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RCP视角下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①

2022-11-21孙韵桐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竞赛创新能力

孙韵桐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动力,在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之下,新时代的人才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并期望科技能继续朝着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其中,以育人为主要职责的高校应该肩负起培育时代新人、强化学生能力的重任,可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促进科技未来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学生党员作为标杆群体,是学生群体中的引领者,是党团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党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及未来力量,肩负着责任与使命。因此,高校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党员教育入手,利用多种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党员为国学习、为党奉献的意识感与责任感,并以此带领广大高校学生群体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学习。那么,在UPCR体系的运用之下,高校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政治教育与创新培养的结合,实现高校学生党员的更好发展呢?

一、高校学生党员科研竞赛开展现状

参加URCP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不论是实际教学还是理论研究均支持这一观点[1]。URCP的促进价值自不待言,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以管窥豹,URCP体系运用中暴露的各类问题恰是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提升URCP运行质量,真正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将从学校、学生两个方面入手,对高校学生党员科研竞赛的开展现状及改进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宣传不到位。近年来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关注科研教育、创新教育,并开展了各类竞赛与引导活动,但是总体来看,学校的宣传并不到位,不少学生仍然认为“创新是人才、天才的专利,科研是科学家才能完成的事情”,由此会对科研竞赛产生一定的恐惧感,而这也就很容易造成URCP参与面窄的实际问题[2]。事实上,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高校既要静待花开,又要趁机施肥,尤其是在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的教育中,学校更应该加大关注与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针对此,学校可利用“党建+活动”,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创新案例、事迹,深化学生党员对创新、科研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党员对创新、科研的参与热情与兴趣,并利用学生党员与学校的共同、多元宣传,让创新与科研走入高校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成为学生的“常事”。

2.学校教育目的掺杂功利性。URCP本质上属于一种竞赛,在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及教师更关注学生能否获奖,关注学生的参赛作品是否具有吸引力。个别教师甚至会“越俎代庖”,为学生参赛“献计献策”,要求学生分析竞赛“新风向”,而这就会导致URCP“失真”问题的发生。竞赛的意义在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引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若竞赛中教师的参与过于“积极”,那么竞赛就会失去其原本价值与意义。针对此,学校应该适当放手,鼓励学生党员以小组、团队为单位,结合自身认识与实际调研,科学探索科研创新的新方向与新方法,以此真正让URCP能够成为促进大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推动剂”。

3.学校教育缺乏制度约束。目前,虽然不少高校已开始关注如URCP等相关竞赛,并认可此类竞赛的育人价值。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也已将创新能力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与计划[3]。但是,从实际应用与开展来看,当前不少学校在此方面缺乏制度约束,一是缺乏对学生党员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约束,未据此建立顶层设计,未形成系统化体系;二是缺乏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制度约束,面对学生备赛期间的各类作品,不少教师容易出现“想当然”问题,以主观臆断判定学生成绩。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绝非一日之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速成式”教育方法很难真正实现学生的持续成长,且在科研、创新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缺乏科学标准与体系很容易影响教育质量。针对此,学校应该围绕科研竞赛与创新教育,按照循序渐进、阶梯上升的教育模式,设置一套统一、系统的培养体系结构,并针对学生日常科研、创新作品评定制定合理评估量表,以此用科学的教育与严谨的审查指引学生党员的正确成长与发展。

4.学校科研教育重视不够。相比URCP等科研竞赛而言,不少学校、教师更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在专业教育中,一些教师虽然会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但是并不会将其与科研竞赛结合起来。对于不少高校学生而言,学习、参与URCP多是通过社团、兴趣小组、专门课程的方式,而实际上,高校教育中处处皆有创新、皆有发现、皆有研究,将科研、创新与专业教学剥离的教育方法本身存在一定弊端。针对此,教师应该将科研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用“日常+社团、小组”共同合力的方法,拓展URCP“面向面”。

