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肚菌错季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1杨阿丽路等学赵玉卉何士剑冉永红

中国食用菌 2022年7期
关键词:甘南州羊肚培养料

杨阿丽,路等学**,赵玉卉,何士剑,郭 瑞,冉永红

(1.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甘肃 兰州 730000;2.甘南州种子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3.定西市农业科学院,甘肃 定西 743000)

羊肚菌(Morehella spp.) 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其栽培周期短,相较于其他食用菌栽培人工管理成本低[1-3],且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4]。截至2021 年,甘南州已实现了全县覆盖的错季羊肚菌栽培,栽培品种主要有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 和七妹羊肚菌(M. eximia)。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 ℃~25 ℃,原基发育温度为地温8 ℃~12 ℃,子囊果形成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0℃~18 ℃。甘肃省甘南州属于高原性气候,常年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仅有6 ℃,降雨量较大,3 月初栽培的羊肚菌,菇形好、耐高温、气味与野生种相近;与常规季节播种到采收用时80 d~105 d 相比较[5-6],时间缩短到45 d~60 d。当地的羊肚菌栽培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栽培方法各异,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为了解决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问题,结合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羊肚菌错季栽培技术,试验确定了甘南州地区羊肚菌错季简易设施栽培技术体系。现总结要点,为当地羊肚菌错季简易设施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 优质菌种培育

使用在甘南州错季出菇试验筛选出的优质七妹羊肚菌菌种“GK2”,严格按照食用菌三级繁育程序,无菌操作进行试验[1]。

1.1 适龄菌种繁育生产

在20 ℃~25 ℃室温条件下,“GK2”母种扩繁后7 天左右可接入原种瓶,约15 天后接入栽培袋,培养15 天左右可用于栽培。培养时间过长会造成菌丝老化,最终影响产量,各级菌种均不宜使用。母种在4 ℃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超过3 个月),需要重新转接(转管不超过3 代),直接使用会导致菌种活性降低,从而导致产量降低[2]。

1.2 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母种配方选用改良型PDA 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KH2PO41 g、麸皮30 g,水1 000 mL。

1.3 菌种的挑选

羊肚菌母种培养期间,3 天左右初步检查一次,主要是菌种萌发、生长情况;7 天左右待菌丝长至1/3 时检查第二次,挑出发菌速度慢、有污染的菌袋(瓶);10 天左右待菌丝长至3/4 时检查第三次,挑出污染菌袋(瓶)。

2 培养料的选择和准备

羊肚菌“GK2”的原种、栽培种、营养袋以小麦为主,木屑为辅。小麦用清水浸泡充分后沥干,干湿比约为1 ∶1.8~1 ∶2.0,木屑选择沤堆发酵[7]。选择充分浸泡和发酵的培养料是提高栽培产量的重要步骤。

2.1 培养料配方

原种配方:小麦70%~75%、阔叶树木屑18%~23%,稻壳3%~5%,生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2%,pH 自然[7]。

栽培种配方:小麦70%~75%、阔叶树杂木屑18%~23%、稻壳5%、生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2%,pH 6~7[7]。

营养袋配方:小麦60%~75%、阔叶树杂木屑18%~23%、稻壳5%、石膏1%、生石灰1%,含水量60%~62%,pH 自然[7]。

2.2 培养料的选择及处理

2.2.1 木屑

选择阔叶树种最优,冬季砍伐树木最佳。粒径以0.5 cm~1.0 cm 最佳。利用沤堆发酵的方式,建堆约1.5 m,边加水边搅拌,最大程度吸水。堆内温度上升使木屑尖锐棱角软化,木屑残留的生物碱活性衰减[7]。

2.2.2 小麦

选择颗粒度饱满(北方的小麦最佳)、无霉变、无污染的三级以上品种。水温高浸泡时间短,掐开小麦时麦芯泛白即可, 可浸泡24 h~48 h。浸泡时加入适当的生石灰与石膏,调节pH 为6~7 避免小麦发芽[7]。

