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鸡场防疫要点及防治策略探讨
2022-11-21李仁旺
李仁旺
(贵州省威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53100)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方式也从零星的散养模式逐渐变为规模化养殖,但在这种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增加,养殖技术不完善,导致疫病频发。因此,规模化养鸡的防治策略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1 规模化养鸡场防疫要点
在建设规模化养鸡场的过程中,做好防疫工作是预防疫病爆发的重要措施。首先,鸡舍选址和设计问题,在养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气味,所以要避免选择与学校、工厂等距离过近的场所。另外,也要尽量远离一些家畜屠宰场,选址一般要选择地势平坦且高、水源充足、背风的地方。对养殖场内的设计包括育成场、种鸡场、孵化场等地,每个设施场地要分开设计,距离保持在300m 以上。其次,饲养管理问题,因规模化养鸡会面临着不同时期生长的鸡,所以,要严格把控鸡舍温度、光照时间等,孵化场对温度要求极其严格,要严格把控。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定时通风,保持鸡场环境,减少疫病爆发。最后,免疫工作,选择合适的疫苗,定时进行接种,重视鸡群检疫工作,加强监测疫病,对接受疫苗无效的鸡应重新注射,为防控疫病提供依据[1]。以上从鸡舍选址、设计问题、饲养管理、免疫工作几方面进行总结。
2 规模养鸡场疫病流行原因
2.1 养殖条件较落后
目前,小规模养鸡场较多,该类养殖场大多位于农村,养殖户大多对养殖认识不足,对疫病不了解,而且投入的资金有限,重视度不足,导致养殖条件不符合养殖标准,规模化明显不足。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较大,而养殖户缺乏认知,没有对其进行消毒,对温度、湿度也没有明确调节,长期不进行通风,导致病原、细菌极易在鸡舍堆积,引起疫病。另外,养殖户缺乏防疫意识,在养鸡场出现疫病时,没有及时进行防控,导致疫病大规模爆发也是重要的原因。
2.2 鸡场选址不合理
在进行规模化养鸡时,必须合理选择鸡舍,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爆发。但部分养殖场在选址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选址,将其靠近学校、工厂、城镇附近,增大了鸡群发生疫病的概率。一方面,这些地区没有足够的耕地,无法将鸡粪进行分解,长时间下来,粪便中的细菌会随着温度的提高在空气中堆积,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影响鸡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城镇附近人员密集,环境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嘈杂,易引起鸡群应激反应,导致鸡群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疫病。
2.3 饲养管理不规范
在规模化养殖场中,饲养管理工作是防止疫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但由于养殖人员对养殖工作认识不到位,缺少饲养管理意识,只注重鸡的产蛋量及育肥情况,在其饮食中加入大量抗生素,忽视鸡群疫病预防工作,导致鸡群极易出现疫病变异情况。另外,在饲养过程中,部分养殖人员对鸡舍内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处理,导致食物与粪便混合,也易增加疫病发生的可能性。
3 规模化养鸡场防治策略
3.1 科学选择场址
首先,在规模化养鸡场选址时,为避免鸡群发生应激反应,选址必须远离繁华地区,减少人员接触,避免病菌发生交叉传播,从根源上减少疫病的发生。其次,选址的地势要平坦且高,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符合养殖标准,保证鸡舍内通风良好。最后,养殖场粪便处理区要与养殖场分离,减少细菌繁殖[2]。
3.2 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进行规模化养殖时,要严格把控卫生管理情况,针对进出鸡群和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严禁把病原体带入饲养场。在进行养殖工作前,工作人员要做到全副武装,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好防护服,工作结束后,工作服禁止带出鸡舍。对于进入鸡舍的一切用品、工具都要进行消毒,针对外来人员除必要情况禁止入内,如必须进入一定要进行消毒,采取好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引起疫病的原因。鸡舍内部也要定时消毒,尤其是食槽、饮水器每日要进行清洗、消毒。
3.3 加强饲养方式
饲养管理是防控疫病最主要的环节。首先,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鸡舍内部憋闷,易滋生疫病,必须做好防暑与降温工作,做到勤通风,利于空气流通,防晒可以利用遮阳网,有效解决高温、暴晒问题。其次,因冬季寒冷,必须做好保暖工作,在保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保持,不要忽高忽低,过高引起憋闷,过低起不到御寒作用,反而增加疾病的发生。最后,为促进鸡群快速生长,营养饲料必不可少,根据不同鸡群的生长条件,合理配制饲料,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鸡群抵抗。
3.4 做好疫病处置
为及时有效的预防疫病的发生,针对有传染性的疫病,必须做好疫情处置。通过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发现情况差的鸡应及时进行治疗,如治疗效果不好应及时进行淘汰;发现有疫病的情况及时进行隔离,从源头上避免疫病的传播;如发现传染性强的疫病,立即对鸡场进行消毒隔离,因疫病原因引起死亡的鸡及时做无公害处理,对于被污染或可疑污染的鸡舍及所用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3.5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规模化养鸡疫病防治最重要的措施是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正确、合理的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不仅增加其抵抗力,还能有效保护鸡群免受疫病的侵袭。针对疫苗的选择,要选择正当渠道的疫苗,并结合当地疫病规律和流行特点,以及鸡群的生长情况制作出一套科学的免疫程序。如针对雏鸡一般在13~15日龄接种鸡新城疫Ⅱ系疫苗,接种方式为滴鼻或滴眼。另外,刺种也是有效的办法,将鸡疫痘疫苗刺在鸡的翼部。对该疫苗进行接种时,要严密注意观察是否成功,刺种后5d 左右如果出现红肿、丘疹,说明穿刺成功,如无症状则代表刺种失败,准备二次接种。针对留种鸡,一般选用的疫苗是W 系疫苗或Ⅱ系疫苗,接种时间为6~7 周龄,采用的方法依旧可以用滴眼法[3]。
3.6 完善投入品的管理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工作,投入品的应用可以从3 方面完善。(1)对饮用水的管理,对鸡群每天必用的水,许多养殖人员都会忽视,对水的选择,应选择无污染,远离排污池的水源,确定水源后及时检测,选用致病微生物在合理范围内。(2)饲料及添加剂的管理,饲料是促进鸡群生长发育的基础,选择合适的饲料,首先看其质量,有相对固定的渠道,对一些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要进行质检。其次,购进的饲料或添加剂要了解含量、成分。最后,科学配比,保证营养。(3)兽药或饲料药物,养殖人员为防止疫病的发生,在选取药物预防时,要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品,与养殖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免疫,总之,对鸡群投入品的管理应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使用,以此保证鸡群的健康、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必须搞好卫生管理,加强饲养方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正确处理疫病的发生及对投入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