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变化对旗袍发展历程的影响

2022-11-21陈佳欣

纺织报告 2022年6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旗袍款式

陈佳欣,李 正

(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国被世人称为诗的国度,《周礼》问世以后,我国民族服饰有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观念和比较成熟的文化内涵,至今还在不断完善并丰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服饰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时代文明的一面镜子,也是体现时代变迁与人类思想进步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服饰设计这个万花筒,人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每个时代的设计审美都不同,每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服饰,服装的款式、面料、颜色、工艺及其称谓都具有时代的色彩与寓意。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只有少数贵族才能用繁复华丽的衣裳装饰自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穿衣风格还是“蓝白的海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综合国力增强,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的穿衣风格越来越多元化,随着思想的开放,“穿衣自由”成为可能。

1 时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变化

纵观中国千年服饰文化的发展,各个时代、各个阶段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直接引发了服饰文化的变化。服饰作为具体物质性的创造物、展示物和表现物,首先有遮身护体的物质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追求美好的事物,产生了精神文化需求。服饰不只有物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本身就具有审美意蕴物态化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是时代设计审美观念的重要表现,而审美观念在服饰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优秀的服饰设计离不开好的审美,同时也离不开设计师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追求美”的过程也是“寻找真我”的过程,如果对“美”和“自我”下定义,会发现无论下了多么具体的定义,这些对“美”和“自我”的评价总有一天会改变,只有不断放下旧想法,对“美”与“自我”进行新的评估,才能了解“美”与“自我”的真义。

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不变的“美”与“我”。“找到美、找到我”的过程,其实也是“抛弃旧审美与丢弃我”的过程,正如哲学概念上的“新旧事物”理念一样,不能完全找到“美”与“我”,也不能完全丢弃“美”与“我”,人的审美在不断变化,时代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人需要不断丰富自己、内修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见识与审美,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所追求的美才不肤浅,所做的服饰才是好的设计。

2 时代审美对旗袍发展历程的影响

因为满族人被称为“旗人”,所以其袍服被称为“旗袍”。“旗人”之袍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旗袍仅指女袍。满族妇女日常生活中穿的旗袍是上下一体不截断的长袍,这是由于满族人常常骑马狩猎。后来,满族人不再靠骑马狩猎为生,旗袍才从宽大变得紧窄。旗袍经过多年的改良与发展,从满族的袍服发展为中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女性服装,集东方的美与气韵于一身,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其款式、装饰、色彩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审美观念。

2.1 清代旗女之袍

《辞海》中写道:“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边缘绣有彩绿。”[1]当时,人们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极大,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瘦为美,满族女性在穿旗袍时还会搭配“花盆鞋”,显得更为高挑纤瘦。这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侧重于彰显自己的身份,会在衣袖内增加两三层假套袖来显示地位。在这种影响下,人们会在旗袍上绣大面积的花纹以示身份,面料也要按照等级严格区分。宫廷旗袍用色艳丽,平民旗袍则用色灰暗。因此,旗袍的美也只存在于装饰上,用料多为绸缎,绣满花纹,工艺尤其繁复,再加上人们长期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着装审美上表现得含蓄、端庄、大方。

清代的旗袍就是这种思想观念和设计审美观念的最好体现,将东方女性凹凸有致的身体曲线美包裹于宽松的袍服中,展现东方女性的含蓄、端庄、大方,完全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人们的审美观,符合人们追求圆满的美好愿望。旗袍设计之美在于气韵的体现,而非对人体本身特征的关注。

2.2 20世纪10年代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灭亡,思想解放与女权运动兴起,东西方文化交融,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帝国主义打开了封闭的国门,于是西洋服装传入中国,展示了评判美的另一种标准,“剪辫易服”成为当时的全民潮流。

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开始向一种回归人体“自然美”“简约美”的审美观念转变。在这种变化下,旗袍的设计摈弃了往日的烦琐。《辞海》中写道:“直领,右斜襟开中、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旗袍开始将袖口收小,绲边改窄并且减去装饰,腰身收紧,裙长仅过膝,与以前相比更为合体,款式较之前明显变得轻便,色彩也从艳丽变得淡雅,一切繁文缛节都趋于简化。

2.3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倡导思想与个性解放,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学生运动带来了各种思潮,特别是留学生们回国,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还带来了西式服装,再加上频繁的对外贸易,上海成为当时的时尚中心。中国的审美观念受西方的影响很大,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审美观念中,这一时期女性更加追求“曲线美”。

