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质量管理 提升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
2022-11-21宋晓昕
宋晓昕
(辽宁省东港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118300)
养猪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重要支柱,非洲猪瘟是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目前主要采用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方式来进行防控,碍于检测强度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提升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是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 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必要性
一旦猪染非洲猪瘟病毒死亡率100%。对养猪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非洲猪瘟病毒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化,可进行粪便传播、运输工具传播、人员间接触传播等,猪受到非洲猪瘟病毒侵染,产生有效抗体概率极低,现阶段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基于此,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逐渐成为目前对非洲猪瘟进行防控的必要手段与有效举措[1]。
鉴于非洲猪瘟对养猪业极大的影响,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越来越受重视,检测方法多样化,如荧光PCR 检测方法,因具有较高敏感性、稳定性及高效性被广泛运用于各兽医实验室、养猪场、第三方检测机构中。但随着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强度不断提升,促使目前实验室陆续出现检测结果不稳定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室正常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工作开展,导致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下降。因此,下面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对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提升路径进行分析与阐述,实现全面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
2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有效提升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
2.1 人员方面
从目前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查工作情况来看,人员是导致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过程中,如样品采集、样品运输、样品预处理及核酸提取等多个环节均需要由人工操作完成,因此,检测人员是否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对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有极大影响。一旦其中某一环节由于人为误操作而出现失误情况,极有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失效,为避免此种情况,确保实验室检测人员较高工作水准非常必要。如何规范检测人员行为可参考以下方面。
首先,增强检验操作规范性。实验室内检测人员需要明确意识到保证检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了解操作不规范对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工作造成的影响,严格要求个人操作行为,避免实验室污染问题;其次,践行相关检测管理制度。以制度方式来加强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各个环节所涉及的人员管理,并要保证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岗位独立性,并配置专管人员,严格遵守检测流程,详细确认该岗位人员检测技能是否达到规定标准,设立岗位及人员考核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考核,严禁考核不合格人员参与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工作,以此来达到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人员工作水平的目的;最后,注重实验室采样与检测两个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主要培训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相关内容,帮助相关人员不断提升检测能力与,使其更好地应对日常检测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
此外,为了确保实验室检测人员各项能力强化效果,可选择定期开展检测能力对比方式来掌握不同检测人员的实际水平,便于确认工作中潜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处理与改正,有效提升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平[2]。
2.2 仪器设备方面
荧光PCR 仪、组织匀浆机、离心机、移液器、生物安全柜等均是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过程中常常使用的仪器设备,通常情况下,对实验样品进行处理和加样时,若仪器设备精度不高及存在硬软件问题,极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污染或交叉感染等问题,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特别重视使用过程中的仪器设备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工作受到影响。常见的仪器设备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荧光PCR 仪精确性不足。对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关键仪器的精度及仪器元件精细度有严格要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促使荧光PCR 仪精确性不足。如荧光PCR 仪滤镜表面污渍清理不干净,造成光路强度降低及灯源实际效果不明显,该情况属于硬件问题;吸光值未达到检测标准、扩增曲线适用性不强及样品显示结果呈阴性,该情况属于软件问题。基于此,为了减少上述问题出现,确保荧光PCR 仪的精确性,实验室管理人员可根据行业现行《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校准规范》 相关内容对荧光PCR 仪采取定期校准,使其让荧光PCR 仪硬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针对荧光PCR 仪软件问题,在正式检测前,要求检测人员再次确认循环段和恒温段两处位置起始温度是否正常,所设置的荧光信号采集点是否准确,掌控影响荧光PCR 仪精确性的软件因素,逐项检查,从根源上解决荧光PCR 仪潜在的软件问题。
(2)生物安全柜、离心机及核酸提取仪操作不当。在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工作中,若设备操作不当极易形成气溶胶,致使样品间出现交叉污染情况;待气溶胶污染发生后,检测人员需要让实验室内部保持良好通风效果,借助相关工具提升通风频率与强度,同时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一般情况下,照射时间维持在2h 以上,使用一定浓度的84 消毒液对污染处进行消毒,充分降解机体或腔体中潜在的气溶胶,防止气溶胶二次污染[3]。
(3)移液器腔体交叉污染。使用移液器时,借助移液器中弹簧装置对所需液体进行提取,一旦接触到阳性样品,极易导致在腔体内形成气溶胶,此时移液器提取其他样品会发生交叉污染。基于此,检测人员应对移液器进行定期核查,确认移液器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问题,使用84 消毒器对其消毒,再利用样品对其进行测试,确认消毒后的移液器不存在交叉污染问题。
2.3 物料方面
由于实验室物料选择不当,导致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情况,针对此方面问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合理采集与处理样品。虽然样品采集属于检测前期处理,但样品采集是否达到既定标准直接关系着后续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工作的开展。非洲猪瘟病检测样品较为多样,粪便、血浆、肝脏等均可作为采集样品。需要严格遵守检测规范进行样品采集,如采集猪血时,切忌不要使用肝素,否则会导致荧光PCR 产生强烈的抑制反应,出现检测结果“假阴性”,可选用EDTA 钠盐作为抗凝剂,采集完成的样品需存放在冷冻柜中,防止唾液中酶对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造成破坏。
(2)选择合适的检测耗材。吸头、离心管、荧光PCR 管均是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中消耗过多的物料,由于材质差异,其质量反应也各不相同,其中若吸头材质不达标,存在荧光PCR 抑制剂,会影响检测结果。实验室需要充分注意此方面问题,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一次性耗材,既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能有效避免交叉污染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全面质量管理,从实验室人员、设备、物料等方面着手,使其达到全面提升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做好实验室内部环境管理工作,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并要保证预防交叉污染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增强检查人员专业水平,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