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关键在“双向衔接”

2022-11-21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刘艳

家长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双向幼小幼小衔接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艳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其双向衔接具有较大的优势,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本身在我国就属于同一个教学系统,在教学理念上其主要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教学资源,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互动,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度过这一阶段,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过程中。但是从现阶段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园跟小学之间的双向连接并不紧密,共同开展的活动也较少,幼儿在融入新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双向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专业素质

在幼儿园中任职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毕业于专业的教育院校,幼儿教师自身就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自身的技能,引导幼儿逐渐喜欢学习,并且培养幼儿珍贵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把教学放在各类较为繁杂并且复杂的知识学习中,更应该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从现阶段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并且对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双向连接重视度不高。甚至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过早地针对幼儿开展小学化的教学,严重打击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受过专业课程学习的幼儿园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还固守着原有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充分借鉴其他幼儿园的教学经验,也没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的观念和手段,从而导致其幼儿教学的双向衔接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缺乏交流意识和交流平台

个体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随着个体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外部所施加的影响也逐渐从表象层行为过渡到意识层面。对于教育者而言,不同阶段下的教育行为要具有关联性和递进性,以迎合个体成长所具有的“自然规律”,这种关联和递进必须是由外向内的,由宏观到微观的。更为重要的是,关联性和递进性必须在同一个具有实际内涵的体系结构下来完成。这样,个体在整个接受教育过程中便不会出现意识断层,他们的学习意识也将更具连续性。

虽然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其教育中相同的部分较多,但是当幼儿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其教学中发生的变化也较多。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会比较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会相对来说较为松懈。而进入小学之后,小学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则更严格,并且需要幼儿在课堂上遵循课堂纪律,这样突然的教学上的改变,会让幼儿感到不安和压力,甚至会让幼儿产生焦虑,使其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更为抗拒。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必须加强沟通和合作,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一些小学教学的相关观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幼儿逐渐接受教学上发生的变化。但是就现阶段教学的实际情况发展而言,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缺乏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意识。而且,即使有一些幼儿教师有交流的想法,但是却缺乏可靠的交流平台,缺失有效的交流平台,就必然导致双方之间的交流次数较少,并且双方也无法基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交流。因此,基础条件的缺少,影响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有效沟通。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无法针对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双向沟通,也影响了幼小双向衔接的发展。

二、策略

幼儿在学业上所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而幼小衔接的关键又在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双向衔接。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发展有效的双向衔接,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园和小学就是幼小双向衔接中的两大主体,因此只有双方相互建立良好的衔接模式,才可以真正帮助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缓解幼儿的压力和焦虑,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另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减轻幼儿园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同时还要根据当前幼儿的发展实际水平,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提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际要求。

(一)更新幼小双向衔接模式

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幼小衔接环节,并且很多幼儿园也开始探索高质量的双向衔接工作的开展,以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校园,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在促进幼小双向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更新幼小双向衔接模式。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起步时间比我国较早,在幼小衔接方面也已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固有衔接模式。因此,在更新自身的双向衔接模式时,教师可以充分参考其他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参考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和观念,提升我国在幼小衔接方面的质量。

比如,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在长期的教育经验支持下,已经构成了符合我国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新制度,并结合我国各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整套体系。其体系中包含了管理、师资培养、教学评估、学段划分和课程衔接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教学中的各个不同环节,使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成果得以显现出来。首先,我国教育体系根据学前儿童和小学生自身的实际发展规律,将其大致地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启蒙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学中的小班教学和中班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幼儿意识和观念的成长,同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第二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园教学中的大班和小学教学中的低年级,在这一阶段逐渐重视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在这一阶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第三阶段是深入教育阶段,主要就是包括小学中高学段的几个年级,这一阶段的过程中是基于基础学习阶段上进一步的升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新时期教育理念下,幼小衔接更重视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衔接过程,帮助幼儿从幼儿园教学中过渡到小学教育过程中,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逐步向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变化,但是却不改变幼儿园教学的实质。而整个小学教育阶段也不完全摒弃幼儿园教学中的相关理念和模式,充分结合创新教学思维,例如在小学阶段也要重视游戏教学法的结合。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让幼儿逐渐熟悉小学教育中的变化,让学生从幼儿园的学习思想快速转变到小学的学习模式中;另一方面也是在逐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使其得到全面成长。

