因此,只有忠诚维护核心,党和国家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否则,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到破坏甚至严重挫折。我们只有紧密团结在领导核心周围,才能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整齐步伐。新形势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拥护、跟随、捍卫核心,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必须以营造政治生态为动力
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必须反对极端民主化和非组织的倾向,在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开展了延安整风,使全党在思想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采取积极措施,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但党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分散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现象,如果不加以约束,任其发展下去,“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②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84页。。迈向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动力,凝聚起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以党的政治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坚决反对和抵制腐朽落后的政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坚决防止权力商品化,斩断权力寻租的链条,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总之,“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政治认识前提,只有思想上深刻理解“两个确立”,才能在行动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勇毅前行。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证一锤定音、令行禁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