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钨业公司:共产党领导国有企业市场经营的典范
2022-11-21张喜亮张释嘉
文_张喜亮 张释嘉
在市场经济中乘风破浪,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中华钨业公司,其生产经营管理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滋养。
成立。钨钢是制造枪械的关键材料,在国际上很抢手,洋人和地方军阀垄断钨矿的收购。红军如果掌握了钨矿这样的战略物资,就有了和国统区讨价还价的本钱,将会在苏区的封锁线上撕开一个裂口,给苏区带来巨大收入。
1931年冬季的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经委员毛泽民签发一张告示:“苏区地域,遍布宝藏。一旦开掘,国富民强。军民报矿,一概有奖。”几天过后,毛泽民就收到了一封信和一块乌黑发亮的石头。信里说有个叫铁山垅的地方产钨矿,在红军之前有广东商人在那里开矿,国外洋人说有多少要多少。据此,毛泽民立在调查中发现,赣南地区有大小钨矿上百个。1932年初,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成立中华钨矿公司,主营范围就是铁山垅钨矿和会昌县的白鹅墟白鹅洗砂厂,把钨砂从开采运输到收购加工直至销售一条龙包揽。1932年秋末冬初,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由时任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
生产改革。毛泽民接手后对这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原有的矿工分班组进行管理,在从前的人员基础上又从红军和骨干矿工中选拔出了一批指导员和班长,负责指导和督促矿采的注意事项和进度工程。开采事宜上采取了轮班换岗制,保障员工体力跟得上。将原先使用的小锤、短钎换成了大锤、长钎,大大提高开采和加工的效率。吸引了矿山的个体散户和短期零工和中华钨矿公司联合组建起生产合作社,公司为其垫付70%的砂款,待生产出了钨砂扣还,藉此扩大钨矿生产范围和能力。每个矿工按照技术级别和劳动强度实行差异化的固定工资,公司还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聘请当地有名的郎中建立驻地医院防治风湿等职业病。
市场经营。毛泽民走访会挖矿的农民并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钨砂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为了扩大销售市场,毛泽民主动派人到赣州城内与国统区军政要员经营贸易的商场取得了联系。广东军阀陈济棠迫不及待地派亲信与苏区代表进行钨砂贸易的秘密谈判。毛泽民亲自部署钨砂出口事宜。利用粤军急于发财的想法,硬是将钨砂价格从最初的每担8块大洋抬高到了52块大洋。受此鼓舞,其他粤军军官也纷纷同苏区做起买卖来,用食盐和布匹交换苏区的钨砂和农副产品,市场不断地开拓。
全面发展。1932年至1934年,中华钨矿公司共生产钨砂4193吨,为中央财政创造了400多万元收入,成为当时苏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名副其实的“第一国企”。中华钨业公司的发展对粉碎蒋介石的经济封锁,充实国家财政,起了巨大作用。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中华钨矿公司为补充红军的武器、被服、医药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集中财力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华钨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依然可以是最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国有企业必须相信、依靠、关心和组织职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是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