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方法与效益探究
2022-11-21林登双
林登双
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方法与效益探究
林登双
(上京林业站福建三明366100)
油茶属于木本油料树种,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栽植油茶可带来较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文章以低产油茶林为对象,从林地荒芜化、树种老龄化、栽植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其低产的原因,通过土壤改造、林分改造、换冠改造、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改造方法促进油茶增产增收,并采取对比试验验证了改造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经济效益;栽植技术
我国油茶栽植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油茶生产、栽植规模最大的地区,但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油茶产量与品质大幅降低,对此,需加强对现有低产油茶林的全面改造,采取可行且科学的改造技术,以获得高产、高收益油茶林,促使其荒山绿化改善、水土保持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 油茶低产林现状及形成原因
1.1 低产林现状
2020年,我国油茶种植总面积达6 800万亩,但高产油茶林仅有1 400万亩,约占油茶林总面积的21%,且“高占比、低产量”的发展困境仍没有得到实质改观,大多数地区始终经营着低产油茶林,每年平均产量不足5 kg/亩。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地区经营的油茶林为20世纪60年代甚至是更早时期种植的油茶,品种混杂、树体老化,日常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导致大部分油茶林处于半野生状态,严重影响到油茶产量。近年来,虽大力宣传油茶良种造林,但由于油茶树生长速度较慢,需经过至少7年的时间才可进入到盛果期,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理想中的改造效果,严重阻碍了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步伐。因此,需重视起低产林改造工作,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改造方法,依托于先进的改造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我国油茶产业的高产量发展,提高油茶生产总效益。
1.2 地产林形成原因
首先,油茶林荒芜化。很多油茶栽植者自身专业知识有限,仍沿用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进行油茶林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在人力、物力与财力方面的投资力度较小。当出现经营问题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给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导致油茶林生长结构被破坏,从而影响最终产量。
其次,油茶树老龄化。油茶树老龄化直接影响果实产量,由于该部分油茶树存活年限过长,其生长态势已严重削弱,缺乏茶籽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果不加以科学、有效管理,就会加速树种老化,并出现落花落果现象,从而引发减产问题。
再次,栽植技术落后。尽管油茶栽植时间较长,但很多林农未全面掌握栽植技术,在选择油茶品种时,通常以未经过筛选的实生苗作为树种并进行繁育与栽植,还有部分油茶林的栽植是通过直接埋茶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法既打乱栽植品种,又在混合栽植下增大植株变异风险,影响果实品质,降低油茶生产量。
最后,管理工作欠缺。管理工作是保障油茶林健康经营与生产的重要前提,但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很多林农不具备先进管理思想,认为油茶树耐贫瘠,无需制订新的管理措施,使油茶树始终处于半野生状态。尽管油茶易开花结果,但如果缺少相应的管理工作,就会增大树种病虫害感染概率,比如煤烟病、根腐病、叶肿病等病害,还会遭遇茶黄毒蛾、蚜虫、茶尺娥等虫害的侵扰,最后导致油茶林减产、低产。
2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方法
2.1 土地改造
在改造油茶林土壤时,需从3方面着手:
其一,垦复。需对油茶地的垦复管理加以重视,由于不需过高技术作为支撑,操作简单,因此,垦复是当前土壤改造时较为常用的方法。具体实施如下:首先是清除杂草。需全面清理油茶林中的杂草,并严格控制劈蔸高度,一般不超过5 cm。其次是坡改梯。根据茶林的地势情况,以等高线走势为依据,开展梯带垦复,并合理控制各梯带的坡度和宽度,确保其始终处于5°~15°外高内低的横向斜坡,各梯度的宽度一般不超过1.5 m,以达到保水保肥的效果。最后是开设内沿沟。沟渠深度20 cm~25 cm,而宽度通常设置为35 cm,及时排出油茶地中的积水。在垦复工作期间,应注意保证其深度在25 cm左右,使得表层覆盖层充分松土,且在作业过程中,严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油茶地整体结构造成破坏。
其二,施肥。相关技术人员需探索科学的施肥方法,控制合理的施肥量,是保证油茶林高产高效的前提。施肥前,需清理油茶树周围杂草,避免其同茶树争夺土壤中的养分,然后全面分析该区域土壤成分及养分情况,以此为依据,合理确定施肥量,并在肥料中加入油茶树生长所需肥料种类。完成准备工作后,需采取可行且科学的施肥管理方法,尽量做到定期、定量施肥。
