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猪健康养殖及疾病预防技术

2022-11-21孙翠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猪只圈舍猪群

孙翠玲

(濉溪县刘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濉溪 235199)

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生态猪养殖不但可以减少养殖开支,还有助于降低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提升猪肉整体品质,继而达到养殖、环保、经济三者的协调,裨益良多。然而,要想养好生态猪,给养殖人员提出的要求也不低,除了要用好养殖技术,还要做好疾病预防,相应技术要点如下。

1 生态猪健康养殖技术

1.1 养殖环境管理

1.1.1 猪场选址管理

相较于常规生猪,生态猪对于养殖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细致,合乎标准的优质养殖环境有利于猪只的健康生长,未达标准的不良养殖环境则会妨碍猪只的生长发育,不但长速慢且发病率高,继而影响到猪肉的整体质量。首先,虑及生态猪养殖更为严格的防疫诉求以及生态污染问题,猪场应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工厂聚集区和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的区域,以免受到更多外界污染物的影响,给生态猪养殖带来更多隐患;其次,猪场周边最好配备果园、农田、林地等天然资源以便于养殖废物、粪污的就地化应用,致力于打造循环种养模式,发挥协调优势,形成循环利用系统,在获得种、养双重效益的同时节省开支、降低污染;最后,猪场建场地地势要高,地面要平坦,背离风向,朝向太阳,交通条件要便捷,以便于物资、牲畜的调运,圈舍的建造要选吸水效果强、渗透性好的有机材料,更有助于干燥环境的保持。

1.1.2 猪场布局管理

按照功能类型的差异,猪场内部可以细化为生产、生活、管理等不同的功能区域,所有区域之间皆要以围墙、栅栏等区分开来,并在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识物加以区分。为保证生态猪养殖,猪场内部的布局管理必须格外谨慎,圈舍通风条件的好坏与否是关键,一般而言,圈舍通风面积要达90%以上,并配备好防范粪污、雨水融合的雨污分离排水设施。调控好圈舍内部猪只的饲养数量,密度不能太大,一头育肥猪占地3~4 m2,繁育母猪占地4~5 m2为最佳,两个圈舍间的间隔控制在8~15 m 为最佳。猪场内可以种植多种树形高大的落叶乔木,诸如青桐、泡桐、杨树等,圈舍附近的空余闲地可以栽满花草,尽量将裸露的地表全部覆盖。还要为猪群留出专门的运动场地,场地规模至少是圈舍的2倍,情况允许的猪场也可以依托于附近的林地、草地优势,建造放养场,种满抗踩踏的牧草,猪群在活动之余还能采食。

1.2 日常饲喂管理

1.2.1 饮食管理

其一,饲料选择是关乎猪养殖成效的核心要素,饲料品质的高低同猪肉品质紧密相关,纵观以往传统的生猪饲喂,大多从市场上选购低廉饲料,这些饲料品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混杂占比不小的肉骨粉,不适用于生态猪食用。生态猪饲料的选择应秉持绿色、天然、有机、丰富的原则,将生态性与健康性贯彻到底,确保其中没有化学成分添加,确保饲料原料的天然性和来源的安全性,从饮食源头切入,紧抓饲料供应。其二,养分的缺失使得猪体抗病力不足,很容易加大猪病爆发概率,因而,在饲喂期间要及时在饲料中补充一些养分物质,例如对于育肥猪的饲喂,除去20%的蛋白饲料加75%的能量饲料外,还应加入3%的钙、磷等必需的矿物质元素[1],以保证猪体正常的养分供给,强化猪体抗病机能,一方面减少一些由于养分缺失导致的内发疾病,另一方面使得猪只以更为强健的体魄应对外来病菌的侵袭,此举也正是疾病预防的基础所在。此外,养殖人员平时也要注意时常就饲料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就有没有药剂残余、重金属等影响猪体生长的成分,有没有出现霉变问题,是否在保质期内等,防范运输、存储、使用过程中的细小问题。

1.2.2 饮水管理

除了饮食管理外,饮水管理也不能落下,优质安全的饮水一来可以满足猪只生长需要,二来也起到较好的疾病预防成效,为此,饮水要做到无色透明,不含杂质,不散发异味,以微碱性和中性水源为最佳。养殖人员需就饮水状况加以全面剖析,其中污染成分的含有检查要作为重点,条件好一些的猪场可以聘用专业人员或者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就饮水品质加以检测,确保饮水中不含有害成分。每天都要为猪群供应足够量的饮水,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食盐,此举对于潜藏于水中的细菌能发挥较好的消杀效果,让猪体少受细菌的侵袭,降低一些基础猪病的发病概率。在给猪只饮用之前,养殖人员还需进行过滤处理,将其中有可能存在的虫卵、杂质、沉淀物及另外一些有害成分清理干净,确保饮水的纯净性,尽量为猪只供应最优质的饮水。