2.2.3 腐殖质土

选择阔叶树林中筛取多年腐败后的腐殖质土,也可使用草炭土代替。

2.2.4 稻壳

选择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稻壳,可使用高粱壳、玉米芯代替。

3 菌种制作

3.1 拌料

3.2 装袋

当天拌好的料当天装完,避免培养料酸化或小麦发芽。插入接种棒最佳,加速袋内菌丝萌发速度,可提前栽培时间。

3.3 灭菌

高压灭菌锅冷气的排放至关重要,1.0 Pa 冷气排放重复2 次~3 次,121 ℃灭菌约4 h。常压灭菌锅升温至100 ℃时保持15 h~20 h,焖锅、冷却(袋子码放紧实时,增加灭菌时间)。

3.4 冷却

冷却间需要提前进行消杀处理,主要有熏蒸、紫外线2 种方式。将灭菌后的菌袋移入冷却间,待温度将至25 ℃~30 ℃左右即可。

3.5 接种

接种时选择超净工作台等无菌环境进行操作,接种前将接种勺、酒精灯、打火机、记号笔等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打开紫外灯,杀菌30 min。

4 菌种培养

发菌室要求洁净、避光、可控温控湿,层架式为宜。原种、栽培种的初始培养温度为21 ℃,生长3 d待菌种萌发至直径约3 cm 降低温度为19 ℃。发菌中期通风换气1 h,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5 简易设施

5.1 搭建遮阳棚

根据操作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建棚,遮阳棚顶高3.5 m、肩高1.8 m、宽8 m~10 m,长度根据地形一般约60 m 均可。建设材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必须具备抗风抗雪压的功能。膜外覆一层遮阳网(80 针)。棚架钢管埋地下约40 cm,从地面以上加高为1.5 m 的塑料膜,防止地面强风吹入。

5.2 安装雾化器

为控制棚内土壤和空气湿度,棚内设2 行~3 行微喷设施,喷头间距1.8 m~2.0 m,高度控制在1.4 m~1.6 m。喷灌时雾化效果以不产生强水流,不冲刷土壤为宜。

5.3 遮阳网和地膜

遮阳网的遮阳率应达到80%~90%;发菌8 天左右盖地膜,地膜可盖黑膜或白膜。

提出了基于磁开关的近方波LC-Marx发生器技术路线,该路线的主要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实现了所有开关的固态化,免去了专门的触发系统,基于同一套磁芯控制系统以保证各级导通放电的同步性。发生器基于多倍频电压脉冲叠加的原理,实现了近似方波脉冲的输出。设计了具备10 GW方波脉冲输出能力的Marx发生器电路结构。结果表明,输出脉冲能够满足要求。下一步工作主要是完善所提出的近似方波脉冲Marx发生器的理论分析,进行结构设计与场分布模拟研究,为实际装置的构建奠定基础。

5.4 加装“围裙”

由于高海拔地区风大,原基分化、幼菇期遇到大风会不可逆死亡。在大棚外围增加高2 m 的透明膜,下端埋入土中,上端塑料膜边缘用卡扣固定于大棚骨架上。

6 栽培技术

6.1 生产季节安排

根据甘南州错季出菇经验,母种生产时间为每年2 月1 日~2 月5 日左右;原种生产时间为每年2月8 日~2 月12 日左右;栽培种生产时间为2 月22日~2 月26 日左右。播种时间为3 月15 日~3 月20左右。营养袋生产时间为3 月18 日左右。营养袋摆放时间为播种后7 d~10 d。菌丝培养期为3 月下旬至5 月初。原基分化时间为5 月中旬至5 月下旬。出菇期为5 月下旬至6 月初。采收期为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

6.2 土壤选择与处理

选择交通方便,地面平整地块,使用除草机或人工除草,禁止施用除草剂。

6.3 整地起垄

深耕25 cm~30 cm(使用旋耕机深耕,石灰用量为每667 平方米75 kg~100 kg)、暴晒7 d~15 d。土壤浇1 次~3 次透水,待土壤不粘后起垄,垄宽1.0 m~1.2 m,沟宽20 cm~25 cm,沟深约10 cm(降雨量大时垄高可加大)。

6.4 菌种预处理

将栽培种外侧的塑料袋剥去,捏碎至约1 cm 粒径的颗粒。菌种偏干时可用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拌种。

6.5 播种与覆土

播种前土壤湿度调节至20%~25%。可采用条播和撒播2 种方式,规模化栽培主要采用撒播,用量按照每667 平方米150 kg~180 kg。将沟内土壤翻至畦面,覆盖菌种,确保土壤为1.0 cm~1.5 cm 粒径,覆土厚1 cm~2 cm。

