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语“飒”的来源、特征、流行原因与影响

2022-11-21杨绪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流行语形容语义

王 杰 余 爽 杨绪明

(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南宁 530001)

一、引言

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1]6。网络流行语,是由特定事件或热点话题引出,通过网络空间的传播得以广泛流行的词语、短语、句子或固定句式[2]。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许多新词语应运而生。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飒”作为唯一一个单音节词汇位列其中。2020年12月23日10时19分40秒,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飒”搜索,显示结果有7310万条;10时21分49秒,在百度搜索已有16万篇与“飒”相关的资讯,而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根据百度指数人群画像显示,在性别分布上,关注“飒”的男女之比为57.21:42.79,男性稍占优势;在年龄分布上,20-29岁的人数最多,占到了37.29%,青年人群占优势。可见“飒”的流行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因此有必要探寻其来源、语义语用特征、流行原因及其影响。

二、“飒”的来源及发展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女性撑起了抗疫的大半边天,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所占比例更是高达90%,巾帼不让须眉,女性是战疫前线的“最美风景线”。因此,用“飒”来形容她们,既突出了女性如风一样在抗疫一线中快速支援,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其的崇高敬意[3]。“英姿飒爽”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英姿”指英勇威武的姿态,“飒爽”是豪迈矫健之义,“英姿飒爽”用来形容男子精神饱满,神采飞扬。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和人们思想的开放,“飒爽”已不再限于形容男性,现在的“飒”常用来形容帅气潇洒的女性,赞美在各行各业业务能力突出、努力奋战的女性,在网友们的广泛使用下,“飒”在网络中迅速流行起来。早在2019年8月2日,火箭少女101女团就发行了《飒小姐》这首歌,“飒小姐”是无畏他人眼光,拥有大胆天性,张弛有度,潇洒自在的女孩子。不难发现,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飒”已成为人们的“真爱”,微博热搜也总是可以看到“飒”的身影。另如在许多平台有关《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热评中,总能看到“飒”“好飒!”“太飒了”。

三、“飒”的语义、语用特征

“飒”并不是一个新生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中对“飒”有注解:“飒,翔风也。从风立声”[4]。分析语料,在古汉语中,“飒”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贴地而行,遇着物体向上抬举的风。(本义)例如:

(1)飒飒,风也。——《广雅》

(2)风飒飒兮木萧萧。——《楚辞·九歌》

(3)有风飒然而至。——宋玉《风赋》

2.大风抬拉物体发出的声响。(引申义)。例如:

(4)梦初回,燕尾翻风,乱飒起湘帘翠。——明·汤显祖《牡丹亭》

3.凋零,衰落。例如:

(5)岁聿忽其云暮,庭草飒以萎黄。——梁·陆倕《思田赋》

4.飞舞。例如:

(6)飒沓矜。——鲍昭《飞鹤赋》。

5.飘落。例如:

(7)飒洒(飘然而下的样子)

6.风微过。例如:

(8)徐行时若风飒芙蓉。——《敦煌变文集》

7.衰老。例如:

(9)知己犹未极,鬓毛飒已苍。——岑参《岑嘉州诗》

而作为流行语的“飒”既继承了古汉语的词义,又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分析语料得出,网络流行语“飒”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帅气利落、潇洒清爽。多用来形容女性。例如:

(10)《飒!乘风破浪的“海霞”》(新华网 2020-06-22)

这里的“飒”主要是用来形容洞头先锋女子民兵“巾帼不让须眉”,帅气利落,为服务国防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业务能力突出,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例如:

(11)《从大学学霸到海军指挥官,这位90后小姐姐真飒!》(扬子晚报网 2020-05-07)

这里的“飒”主要是用来形容这位“90后小姐姐”上学时学习成绩优异,工作中业务能力突出,从上学到就业一直很优秀。

3.有责任、有担当。例如:

(12)《今年“三八节”,向最飒的她们致敬!》(中国新闻网 2020-03-09)

这里的“飒”是用来形容奋战在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有责任、有担当,不怕苦、不怕难,始终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疫一线。

“飒”在方言中也有使用。东北话中的“飒”是“揍”或“拽”的意思。而北京话中的“够飒”是“豪爽、爽直”的意思,是称赞一个人具有好的品质的常用语,北京话中的“女孩子”也被称作“大飒蜜”,指面容姣好、眉清目秀、开朗大方、不卑不亢、言语大方的女孩子[5]。方言中的“飒”大都带有褒义,而北京话中的“飒”更是称赞女孩子的常用语。

综上所述,从语义方面看,“飒”在古代主要用来形容风声,并由此引申出一些相关含义,现代方言中也有所使用。作为网络流行语的“飒”的语义,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形容女性帅气利落、潇洒清爽,二是业务能力突出,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三是有责任、有担当。网语“飒”则保留了“飒爽”正面积极的感情色彩,大多都带有夸赞之义。

而从语用方面看,“飒”字在古代可以作为单音节词使用,也可以组成双音节词使用,东北话中的“飒”也是如此。而作为网络流行语的“飒”主要是作单音节词使用,其用法也已经由古代的动词、形容词变成了以形容词为主,不仅可以加感叹号构成独词句,也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除此之外,“飒”的使用语域也在不断泛化和扩展之中,目前,其使用语域涉及网络、报刊及口语。