其三,间种。通过多年油茶树栽植经验可知,间隔种植可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起到改良土壤条件的作用。因此,在栽植油茶树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间隔种植豆类、薯类等植物,并做好统一管理与养护工作,以此实现各类植物协同生长的目的,有助于油茶林产量的提高。
2.2 林分改造
首先,需采取密林疏伐的方式以达到林分改造效果。通过砍伐过于密集的茶树林来扩大茶树生长空间,但在此期间,不得随意砍伐,需结合茶树林及其生长情况进行。通常来说,当采摘完一次鲜果后,要对产量未达到设定指标的油茶树进行标记,待初春时,连根砍伐被标记茶树,并合理控制砍伐数量,尽可能保证每亩中有100株左右茶树,既能够获得更好的通风条件,又可保证各茶树养分充足,有助于提高油茶林产量[1]。
其次,做好补植工作。在完成密林疏伐工作后,需对油茶树结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最初栽植时,成活率较低且未能及时进行补植的,可通过补植的方式以保证油茶林整体生长状态良好,也可通过换种对结实率低的油茶树加以替换。补植时,需选用经过3年左右时间培养的优良品种,并严格控制补植量,一般维持在70株/亩,从而实现油茶林高产目的。
最后,修枝整形。枝条修整也是油茶林常采用的一种改造手段,但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精准确定修剪时间与部位。尽可能将茶树修剪为自然圆头型,为茶树生长创设有利条件,助力提高茶林产量。需注意的是,油茶林的修剪并不是修剪每株油茶树,主要针对对象为生长态势不良的茶树,且还需合理控制修剪比例即不低于每亩的60%。
2.3 换冠改造
2.3.1 换冠改造前期准备
在换冠改造前,工作人员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合理选择低产油茶林。一般选择土层深厚、水文条件良好、交通便利且地势较为平缓的林地,与此同时,还需保证林间油茶树长势优越,以栽植周期在25年左右为宜,且每亩栽植约90株的油茶林。其次,科学筛选并采集茶树接穗。通常采集当年半木质化且未被病虫害侵扰、腋芽饱满的枝条。完成采集工作后,需根据其品种进行绑扎并统一浸湿,放入带有少许湿棉球的塑料袋内,仔细检查袋口的严密性,在贴好标签后,将其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存储。存放时间一般为4 d左右,若需长期存放,则应放置于冷藏室,以保证枝条再生能力不受影响。最后,做好断砧、清场等工作。根据油茶树生长情况,合理选用高接换冠时所需砧木,并严格控制其厚度,约为3 cm,在此基础上,选择分枝角度较大的枝条,执行断砧作业,预留约70 cm砧木主枝长度,其余部位可锯断,但需保证断面的平整性。此外,所有植株均需保留1根主枝作为营养枝,再全面清理其余小枝与周边杂草[2]。
2.3.2 换冠改造具体实施
换冠作业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较为适宜,作业工序主要包括:①削砧。使用工具平整、光滑削平砧木断面,再用清水对断面进行清洗,然后立即将保温袋套至处理部位。②削接穗。选取芽背上方0.3 cm处,用嫁接刀削成2 cm左右的断面,并保证削面的平整性,在芽下方削一短削面,完成此项工作后,使用湿毛巾对削面进行包裹,也可直接将其放置于清水中。③切砧与插穗。测量接穗的长度与大小,选取平行切口在砧木断口处继续下切,让切口到达木质部,紧接着挑起树皮,对齐砧木与接穗长切面,再将接穗插入到拉开的凹槽中。此外,接穗时,应保证接穗切面略高于砧木,再将砧木的树皮覆盖至接穗短削面上,在确定接穗数量时,需根据砧木粗细程度进行合理分配,对于较细砧木,只需接入2个穗便可,若砧木较粗,可适当增加接穗数量。完成接穗作业后,使用1.5 cm塑料薄膜进行绑扎。④保湿与遮阴。绑扎工作结束后,要立即套上塑料袋,并对袋口进行密封处理,紧接着在塑料袋外围绑扎牛皮纸、竹笋壳等材料,以达到保温效果。
在完成高接换冠改造后,需积极落实管理工作,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巡检嫁接位置塑料袋的完好情况,如果塑料袋有破损就需重新绑扎,也可在其外部喷化学药剂,避免蚂蚁啃食。当穗芽长度生长至2 cm时,可除去塑料袋,但不得去除牛皮纸,规避强烈光照对穗芽的影响,生长2周后,可在夜间揭开牛皮纸。
2.4 病虫害防治
通过对油茶林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可知,油茶树遭遇的虫害多为蛀干类害虫,尤其在生长阶段遭遇虫害侵扰,会严重影响其生长态势,因此,为保证油茶树健康生长,就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当前,经常使用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2.4.1 化学防治
该种治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的优势,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防治成效。相关技术人员在使用化学药物开展防治工作时,需根据害虫种类定期更换药物类型,以获得更为显著的防治效果,并降低害虫对油茶树健康生长的影响,提高油茶林整体产量。比如,防治炭疽病方面,可在3月份将浓度为2%的茶枯浸液与波尔多液进行混合喷洒;防治煤烟病,可向油茶树表面喷洒48%敌敌畏800倍液,以达到防治的效果,也可使用浓度为38%的乐果乳油1 500倍液起到煤烟病预防作用。
2.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也可称为天敌防治,是指通过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链,向油茶林中引进害虫天敌,也可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确保害虫预防与治理的针对性,可引进蜘蛛、鸟类、青蛙等捕食性天敌,也可投放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但为规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合理控制引入数量,且这种防治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财力,因此,应根据油茶林实际生长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