6.6 覆膜

为了保持湿度、避免光照过度,覆土后用打孔的黑色地膜平铺覆盖,用土壤压住两头与中间,确保通风透气,地膜不被风吹走即可。

6.7 摆放外源营养袋

外源营养袋使用规格为15 cm×48 cm。播种后7 d~10 d,垄面上形成一层密密的白色菌丝时开始摆放。在营养袋一侧用灭菌后的刀片划口或打孔器扎孔,将有破口的一侧贴在垄面的菌床上,压实。为了充分吸收营养使用“品”字形摆放[9-11]。

6.8 发菌期管理

主要管理因素有温度、水分、光照和空气等。

羊肚菌菌丝在10 ℃~23 ℃下均可生长;发菌期间尽量少浇水,如土壤稍干时可用喷雾器加湿1 min~2 min;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光照调节在400 lx~1 000 lx 为宜;畦面上气生菌丝增多时,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可加大通风。保持光照强度在晴天正午达到2 500 lx~3 500 lx,空气湿度在85%左右,下午约60%,空气中O2体积分数浓度大于20.2%,CO2浓度低于500 mg·m-3[12]。

6.9 催菇管理

羊肚菌菌丝历经45 d 发菌及营养储备后,达到生理成熟。观察是否有原基形成,形成后揭去黑色地膜,雾化浇水至土壤湿度达到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

6.10 出菇管理

原基分化4 d~6 d 时,维持土壤湿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85%~95%,温度控制为15 ℃~20 ℃。可通过雾化(1 min~2 min) 保持湿度,温度较低或风力较大时可搭建打孔的小拱棚;幼菇期可适当增加通风,温度控制在20 ℃以下;成菇期控制温度在20 ℃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90%。

6.11 采收

采收期避免喷水。采摘后切去泥脚,按菇体大小、颜色、菇形、有无污染分级包装,保存于放冰袋的保鲜盒内。储存期较长时可在保鲜盒内盖吸水棉,确保干燥,避免相互磕碰。

7 病虫害防治方法

羊肚菌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7.1 病害防治

7.1.1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由菌种基质和营养袋灭菌不彻底引起,如软腐病和红体病;土壤含水量过大、空气相对湿度过高,会加重子囊果细菌性病害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有:1) 接种工具、培养皿和培养料彻底灭菌;2) 筛选被污染的母种、原种;3) 培养料含水量不宜过高;4) 出菇期避免高温、高湿[1,13]。

7.1.2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有子囊果病害、菌种污染、营养袋污染和田间污染。

子囊果病害主要有霉菌性枯萎病、镰刀菌病、蛛网病。菌种污染的主要真菌有镰刀菌(Fusarium)、木霉(Trichoderma)、曲霉(Aspergillus)、毛霉(Mucor)、根霉(Rhizopus)、链孢霉(Neurospora spp.)、青霉(Penicillium) 等。营养袋污染和田间污染病害主要有绿霉病、蛛网病等。

防治措施有:1) 栽培前土地应充分翻耕、暴晒、撒生石灰;2) 摘除发病子实体;3) 选育抗性强的优质菌种;4) 加强出菇后的温度、湿度管理[1,13]。

7.2 虫害防治

出菇期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蛞蝓、鼠妇、跳虫木蠹蛾幼虫和蚊蝇类[12]。防控方法主要有:1) 彻底清除栽培地及附近的杂草、石块、垃圾等;2) 掌握其活动规律,进行人工捕捉或诱捕;3) 使用杀虫剂(出菇前和出菇期慎用);4) 整地时使用每667 平方米75 kg~100 kg 的生石灰。

防治措施主要有:1) 清除附近杂草、垃圾,撒生石灰或五氯酚钠。2) 掌握害虫生活习性进行人工捕捉。3) 采收后喷施杀虫剂。

8 讨论与结论

羊肚菌喜低温高湿环境,传统顺季一般为冬季下种,春季出菇。试验区域全年气温相对较低,结合区域气候环境,结合文中管理要点,能够稳定实现“春播夏收”羊肚菌错季栽培。错季羊肚菌栽培大量出菇时间集中在6 月上旬,鲜货价格相对较高,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多年多区域的筛选,“GK2”菌株抗逆性强,病害少,属七妹羊肚菌,推荐为该地区进行羊肚菌错季栽培首选菌株。

猜你喜欢

甘南州羊肚培养料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