基于上述有效衔接教育理念,我国也逐渐推行了有效双向衔接教育理论。比如将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看成一个阶段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助幼儿完成转变,而不是教学中的突然性变化。并且将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整合在一起,使教师对幼儿的各项发展能力进行更清晰的了解。这样衔接模式的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小衔接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自然地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更好地融入小学教学中,减少幼儿刚进入小学校园中的不适应性,符合当代小学生教育需求,为小学生构建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重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交流合作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双向衔接,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幼小双向衔接工作中的小学化倾向和单向性发展等问题。这样不仅能使我国的幼小双向衔接的工作开展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具备更高的合理性。在幼小双向衔接的过程中,教师无疑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方式和模式的创新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促进幼小双向衔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也要适当地开展相关的培训,学习其他国家和幼儿园的先进教学经验,同时也引入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丰富幼儿园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下可以及时地作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我国教育迅速发展的实际状况。不管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都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使自身教学具备更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幼儿教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基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高质量的双向衔接才能更好地展开。另外,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必须有较强的交流意识,通过充分的相互交流,幼儿园教师才能对小学的教学实际情况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更切实地体会到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存在的不同。当然,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环境,清楚幼儿园大班幼儿自身的实际发展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教学,使新的教学计划更适合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开展多样化的衔接活动

在促进幼小双向衔接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开展多样化的衔接活动,确保幼小衔接中的多个主体都可以共同参与。活动开展的形式要更为灵活,需要将活动落实到实践上,让不同的主体都可以充分参与其中。比如,为了让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对小学教学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在教学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可以让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课堂中,与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接触,并且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并不是小学教师教学的主体,因此幼儿在这个课堂上所面临的压力较小,甚至在学习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能有较高的自主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一个参观活动,可以让幼儿真实地接触到小学教学的真实模式,让幼儿了解和熟悉小学教学的模式,对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这样的活动不会给幼儿较大的学习压力,能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接受教学中的改变。

教师在开展有效衔接教育工作中,也要有效把握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同时要通过有效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整体质量。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幼儿清晰地了解幼儿园教学和小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差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同以及学习内容直接的差距,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幼小衔接过渡,提高幼儿自身对小学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小学生的活动,也可以组织幼儿与小学生共同开展游戏,以此来提高幼儿对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社会中的工作人员,在社区的协助下举办“幼小衔接”主题活动,邀请本社区的大班幼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参加相关的活动。主题活动包括相关知识的理论和趣味游戏活动,一方面让家长们更清楚幼小衔接的专业知识和关键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幼儿更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另一方面,在开展趣味游戏活动的时候,让幼儿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共同参与进来,这样的趣味活动也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和小学生建立友谊,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交朋友的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教学和生活。这样幼儿可以更好地接受小学教育,这也是目前一种较好的过渡方式。主题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大班幼儿和小学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双方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更为深刻,趣味性游戏活动的开展也可以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

三、结语

当前,关于幼小衔接的探索已经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主动对接,以及从小学"零起点"向幼儿园的积极靠近,逐渐开始走向幼儿园和小学都向幼儿靠近的道路.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衔接过程中的双向性也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借此来把握幼小衔接中的关键点。现阶段我国幼小衔接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的时候难以适应小学教学的模式,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当前幼小衔接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借鉴其他先进的幼小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其社会适应力,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的质量。

猜你喜欢

双向幼小幼小衔接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苦恼的“幼小衔接”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甜蜜欢颜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