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纺染织绣为例

2022-11-21

纺织报告 2022年8期
关键词:湘绣传统工艺工艺

鄢 嫦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高职教育是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而专业建设则是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早在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对职业院校民族传承与创新工作进行了宏观部署,从课程改革、师资建设、评价机制、专业布局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将“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作为重点建设任务。“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加强传统工艺专业建设”“推行现代学徒制”“传统工艺传承人群提升学历”等具体要求为高职院校开设传统工艺提供了具体思路。

但前期的研究显示,湖湘传统工艺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纺染织绣类专业建设成效相对突出的有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服装与服饰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设计与工艺,上述两个专业入选了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但从整体上看,已开设纺染织绣类专业的高职院校的种类和覆盖的院校都不够,如何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值得探究。

1 传统工艺相关专业建设分析

加强纺染织绣类相关专业建设,可以围绕具体项目设置相关专业,如湘绣设计与工艺;也可以将传统工艺融入临近专业建设。从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新旧专业对照表》分析,可以纳入建设范畴的专业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民族文化艺术类中的民族服饰与饰品、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二是艺术设计类中的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三是纺织服装类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纺织品设计、皮革服装制作与工艺专业。上述专业与纺染织绣项目联系紧密,有条件、有潜力成为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依托专业。

湖南省纺染织绣类工艺项目丰富,从相关专业设置的情况来看,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职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设有艺术设计专业;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依托专业建设是实现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对此进行了尝试和探究。比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将湘西民族非遗项目·刺绣基础/刺绣进阶理实一体课作为持续发展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1];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民间蜡染”“染织工艺品设计”等课程并围绕“苗绣传承教学”“土家织锦”“扎染蜡染”等主题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

从上文可以看出,部分高职院校依托相关专业,通过课程设置、主题活动、师资引进等方式推动纺染织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但整体建设还不够深入。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维度入手推动纺染织绣类项目传承与创新发展。

2 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师资引进、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法改革、社会培训等多角度着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探究。

2.1 坚持内培外引,完善师资队伍

师资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学缘、工作背景、职称、年龄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积极引进纺染织绣项目传承人、行业工艺大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此类人员长期从事工艺实践,技艺精湛并对工艺的发展与创新认知深刻,能够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湘绣工艺中参针、排针、游针、钩针等具体针法,花瑶挑花中太阳纹、铜钱纹、牡丹纹、万字纹等花纹的具体绣法。另一方面,强化内培。部分高职教师遵循“学校-学校”的就业路线,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需要通过企业挂职等契机系统了解行业需求,全面掌握工艺流程。校内教师可以与校外工艺大师结成“一对一”小组,通过“老带新”的师徒传承来强化自身技能。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关注职称、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保证教师队伍的持续性、发展性,避免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此外,可以根据教师的专长与特点合理分工,比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湘绣专业,组建了“理论研发+刺绣工艺+设计研发”教学团队,各有侧重,协同工作,尊重教师发展个性,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

2.2 契合岗位需求,开设多元课程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遵循“岗课赛证”融通的建设原则。具体从宏观思路和课程设计两个角度入手。

2.2.1 宏观思路方面

将岗位、竞赛、证书需求融入课程体系。(1)对接市场需求。在确立课程体系之前,学校应深入市场进行系统调研,全面了解产业发展人才的具体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岗位核心技能,并将其转换为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围绕上述两点确定核心专业课程。(2)融入竞赛需求。职业技能竞赛既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指标,将比赛项目打造为常规课程的训练项目成为强化学生竞赛能力的重要手段。湖南省针对“轻工纺织”专业大类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专业建设可以立足竞赛需求,将竞赛考核要点转换为课程知识要点,通过日常教学强化技能训练。(3)契合证书需求。X证书在高职院校普遍推行,湘绣就设有手绣制作工(湘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证书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知识单元融入相关课程,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