1.3 选种管理

选好品种才能养好猪,尽量挑选抗病性能强、机体素质好的猪种饲养,在实际选种时,养殖户要充分考量地域养殖条件和本场养殖实际,从抗病性能和养殖收益两个角度切入做出最佳选择。二元种猪、长白山种猪皆是较好的选择,抗病性能强、猪体素质好、肉质水平高,在养殖条件匹配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这类猪种,且要按部就班约束、管控好整个引种过程。现阶段,国内本土培育的猪种可达百余种,从外引入的猪种也不下几十种,就其特征来看,本土猪种一般有更好的适应性、抗病性和抗寒性,肉质也更好一些,但其饲养周期更长,育肥效果有限;引进猪种在繁殖性能、生长周期、猪体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但适应性、抗病性相对较差,肉质也普遍不如本土猪种。所以,可以基于两类猪种的优势及缺陷,加快杂交育种进度,从中培育出兼具二者优势且缺陷更小的新猪种,诸如将长势好、生长周期短的外来猪同肉质好、适应性强的本地猪杂交便是较好的尝试。

1.4 自然放养模式

近年来,生态猪养殖技术继续完善,自然放养是较好的养殖模式,可以加大猪群的活动量,食得更多天然食物,在放养过程中,猪只的肌肉更为紧实,适口性更好,猪肉品质不断提升。

1.4.1 放养具体程序

一是要注意放养前的训练,让猪群尽快适应,划出专门的放养场地,将后续准备放养的猪只转移其中,按部就班展开训练,日间主要让猪只自由活动,夜间再将其驱赶回圈舍中,如此经过一到两周的训练后,猪只便可适应;二是要做好观察和引导,管理人员要细心谨慎,态度不能太过粗鲁蛮横,注意在放养区域内设置一些固定的投喂点,及时补充一定量的饲料和饮水,以免猪只吃不饱;三是要注意时间、口令的训练,除了在放养场地设置固定的饲料、饮水槽外,还要定好固定的投喂时间和口令,使得猪只慢慢养成习惯,一到时间、一响起口令便自动汇集,如此,可以大大提升猪群管理的便捷性。

1.4.2 放养注意事项

放养猪只的日龄和体质量要管控好,若是猪只日龄太大,体质量太重,早就在圈舍内养成自己的活动习性,如此将其放养之后,适应性很弱、长速也变慢,还可能出现一些疾病;日龄太小、体质量太小的猪只,猪体发育尚未成熟,对于外在威胁的抵御能力有限,放养难度大,因而,放养猪的体质量通常控制在20 kg 以上,此时猪体机能日益全面,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影响,患病概率更小。实行分区放养,为促进放养地植被的恢复,最好将放养地细化为不同区域,猪群在某个区域放养一段时间后,再到其他区域放养,让植被获得更多的恢复时间,保护该区域的植被和生态。实行专人管理,在放养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常规管理事宜,实时追踪猪只的进食、饮水情况,猪体状态、体质量高低等,以便于放养方案的调整和疾病预防规划的拟定[2]。

2 生态猪疾病预防技术

常见疾病预防能力的高低是关乎生态猪养殖收益的重点,必须配备严谨可行、扎实到位的预防机制,保证各预防环节的连续性和严谨性,将常见疾病的日常预防视为生态猪养殖的常态化工作。具体预防要点如下。

2.1 卫生管理

卫生因素是引发多种猪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猪群规模的拓展导致猪场卫生问题愈发凸显,一旦场内卫生状况较差,便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病菌,使得单个猪只乃至整个猪群的发病概率大大提升。因此,为避免疾病蔓延,要将诸项清洁措施践行到位,全面紧抓卫生管理,确保猪场内外的洁净性、无毒性、安全性:首先是每日惯常的清洁措施,将圈舍各角落的粪便、废料、杂物、污水等一一清理出去,统一放在远离圈舍的集中区域,圈舍内外都要严格大清扫,每一个角落都不能忽略,尽可能避免病菌的大规模滋生。

其次是消毒措施的执行,猪场内部的环境消杀应视为常态,但考虑到生态猪的养殖要求,必须禁止使用容易给猪体带来不利影响的消毒药剂,选用绿色药剂,如酒精、草酸、护舍安等皆是不错的选择。护舍安除了有显著的杀菌消毒功效,在祛除氨气、臭味等方面也很不错,还可以清新空气、加快有益菌的繁衍,继而保证舍内空气的清洁性,为猪群创设更清新、洁净的环境。