5.学校科研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衔接不通畅。在培养学生党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时,高校必须重视政治素养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创造?为谁创造?创造中应该遵守哪些要求与标准?创造的底线何在?”等实际问题,以此真正让学生党员成为国家发展与进步所急需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参赛目的功利。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客观环境下,为鼓励学生参赛,国家、学校均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如给予奖学金、荣誉称号、保研等,这对大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诱惑。出于种种原因考量,不少学生愿意参加URCP竞赛,但是他们参加的原因多是出于功利性因素,很容易影响到学生未来创新发展与思想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育中,高校和教师应针对此类问题,利用党史教育、思政教育等各种途径,通过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科研、主动创新的意识。

2.学生交流能力不够。URCP不仅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团队能力,在竞赛之外的科研及其他各类工作中也离不开团队合作。但是,不少学生合作能力不足、交流意识不够。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党员自我主义思想较重,期望自己能够成为团队的“主角”,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建议、成果与其他成员分享,在这种“表面团队”的“各自为营”式合作中,自然很难借助集体力量带动个人进步;二是部分学生党员在交流中存在“社恐”情绪,害怕说错、恐惧交流等心理始终困扰其成长与发展,面对新问题、新疑惑,他们虽然心中有自己的建议,却容易因为不知对错而不去交流,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三是部分学生党员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相比于“说”,他们更喜欢“做”,“实干派”不是贬义词,但是缺乏交流、合作的“实干”自然会欠缺一定“新意”与“全面性”。针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要用政治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用专门训练与培养(如校内、班内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语言交流选修课程)等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真正发挥团队在学生创新能力与政治素养成长中的促进作用。

3.学生专业知识不足。科研、创新离不开知识基础,不少学生党员URCP表现不佳的原因并非思维不足,而是知识欠缺。在科研、创新学习与思考中,很多内容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需要学生大量、广泛、超前学习,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针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建立大专业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库”,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从多方面探寻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可行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头脑风暴、主题研究、自主探索等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基础,设置不同的培训方法与目标,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全体成长。

4.学生参与热情欠缺。作为一项竞赛,URCP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合力完成任务,这一合作过程涉及调研、思考、撰写、实施、修正、研究、完成、展示等诸多内容,想要全部高质量完成往往需要较多时间。而学生党员除学习工作之外,还要进行党员学习、培训等各类活动,加之日常生活中烦琐事情的影响,导致不少学生党员对URCP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他们并不愿意耗费较多时间与精力在竞赛之中,即便是参与竞赛的学生党员也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拉长而失去最初的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要用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个人成长需要的共同分析,通过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协同开展的方法,拉长学生的参赛热情时间,激发学生的持续性动力,将爱好、责任等转化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强动力。

二、高校学生党员科研竞赛开展方法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实现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升,在提高整体党员队伍质量、发挥党建工作成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4]。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其在高校中的建设密不可分。本部分中课题组将依据高校学生党员科研竞赛开展现状与改进对策,从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基于URCP视角分析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可行方法。

(一)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学生能力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之后,我国即拉开了党的建设新篇章,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印发,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更是成为党建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另外,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各高校开始关注双创教育,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党员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思想与能力上的佼佼者,更应当以身垂范,以创新意识的提升结合政治素养的增强,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贡计献策。为实现学生党员能力的提升,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重构教学体系,优化学生能力。

1.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远见。要提升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应用多领域、多专业的教育模式,用引导、探索的教学手段,不断拓展学生,提升学生认识,深化学生理解,继而以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文科专业教学中,针对文科学生党员科研意识、能力、基础、兴趣不高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依据社会发展实情,通过如“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乡村振兴”等贴近文科专业教学的科研课题研究,将政治、经济、农业、信息技术、文化、历史等相关学科内容融合起来。通过跨学科教学、跨学科工作室建设的方法,以不同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带头的形式,针对现实社会问题,通过集体研讨、综合交流,让文科教学走出单一学科藩篱,实现文科教育从“学科性学术”到“问题型学术”转型的同时提升学生党员对国家、社会需求的关注,增强学生政治素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深度创新能力。另外,学校还可通过智库建设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同时,发挥高校智库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如教师可利用“财经+”“外语+”等智库建设,聚焦地区实情,通过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国家和地方治理之中。以此在发挥学生力量的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政治认识与创新热情。此外,在实际教育与引导中,教师还可结合URCP等相关竞赛要求,从基础与兴趣入手,做足学生坚实的知识与思想铺垫。