2.2.2 课程设计方面

根据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课程的具体设计方面可以分为3个层次:(1)部分学校设有传统工艺类专业,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湘绣设计与工艺方向),围绕“湘绣”工艺设置相关课程,打造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注重课程知识的即时更新,将最新的工艺、标准融入课程内容。(2)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与策划等相关专业的学校,未系统设置传统工艺类相关课程。针对该情况,可以考虑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相关课程,如湘绣绣法、花瑶挑花花纹绣法、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介绍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将纺染织绣工艺元素运用于作品设计。(3)对于未设置专门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校,可以邀请工艺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主题讲座,如“湘绣工艺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苗族挑花的具体工艺”“湘西苗绣传承与创新”等,通过此种方式提升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知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应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确立以“传统工艺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为主线的思政理念,结合专业特色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2.3 对接证书需求,开发新型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职教领域教材建设与改革有序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专业教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新型活页式教材兼具活页与教材特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此外,传统工艺类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适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开发此类教材应关注3点:(1)对接证书需求确定知识结构。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各专业正积极探索课证融通、书证融通的有效策略。X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根据岗位需求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教材开发可以根据等级证书工作任务体系来确定知识体例,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理论知识点、任务实施流程、配套习题、配套信息资源等内容。新型活页式教材一般由“任务导入—知识讲解—具体实施—拓展学习”4个部分构成,此外,还需设有活页笔记功能,用于学生记录学习过程。(2)积极推行校企“双元”合作。积极吸纳传统工艺传承人与行业骨干两大群体参与教材建设,充实教材编写力量。前者长期从事传统工艺实践,技艺精湛,对工艺手法有着清晰的认知;后者熟知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了解人才适应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上述两者参与教材建设,一方面可以参与教材知识体例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可以参与教材实践类知识、配套习题的编写以及配套操作类视频资源拍摄等工作。校内教师是教材编写的主要执笔人,主攻理论知识的撰写,并结合理论知识,将实务工作者完成的实践内容、设计的课后习题加工凝练成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语言体例和风格。(3)建立教材遴选、动态调整机制。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铸魂工程,传统工艺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要注重教材的遴选,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组建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构成的教材建设委员会,对教材的形式、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此外,建立教材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将纺染织绣行业最新的标准、工艺纳入教材体系。

2.4 拓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依托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推进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纺染织绣类工艺相关专业需准确定位合作企业,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比如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是中国湘绣生产、研发、销售的龙头单位和权威机构;沙坪湘绣产业园,以湘绣产业为基础,打造集生产、研发、展览、培训教育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体系;此外,还包括湘西十八洞苗绣孵化基地、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岭南瑶族挑花刺绣传承基地。高职院校应加强前期调研,全面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遴选优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推动校企合作规范化开展,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建立“学校-企业”双向流动机制,聘请行业大师和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多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包括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开发及实习指导等。同时,鼓励教师赴企业开展挂职锻炼,教师深入一线了解传统工艺的具体流程、相关岗位的核心技能、行业发展趋势,将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除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外,还可以探寻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以湘绣为例,湖南师范大学设有湘绣创新研发中心,是湖南湘绣数字化保护、文创产品研发、产品推广、技术服务、产业示范、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设有湘绣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主动参与研发中心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本专业的教学。

2.5 依托校内师资,开展社会培训

开展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从湖南省内来看,针对纺染织绣类工艺的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高职院校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提供专门培训。此处主要探讨两种:一是承接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202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发布,提出“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开展传统工艺、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的研修培训”,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是主要参与单位。前期,已有部分学校承接了相关培训,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湘西苗绣创意产品设计”研培班;怀化学院承办“侗锦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第一期花瑶挑花培训班”。设有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积极申报承接相关研修研习,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积极作用,帮助传统工艺传承人群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参与各级政府组织的培训。以湘绣为例,为提升农村妇女就业能力、增加收入,平江县下设的各个镇组织了“湘绣培训班”,邀请湘绣技师现场授课,培训学员在湘绣基本针法及日用品湘绣运用方面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当前,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设有传统工艺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应依托校内师资,开发特色培训课程,整合线上课程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来助力乡村振兴。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入手。本研究对涉及专业建设的5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下阶段将进一步聚焦每个角度进行深度探究。

猜你喜欢

湘绣传统工艺工艺
湘绣短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打造湘绣品牌 擦亮湖南名片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湘绣专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经济推动作用思考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我爱家乡的湘绣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