最后是驱虫措施的推进,立足于猪场内部蚊虫鼠蝇等的存活特征明确侧重鲜明的驱除方案,杀虫药、灭鼠药的选取皆要基于相关标准,另外,放养猪群时猪只同野外环境接触密切,被害虫侵扰的概率加大,很可能感染相应疾病。因而,对于生态猪的驱虫,要全面到位,在抓好猪场内部环境充分消杀之余,还需拟定严谨细致的体内、体表驱虫方案,时常在饲料、饮水中加入适量的驱虫药品。

2.2 科学严谨的免疫接种

感染疾病会导致生态猪原有的价值骤减,养殖户收益大不如前,且很多猪病本身便容易反复,根治难度大,事先抓好相应的防疫准备,方能未雨绸缪,现下给畜禽接种疫苗是最为普遍且见效明显的预防手段,生态猪的健康养殖亦然。各地区需基于本地猪病发病实际、流行特征、季节规律配备接种方案,目标明确、井然有序地给生态猪接种所需疫苗,严控疫苗来源,来源不正规、品质难保证的疫苗切记不要使用,因小失大不可取。具体接种过程中,有条不紊地依循接种说明一一推进,确保接种猪只健康情况良好,抓猪过程中要小心,动作要轻柔,加快接种速度,以防猪只过分挣扎,引发诸多应激行为。同时严格保证一猪一针,接种之前可以先给猪体消毒,接种完之后将各项数据仔细记录好,还要耐心留意猪只接种之后的状态表现,如果发现比较明显的异常情况,必须采取紧急处理手段。

2.3 绿色高效的中药预防

中药有绿色天然、高效无害等特点,有助于强化猪体免疫机能,将病根逐步祛除,在发挥药效之余不会残余太多的有害成分,将药物对猪体的负面作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日后的生态猪管理中,中药的应用将更多更广,应多探索中药在猪病预防领域的更多作用,代替西药用品的使用,例如当归、黄芪、党参等药材可以强化畜禽机体的免疫机能,继而提升畜禽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发挥明显的预防效用;山楂、苍术、青皮等药材具备较好的促进消化、强健脾胃、疏通气机的功效,添加于饲料中可使得饲料口感更佳,激发畜禽食欲,使得饲料转化率更高,助力肉质的提升;益母草、松针粉等药材加快了畜禽卵子、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速率,在助力畜禽繁殖方面可以发挥较大作用[3]。总而言之,中药秉持扶助正气、固本培元、调和阴阳、标本兼治的理念,助力畜禽免疫机能的强化,维系器官的有序运转,将外在干扰因子排出,以此达到实现阴阳调和,助推机能正常生长的作用。需格外强调的一点是,中药治疗本身有一定的疗程要求,如果存在剂量有限、用药中断、疗程间断等情形,通常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因而在用中药治疗时通常需用药7 d 以上,方可确保疗效。

2.4 妥善高效的养殖处理

2.4.1 科学处理养殖废物

猪只日常排泄的粪便、残留的食物残渣当中大概率会存有一些虫卵和病菌,这些东西也是导致猪病爆发的源头之一,所以,对于养殖中的废物,务必要尽快处理消杀,不仅是为了避免疾病蔓延,也是为了生态保护。现阶段,对于养殖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比较普遍的做法有2 种,一种是经过沼气池发酵,由此生成的沼气可用于供暖,沼气渣可充当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一箭双雕;另一种是自然堆沤或者微生物发酵,将废物转化为肥料,用来给粮食、蔬菜、花草等提供养料,粮食、蔬菜、花草等又可以作为喂养猪只的食物,如此,便在二者间构成良好的循环,充分利用资源,缩减成本开支,同生态猪健康养殖理念不谋而合。

2.4.2 妥善处理病猪死猪

生态猪生长各环节,各式各样的传染性猪病屡见不鲜,事先进行有侧重性的预防是关键,除去上述提及的疫苗注射,还需重视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尽量熟悉其发病动态。疾病频发阶段,可在猪群的饲料、饮水当中混合一定量的中成药制剂,助力猪体抵抗力的增强,日常注重观察,若是发现有重大疾病症状,必须即刻上报给当地防疫部门,寻求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将疫情风险尽量降低[4]。针对病猪、死猪,必须做好事后处理,以深埋或焚烧等措施将其清理掉,猪只的日常消毒也不能落下,将暗藏于猪体中的病菌消灭,带猪消毒也更益于猪舍环境的净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加快了畜禽养殖的现代化进程,要想稳中求好养好生态猪,便要紧抓核心,致力于健康高效的养殖管理和疾病预防,养殖人员应基于养殖实际,足履实地、量体裁衣,以多元措施助推养殖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猪只圈舍猪群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猪打架的防治以及养殖技术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