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2-11-21郭秀丽张丽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郭秀丽 张丽萍

(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我国每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约900万人。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加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引导大学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十分紧迫且异常艰巨。在此背景下,须充分调动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凝心聚力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反思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诸如:就业创业观念陈旧、开拓创新和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诚信缺失、目的功利化等问题,无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密切相关。因此,需探究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就业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为相关就业创业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较为陈旧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显性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即通过课堂教授、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举办相关就业创业讲座等,引导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创业形势、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就业创业技巧与方法,帮助大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其次,隐性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处理就业创业中的机遇与困境、风险与挑战,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应对挫折的能力等。

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开始于2000年高校扩招和我国用人制度市场化之后,起步较晚。就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看,更多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仅停留于第一个层面,且未能基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将就业创业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第二个层面的就业创业教育开展得较少,而这部分指导工作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参与率与成功率更为重要,急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其中,作为育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应该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以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却往往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课堂教学满堂灌的问题。各个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普遍较为重视,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如《就业指导》等就业创业相关课程,但学生普遍抱着混学分、完任务的态度在上课,加之某些教师因自身的见识、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有限,未能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导致课堂教学满堂灌的问题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难以养成良好的就业创业意识。其次,实践不足的问题。实践出真知。就业创业教育源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创新创业的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然而,当前高校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机会十分难得。这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分析和解决就业创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潜质并培养其就业创业的意识。

(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较为落后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参与率和成功率较低的原因有很多,就业创业观念落后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具体体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思想保守,在就业时更倾向于稳定安逸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岗位;有的大学生或家长对就业创业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创业就是做点小生意,灵活就业就是打零工,这些都属于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并不会选择或支持创新创业或灵活就业;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如果找不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创业创意或工作岗位,找不到与自己期望待遇相符的工作,那大学岂不是白上了,专业岂不是白读了?正是这些落后甚至错误的就业创业观念,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变得十分困难。事实上,创业需要创业者富有想法、有良好的素养和超强的能力等,创业一旦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个人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感并非普通工作所能比的。此外,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并没有过剩。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就业难、失业率高的问题,更多表现为自愿失业或结构性事业。即并非就业难,而是就业难如愿。

(三)大学生的非专业就业创业能力匮乏

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强弱是用人单位选用大学生的重要标准。而非专业能力即个人职业素养,如沟通协调能力、个人的诚信和责任心等也是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绝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和大学生认知中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养成,非专业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环节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00后的大学生从小在较为优越的条件下成长,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普遍个性张扬自信但缺乏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善于人机对话但缺乏人人对话,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较差;从小在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缺乏劳动锻炼,独立处理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很少,抗压抗挫能力严重不足。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是人生的一场场历练,就是要让大学生在摸爬滚打中学会成长,与团队协作中处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有些大学生并不能正确地应对各种挫折和失败,稍有不顺或失败就怨天尤人、消极应对,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逃避现实,一蹶不振。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1]。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创业形势,凾需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蕴涵的就业创业教育潜力,以高质量地完成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2],这也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共同决定的。

(一)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决定的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3]。首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正确政治方向、良好思想品德、爱岗敬业职业情感、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职业纪律的有为青年,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其次,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引导大学生开展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就业创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查找并补齐短板,真正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第二,要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并塑造其就业创业精神的关键环节。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模式化教育,只会压制学生的个人,导致其人格扭曲、心理畸形,何谈发展?何谈创新?第三,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相联系的综合能力不单单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应包括组织、沟通、协调、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3]。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驱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动力之源,更是支持大学生抵制就业创业路上各种诱惑的精神支柱。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之所以存在缺乏责任心、懒散懈怠、玩忽职守、不能吃苦耐劳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挥霍奢靡之风之所以盛行,归根结底都是理想信念缺失的结果。其次,引导大学生练就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就业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创业更是要想他人之未想、干他人之为干,面临的艰难险阻难以预估,失败的概率也很高。这就要求创业者既要有敢想敢干、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自信和魄力,又要具有勇于承担后果尤其是失败后果的过硬心理素质。最后,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民的法治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凾需完成的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诸如:帮人办卡、替人刷单、随意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等违法行为,均是其法治意识淡薄的体现。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

就业创业方向就是就业创业“为了什么,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这关乎就业创业初衷与结果的根本性问题,是关乎就业创业者的人生价值与时代角色的重要问题,更是关乎就业创业者能否坚定方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重要问题。根据张艳[4]等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目的的调研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很强的功利性,“一切向钱看”引发的“脚踏多条船”“擅自毁约”和“违法乱纪”等问题时常发生。当今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金钱、权利和地位等的诱惑,怎样才能确保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途径进行就业创业以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呢?

反思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欠佳密切相关。因此,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首先,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运用合法的方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就业创业,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其次,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需要与利益同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需求与发展相结合,以确定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最后,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就业创业融入我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益于他人、造福社会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并实现个人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之力。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引导大学生增强就业创业意识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实干精神的大学生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创业形势,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自食其力,增强其就业创业意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的重要路径,也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

针对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课程教学满堂灌和缺失实践机会等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课前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准备,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课中采用“头脑风暴法”等加重讨论环节,以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就业创业意识。其次,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与归宿。大学生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中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就业精神。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提供了绝佳的机会。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推动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创新,并激励学生以解决民生需求为着力点,进行就业创业。

(三)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传统产业求职压力不断增大,新兴产业人才供不应求,由此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概率进一步增大。处于社会转型浪潮中的大学生,要顺应时代潮流,认清就业现实,转变就业观念,将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出国升学或者入伍服兵役等都作为就业创业的选择项,革除“铁饭碗”“终身制”的陈旧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就业创业事迹分享、校友论坛等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观念的培育和引导,使其端正就业创业态度,认清就业创业现实,做到理性务实的就业创业。把大学教育作为自己人生的必修课,把创业或者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视作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放下自己是“精英”的高姿态,降低期望,拓宽思路。树立基层、多元的就业创业观念。相信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四)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大学生提高非专业就业创业能力

根据陈辑关于企业用人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在专业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组织、沟通和协调等能力的人,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和成长机会[5]。因此,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大学生提高非专业就业创业能力。

针对当前大学生非专业就业能力匮乏的问题,首先,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际关系调适功能,引导大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出生与成长的环境不同,做事情的出发点与目标有所不同,同时在就业创业中每个人又是作为群体的一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存在,发生冲突或存在矛盾在所难免。我们应该依据“和而不同”的原则,学会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化解矛盾、缓解冲突和处理问题。其次,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调适功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并非一帆风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也面临同样的发展道路。大学生应该具备应对就业创业道路上各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才能将就业创业坚持到底。再次,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调控功能,引导大学生学会调控就业创业中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使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因遭遇艰难险阻而产生自卑、自责、不满、怨恨等情绪是难以避免的,但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就会对自身、他人或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客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化解思想矛盾、稳定情绪,通过正当的渠道宣泄情绪;学会创设条件、转移情绪、升华情绪,化压力为动力。最后,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梳理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就业创业就是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的过程。应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明白唯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创造幸福,进而学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总之,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更多大学生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