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高校课堂的案例研究
——以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为例
2022-11-21赵益君
赵益君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其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呈现出了中华民族在精神、思维方式和文化方面的效果,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创造力。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加强非遗文化保护的通知。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国内在该项保护工作上有了良好的效果,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保护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系统,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非遗保护中做了诸多工作。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场所,更加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项保护工作中。将国家非遗文化项目纳入高校,并在课堂中实践,同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之举,能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
一、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及艺术价值
在周朝出现了木偶,也可称之为傀儡。在南北朝时期,木偶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在酬神娱乐场合中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木偶戏呈现出了诸多类型,譬如铁枝木偶、掌中木偶(布袋木偶)、悬丝木偶、皮影、肉傀儡、水傀儡等。在该技艺中,木偶雕刻属于道具制作的特殊技艺,伴随着木偶戏的发展而延续。在木偶雕刻中,木偶头雕刻是主要的部分,其角色的特性、性格都要求借助木偶头来表现,尤其在造型、颜色和表情方面,这种雕刻的呈现效果将会影响到木偶戏中人物形象的打造。漳州木偶是布袋木偶的一种,其头部制作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头部往下都用布料来完成。历代漳州木偶雕刻艺人都是通过师徒相传或者家族传承,匠人们表现出了超强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使木偶头雕刻焕发出勃勃生机。2006年,漳州木偶头雕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漳州木偶头雕刻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是基于时代的发展、木偶戏的创新和匠人的传承共同作用之下而实现的。木偶头的造型随着历史的发展,融入人们的精神,让其不再呈现出单一的美,而是将戏中的角色融入其中,赋予了其生命。因此,在具体的造型中也体现了多维度的艺术价值。
(一)体现了漳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漳州木偶头造型具有独特的韵味,端庄沉静、色彩饱满、风格独特,具有古中原的风采。漳州木偶主要以京剧剧本中的角色为原型,脸谱样式也多参照京剧,体现了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生动地表现了闽南文化的渊源,体现出漳州丰厚的历史文化。
(二)传承了漳州特色的民俗文化
木偶头雕刻主要为木偶戏提供服务,然而木偶戏的题材非常广泛,既有传统的剧目又有神话故事,同时还有很多属于当地特色的类型。木偶戏在不断演变中,更好地呈现出当地的社会风俗、人情世故,同时也凸显了闽南人的人文精神,对当地的民风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也优化了民俗。漳州木偶艺术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与闽南本地的文化相融合,尤其与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密切地结合,这种艺术本身已经成为当地特色文化中的一种类型,并被传承下来。换言之,漳州木偶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极大的关联。
(三)展示了漳州优秀的民间工艺
漳州木偶在时代的更迭中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依然经久不衰,这主要是因为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细。传统木偶头在制作时需要十几道工序,经过选材、雕刻上土、绘脸等诸多的过程,所以需要匠人拥有耐心和恒心。民间艺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积累了完整的制作工艺技术,并且能够巧妙结合传统的样式打造出不同的角色形式,雕刻成型的人物造型非常逼真。另外,在诸多的配方、服装等制作方面也非常考究,如细土会用金门的黄土、颜料要使用矿物质类型、服装要采用漳绣来绣制、兵器等道具都要用手工来完成,其过程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成本也很高。在雕刻过程中,民间艺人精雕细琢,力求每件成品都能达到精美绝伦、细腻生动的效果,以此更好地展现出木偶的神韵。木偶成品不仅具备了表演的作用,而且具有收藏价值。例如,漳州木偶头雕刻大师徐竹初的雕刻作品就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而且还被英国、法国等国家珍藏在博物馆内,也有作为礼品赠送给比较重要的宾客。
二、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保护传承面临的困境
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近代,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与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与匠人自身的传承和当代继承人的传承、创新、保护和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如今,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空间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所以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一)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冲击
现代科技极为发达,大众的需求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尤其是娱乐方式多样,如自媒体的盛行极大地影响了非遗文化的生态环境,以往属于刚性需求的木偶表演形式,逐渐没落。如今关注木偶戏的人很少,木偶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观众群体,这也是导致木偶戏整个环境不景气的根本原因,而漳州木偶头雕刻是依附于木偶戏而生存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造成衰落。另外,从市场的形势来看,由于木偶戏的需求减少,作为道具的木偶头的需求自然也会减少,同时作为观赏性的经济型商品需求也会降低。而以漳州木偶头为代表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也无法更好地生存,无法与当代的玩具相媲美,所以说漳州木偶雕刻受到了严重的商业冲击。
(二)雕刻技艺传承的断层
据当前形势来看,将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作为谋生来源的传承人收入较少,难以维持生计,这也导致年轻人没有传承这种技艺的动力,并且这种技艺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很多年轻人没有学习的热情,从而导致这种技艺的传承逐渐没落。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核心技术即将失传,后继无人,这也进一步表明这种技艺出现了传承的危机。