2.教师应积极建立工作小组。通过导师、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及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方法,用全员化、阶梯式教育模式,在发挥学生党员引领和榜样力量的同时,为学生党员创新成长与发展提供平台与方向。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与带头人,因此,基于URCP体系引领,各教师可通过科研工作室建设的方法,围绕实际情况确定科研主题,分析科研主题的完成优劣势与主题开展方向,并利用阶梯式教学与学生党员引领的方法,将科研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让实践练习真正有法可依。例如,教师可在学生入学前选取高年级学生党员作为班级科研能力培养负责人,并在学生大一、大二年级段开展研究型理论学习,利用课堂讲述与课下学生党员带队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与分析文献、获取相关资料的能力,以此奠定学生科研基础;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通过教师引导、本班级学生党员负责的方法,进行项目设计、项目操作、项目分析、项目评价与论文撰写、表达交流等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组建队伍积极参与URCP等相关科研竞赛,并依据竞赛见闻确定今后发展规划。以此用多途径、多角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方式,在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带头功能,提升学生党员责任感、团队感的同时,实现全体学生政治素养、创新能力、科研精神的培养。

3.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延伸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政治素养结合起来,通过多专业教学、多类型教学、多项目教学的方法,利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结构,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4.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与竞赛热情的培养。用专业课外实验、班内校内小竞赛、情境任务等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党员从不同渠道参与到创新活动之中,感受创新的魅力,产生对URCP学习的参与热情。

(二)培养学生品德,提升学生素养

科研、创新培养不应仅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思想素养提升,让学生党员能真正以为国家、社会创新,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之中。为达成此目标,教师通过德育的方法,利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综合开展,从学生党员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共同提升的角度,实现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打造。

1.利用“党建+教育”的方法,将党建学习、活动、培训、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用党史、红色精神教育的方法,提升学生创新创造的大局意识,确保学生科研创新指向的政治正确。

2.利用大思政教育的方法,通过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活动思政一体化的形式,用案例分析与讲解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消除学生的不良政治思想,端正学生的科研创新态度。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案例“砒霜的科研故事”,在大众心中,砒霜是一种有毒药物,很少会有人从正向角度思考砒霜的价值与意义,但中医学者却根据“以毒攻毒”的思想,创新将砒霜运用到白血病的治疗上,并取得了较好疗效。通过这一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科研并非是单一的发现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新应用也属于科研”,以此将学生的目光拉回生活之中,提升学生的生活发现、探究热情。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案例讲解的方法,提升学生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真正明白科研于社会、民众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反面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党员对“如何看待‘科学无国家,科学家有国界’这一观点”“为什么要利用科学促进国家综合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与交流,并结合如钱学森等科学家立志回国研究、报效祖国等案例的比较,树立学生党员为国研究、为国奉献的政治态度。

3.利用学生自主宣传教育的方法,通过学生党员带动高校学生的形式,借助宣传、交流、沟通等途径,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思想、能力成长中的带头作用,并结合教师的适当引导与教育,实现高校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针对目前不少高校学生不敢参与URCP等科研竞赛的实际问题,教师还可借助学生党员,通过宣传、引导等方法,鼓励学生党员主动组建队伍,带领高校学生参与科研竞赛,进行科研学习,要求学生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URCP等科研竞赛之中。同时,基于部分高校学生科研意识强、政治素养弱等实际问题,在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时,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党员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将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实现高校学生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同时,在这一模式之下,学生党员也能在教育他人中收获自我思想与能力成长,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之,学生党员是践行“中国梦”的未来力量,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增强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高校应依据学生创新发展中现存的各类制约因素,利用URCP等科研竞赛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品德,让创新教育、素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姿态融入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以此真正促使学生党员成长为国家、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广大高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榜样力量”,带动高校育人质量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竞赛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