2.4.3 物理防治
通常采用人工形式捕杀、诱杀害虫,也可修剪油茶树生长时不必要的枝条及染病枝条,为油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与透光环境,进而防治病虫害。比如,采取人工捕杀方式可以防治大部分害虫,对于叶峰这类有假死性特点的害虫,可将其从树上摇落直接捕杀,而对于有趋光性的害虫,可使用灯光来达到诱杀目的。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效益对比试验
3.1 改造试验
研究采用对照试验方法,对同一区域油茶林进行等块划分,以保证各块茶林地质环境、水文条件相同,减少改造效益对比误差,共分为4组试验,并对不同林块进行标号,分别为A1~A4,其中,A5为对照地块,不对其进行任何改造。对A1采取的改造措施分别为密林疏伐、整枝修剪、土壤改良及高接换冠改造作业;对A2则不执行密林疏伐工作;对A3试验林地只进行土壤改良、高接换冠改造,对A4改造内容为土壤[3]。
3.2 数据收集
密切观察油茶树的生长情况,结合其生长周期,栽植10月后对各项数据进行测定,在各试验林地中随机抽取24株茶树,全方位检测茶树枝条生长量及油茶结实率。在查看枝条情况时,着重检查枝条长度与粗细程度,检查对象以春梢为主,若春梢过多,则说明该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养分较为充足,可达到高产效果。而在测定产量时,既要检测油茶树形态指标,还需综合考量其含油率、平均冠幅产油量,并以此为依据,预测该油茶树的产量。
通过记录与分析春梢枝数、枝长及花芽数,得出改造试验对油茶树生长情况的影响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A1组春梢枝数、枝长、花芽数测定值分别为603枝、15.10 cm、625个;A2组、A3组春梢数分别为568枝、497枝,枝长分别为12.55 cm、11.78 cm,花芽数分别为500个、465个;A4组春梢枝数、枝长、花芽数分别为432枝、10.61 cm、409个;未经过改造的对照林地春梢枝数、枝长、花芽数为316枝、7.79 cm、351个。
表1不同试验组油茶树生长状况
A1A2A3A4对照组 春梢枝数/枝603568497432316 枝长/cm15.1012.5511.7810.617.79 花芽数/个625500465409351
对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可以看出,A1组的改造效果最明显,是因为对该块林地共采取4项改造措施,同时,也说明油茶枝条在发育期间,会受树体本身、光照条件、茶树年龄、林地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3 改造效益
对比4组试验林地的总产量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2018年,A1组的总产量为29.6 kg/亩、A2组产量为138.7kg/亩、A3与A4组产量分别为65.9 kg/亩、208.3 kg/亩。
在10个月的林地改造中,运用多种改造措施,A1~A4组试验林地的总产量有了不同幅度的增长。结合表2可知,2019年A1~A4试验林地产量比改造前分别增加了154.73%、63.01%、12.59%、28.90%。在2020年,产量增长幅度更加明显。通过将改造前与改造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A1组改造效果最为明显,从2018年改造到2020年共增加产量339.6 kg/亩,对照林地最后收获产量为201.5 kg/亩,由此可见,改造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油茶林总产量[4]。
表2油茶低产林鲜果产量对比(单位:kg/亩)
年份A1A2A3A4平均产量 改造前产量201829.6138.765.9208.3110.63 改造后产量201975.4226.174.2268.5161.05 2020369.2335.6257.0391.7338.38 平均158.07233.47132.37289.5203.35 改造前后产量对比—136.4798.9786.2793.3103.75
4 结语
为解决油茶树低产、低收益问题,就需加大对油茶林的改造力度,分析在油茶林经营、生产期间,影响油茶产量的原因,为林业改造工作规划与实施提供参考。在实际改造时,应注重对茶树栽植土壤、密度及施肥量等内容的全方位改造,以此优化油茶林整体结构,并获得显著经济成效,推动我国油茶产业持续性发展。
[1]陆成兵.油茶低产林高接换冠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8):114-115.
[2]李卫东.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3):30-31.
[3]莫瑞秋.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J].现代园艺,2019(18):22-23.
[4]程长福.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技术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9(4):73-75.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08
S794.4
A
2095-1205(2022)07-23-03
林登双(1970- ),男,汉族,三明大田人,本科,林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基层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