女性服饰不再像往常一般仅为了遮盖身体,而是大方地展现凹凸有致的身材,在这种称身适体的发展趋向下,不同于中国沿用千年的平面裁剪,西式曲线剪裁被借用于旗袍的改良,从宽衣样式变成窄身样式。在这一时期,旗袍还增加了胸省、腰省,使女性胸、腰部曲线得到了充分展现。旗袍对女性“曲线美”的展现说明人们对传统审美尚有依赖,在西方服饰文化日益深刻地影响人们审美观念的背景下,完美地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标准兼收并蓄。

2.4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旗袍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旗袍在结构、款式和色彩等方面中西合璧,借鉴与吸收西方服饰设计技术和审美观念,标新立异又灵活多样,深受大众的喜爱。这一时期,旗袍几乎成为所有阶层、职业、年龄中华女性的标配着装。旗袍的款式随着时代审美潮流不断变化,这一时期的审美观念比以前更为开放,对美的追求打破了以往的“自然美”,转向了千姿百态,追求个性的“装饰美”,凸显曲线、展现个性成为这一时期新的审美观念。

在这种变化下,旗袍有了合体特质与很强的多变性,上下连属一体的结构设计通体合身,摈弃了以往女装衣、裤、裙的烦琐,简洁干练的款式更便于日常活动,还能较好地展现女性身体线条的自然美以及搭配的多样性,使女性在着装选择上更为自由灵活,将实用性与个性化的结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2.5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导致社会经济萧条,上海市通货膨胀,物资极为匮乏,纺织面料的价格也随之上涨,政府与社会要求人们在穿着打扮上必须崇尚节俭,“旧衣运动”热潮兴起,全国上下无论男女都投身于抗战运动中。《上海妇女》中的《抗战与妇女节约》中写道:“自八月十二日,国府正式颁布厉行节约的命令后,各地便都风起云涌的在响应着。”这一时期,人们推崇更为简洁、质朴的穿着,朴素、淡雅成为大众的审美观念与女性着装的新浪潮,人们欣赏简约与自然之美。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道:“衣袖的废除……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纽扣来代替,不久连纽扣也被捐弃了,改用揿纽。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人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正是在所处环境的熏陶下发生变化的,而这种变化也受到了社会文化与历史环境的影响[2]。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与审美观念下,考虑到经济与实用性,前期流行的扫地旗袍不便于出行,很容易踩到裙摆导致摔跤,因此,学生们纷纷提议将旗袍改短。旗袍去除了20世纪30年代的繁复装饰,剪裁逐渐宽松,在整体风格与款式用料上变得质朴,衣身、袖子、领子缩短,无袖的斜襟和双襟旗袍由此诞生并逐渐流行。旗袍华丽的款式风格、点缀装饰品都被剔除后,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实用性更强,成为老少皆宜、新旧皆适的女性通用着装[3]。

3 在时代设计审美观念变化下对旗袍发展的展望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与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观念密切相关。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装从产生到发展,从来没有脱离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始终反映着各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4-5]。

21世纪是一个开放且包容的时代,人们的设计审美观念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美,而是追求张扬自我、展现自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来自中国的文化因子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服装界出现很多“中国风”作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特别是在关乎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尚领域,中国风的产品和概念逐渐成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体现[6]。在当代中国,“中国风”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意味着旧日的文化传承,即成为大国风范重要象征的中国服饰礼仪制度在文化层面的延续;另一方面,“中国风”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大众与产业界对当代时尚的中国式创造的期盼,民众期待的不仅是中国服饰传统的文化延续,还有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风时尚创新以及这种风格能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中赢得彰显民族尊严的话语权。

在时代设计审美观念变化下,当代设计师将上下一体的旗袍款式截成两段,上装是收腰式短褂,下装是束身筒裙。未来的旗袍款式可以是衣裙两段的,也可以是一体的;可以是高开衩的,也可以是长及脚踝的。领子可以不再是小立领,可以是褶领、平领、驳领、圆领等。相信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设计审美观念的碰撞中,旗袍会随着时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旗袍发展的美丽篇章会一直续写下去。

4 结语

人是时代的创造者,审美观的产生主体是人,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道:“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美学最终还是要回归人性。”服饰设计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不论时代和人的审美如何变化,服饰设计都不应该偏离设计的轨道,不应该与人性相悖。服饰设计既要有突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还要考虑设计的基本原则;既要保证美观时尚,又要符合人体工学,让人穿着舒适;设计的任务不仅是满足个人需求,同时需要兼顾社会、经济、技术、情感、审美的需要。由于这些需要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设计任务包括各种需要之间的协调和对立关系。

在时代设计审美观念变化的影响下,服饰设计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内涵,都呈现出很多新的变化。通过对旗袍发展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审美观念及其影响。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以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的趋势为导向,实现服饰设计与现代审美观念的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处理服饰与人、生活、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将服饰的魅力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旗袍款式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我来说说旗袍美
Dream Bag
旗袍找不同
《红楼梦》读后感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最火的单品款式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千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