(三)机器加工代替手工技艺的不良现象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给传统的手工木偶头雕刻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雕刻机、模塑机以及现代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冲击更大。这些现代科技工艺的出现,虽然能使木偶头雕刻有所创新,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却违背了生产性保护原则。生产性保护中也存在很多难点,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开发传统工艺,运用现代技术代替传统技术,并且有些雕刻艺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还仿冒某些知名度高的雕刻大师的作品、品牌或者商标,这种恶意的竞争方式必将导致诸多问题出现,如产品变形、品质降低、声誉受损。这种功利的现象必将严重影响漳州木偶雕刻的正面形象,也属于自掘坟墓的做法。目前,漳州木偶头雕刻出现了以上的问题,说明该项技艺已经偏离了原有雕刻的内涵,导致其本真遗失。
(四)木偶头雕刻造型的创新不足
当代人的信仰也出现了本质上的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逐步被新文化或者外来文化所吸引,完全背离了传统的信仰、民俗。将传统的漳州木偶头雕刻和现代的“芭比娃娃”等玩偶相比较,前者已经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就算是观赏性的木偶头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所以,漳州木偶头雕刻理应在以往的形式、生产方式上进行拓展、创新,开发新的题材,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开创新的类型,以走出新的路线。
三、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传承的历史文化价值
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很关键的组成部分。当前借助高校教育平台保护和发展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有利于其薪火相传,从而真正实现其文化传承。所谓的文化传承,是指在社会全员做好接力工作,在纵向交接中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受到环境和文化的限制,所以呈现模式化,从而形成传承的制度,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具备了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和大众能在新时代环境下,对民间文化遗产有更正确的认识,看到其中美好的一面,从而激发大众喜爱民间艺术,继而能形成一种主动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在漳州木偶头雕刻文化艺术的渲染下,可以使学生的艺术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凝聚了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意念,呈现出了美的效果,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思想和创造精神。它将教学、娱乐和美感融于一体,继而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能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优秀民间艺术,同时对闽南文化乡土情结和爱国主义情怀也有更好的认识。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也能培养出属于本地的文化品牌,让本土民间艺术融入文化产业中。
四、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的路径
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这种雕刻技艺,为国家级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作为一项庞杂且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应得到高校教育领域的大力支持。对此,高校可从创新形式、政策扶持等层面出发,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使其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一)加强文化传承重视程度
在现代构建精神文明社会背景下,高校需从思想层面出发,加强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为优秀文化结晶的传承打好思想基础。高校可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校内定期组织漳州木偶头雕刻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且高校还可成立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社团,让校园中拥有此爱好的学生能参与其中,更好地传承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此外,高校还可在图书馆、艺术馆等场所摆放漳州木偶头雕刻作品,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积极关注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从而提高学生非遗文化传承的思想理念。
(二)创新文化传承模式
在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的过程中,高校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其传承模式。首先,高校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融入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的相关内容,如可增设线上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直播,还可依托民族文化元素,围绕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知识竞赛、漳州木偶头雕刻作品展等。其次,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到相关文化企业、艺术企业、木偶戏剧团等地实习,了解木偶戏演出市场需求,在木偶头雕刻技艺的实践中积累文化传承经验,为今后创新漳州木偶头雕刻奠定基础。
(三)加大教育政策支持力度
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结晶,需要政府及高校共同承担起传承的使命,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需制定完善的文化教育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高校做好基础支撑,如可为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进高校课堂设置专项教育资金,确保师生正常开展文化教育与传承工作。同时,政府还可组织社会相关企业为高校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传承与教育引进资金,设置人才岗位,助力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自身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教育,以其为载体,开设艺术类公共基础课程或选修课程,从课时安排、考试、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大对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教育的支持力度。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能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和传播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入高校课堂中,如此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延续、发扬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其中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打造新的模式。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引进校园,借助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为非遗文化项目的传承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