四、“飒”的流行原因

(一)语言自身原因

首先,从发音角度看,“飒”是仄声字,从声感上加重了情绪的激烈昂扬。“飒”的韵母属于开口呼,发音比较响亮。用它来表示感叹,更能体现说话人对人或事物的赞美[6]。

其次,从语义角度看,语义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实际的需要,语义也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109。女性地位的提高、人们思想的开放以及2020年疫情中女性的担当都促使“飒”的语义发生变化并逐渐在网络中流行起来。

“飒”作为网络流行语,是“飒爽”一词的省略式,由两个音节缩减为一个音节,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飒”的形式短小精练,内容丰富多彩,在网络中使用省时省力,用最少的语言符号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缩短了语言编码的时间,不仅能够使网络交流变得更加快捷,也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密切[7]。如同“任性”感情色彩的变化、“宝宝”词义范围的扩大等一样,都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

最后,语言具有任意性。语言是用声音即语音来代表意义即语义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1]3。新造词是语言顺应时代变化的一个途径,但更经济的方法是赋予旧词以新义,即在原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或比喻,赋予其新的内涵[8]。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赋予了“飒”新的意义,并重新约定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网络传播、流行开来。

(二)社会环境原因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社会性。21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词汇的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网络流行语以简洁新颖的形式存在,体现出了时代的特征。比如“996”是一种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内卷”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飒”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体现了女性在疫情期间的担当,也展现了女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出现了一批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性,人们关注疫情,也关注疫情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女性医护人员,“飒”的流行,从模因论角度来看,实质上就是“强势语言模因”,它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9]”语言交际是集体性的社会活动,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散播模因的模因宿主[10]。“飒”是人们的普遍关注进而推动其在网络快速传播的结果。

(三)语用心理原因

“求同从优”是指人们在言语使用上习惯于向大众时尚和优秀社团看齐,主动使用和模仿流行词语的一种语言文化心理[11]。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报刊、网站等许多大众媒体都会在新闻标题中使用新词语,以此来吸引广大网民的眼球。当“飒”成为新闻标题常用词后,受“从众”和“跟风”心理驱动,广大网民广泛使用“飒”,他们不仅在网络上使用“飒”,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使用“飒”,使自己的表达方式变得幽默,获得其他人的喜爱。由此可见,“飒”满足了语言使用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而大众传媒和人们的“迎合”“跟风”是“飒”流行的语言文化心理因素。

五、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人们利用互联网交际平台发布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规范语言在虚拟网络这一特定交际空间的变体,是网络媒体向受众呈示社会现象、传达文化意义的载体[12]。但不可否认,“飒”这一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欢愉的同时,也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影响

1.新奇有趣的网络流行语符合人们“求新”和“猎奇”的心理,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能让人们的交流变得新颖幽默。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也从以前的固定格式变成现在的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这样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亲”这一流行于淘宝上的词语,逐渐也被人们用于日常交流中,这个词使得两个人少了几分陌生和尴尬,多了几分亲密。

2.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热点。“盘他”这一流行语是从相声界流行起来的,而它的流行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相声这一民间说唱曲艺,德云社也因此受到人们的追捧,迅速流行起来。“打工人”反映了上班的辛苦劳累,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工薪阶层的现状,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社会热点事件催生了一些网络流行语,而这些网络流行语又反过来促使人们关注这些热点事件,二者互相推动,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3.网络流行语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和鲜活性[13],为汉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在表达技巧上借助于多种修辞方法以达成特殊的表达效果[14]”。很多网络流行语都使用了谐音、比喻、借代、缩略等修辞手法,比如集美(姐妹)、蓝瘦香菇(难受想哭)、爷青回(爷的青春回来了)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变得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起来。

(二)网络流行语的消极影响

1.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使用的规范性。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破坏了现代汉语的规范性[15]。网络语言与现有通用汉字的形、音、义有很大差别,导致人们误用或错用汉字,对语言的规范造成挑战,冲击着现有的汉字系统。如“雨女无瓜”这个网络语,利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还可能受到方言的影响,表达的意思是“与你无关”,这个词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不仅不利于人们学习规范化的语言,也容易导致人们对这些词语意思的曲解,影响现代汉语的规范性发展。

2.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影响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交流。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体大部分是年轻人,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年轻人之间“破壁”的基石,而与此同时,新的壁垒也在被慢慢制造。越来越快的迭代更新速度,使得语言成为了年轻人和父母辈之间的另一种“数字鸿沟”[16]。网络流行语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而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他们不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这就会导致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产生障碍,阻碍交流,不利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3.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过于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使得“网络喷子”“键盘侠”层出不穷,“网络暴力事件频发”[13]。“网络喷子”和“键盘侠”在网上交流时,使用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这些粗俗的网络语言污染了网络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使用网络用语的大多数是青少年,而网络用语中存在大量攻击性话语,这可能会让三观还未成型的青少年陷入语言暴力的漩涡,不利于他们的语言教育和健康成长。

六、结语

“飒”在古代主要形容风声,并由此引申出一些义项。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人们思想的开放以及2020年疫情中女性的担当促使现在的“飒”用来形容帅气潇洒的女性。语言自身、社会环境、语用心理等因素都是其在网络上流行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网络正迅速地发展成为“第四媒体”,网络流行语也展现了其强大的影响力,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阻碍人们沟通与交流的弊病。对此,宜应用一种审慎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流行语: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的纯洁性,使其趋向规范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吸收其合理部分,不断丰富并发展我们的语言。

猜你喜欢

流行语形容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别无长物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一干二净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废寝忘食
Walk on Eggs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