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2022-11-21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王自杰李灿东朱宝国高雪冬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灰斑虫害病斑

邱 磊 杨晓贺 张茂明 姚亮亮 王自杰 李灿东 朱宝国 高雪冬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农业是第一产业,新时期粮食安全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种植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2]。为了促进农业发展,需要合理控制病虫害,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采用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大豆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 发生规律

应充分了解大豆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充分掌握引发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并掌握好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

1.1 灰斑病

灰斑病又称蛙眼病,可侵染大豆多个部位,如大豆的幼苗、种子等。该病对叶片的影响最大,发病初期叶片呈现褐色的病斑,病斑形状为圆形或半圆形。成株叶片极容易发生灰斑病,叶片四周形成病斑。大豆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当温度为24~29℃时,病原菌极容易生长。6月左右是我国东三省大豆病害常发时期;7月末雨天较多、温度相对较高,再加上湿度较大,此时期发病较为严重;8—9月,若遇雨多的天气,则将极大提高大豆种子的染病概率。大豆幼苗时期遇地表温度不高、土壤较为湿润,再加上雨多、气温较低的天气,不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发病较为严重。

大豆开花结束后,若遇多雨天气,土壤湿度偏高,大豆灰斑病的传播速度加快。灰斑病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由品种决定。针对高感品种,大豆灰斑病发生时间较早,有着较快的传播速度,病斑、孢子数量不多;针对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大豆灰斑病发生时间较晚,病斑、孢子数量不多。大豆有多种抗原,较容易实现抗病品种的获取。然而,灰斑病病原菌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品种抵抗病原菌入侵的时间有限。一般情况下,当未全面清除大豆病株或大豆连作等时,田间菌源会极大增多;当生产地温度较低、土壤湿度较高时,大豆灰斑病发生的概率较大。

1.2 斑点病

大豆斑点病可侵染大豆多个部位,如豆荚、叶柄等,且该病对叶片影响最大。发病初期,叶片有水渍状斑点,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之后斑点颜色逐渐变为浅褐色,斑点直径扩大至4 mm左右,形状不规则,在斑点周边有一定的黄色晕圈,病斑有白色菌脓流出。病斑汇集形成较大的斑块,较老的病斑逐渐脱落,致使叶片出现较早脱落的情况。

大豆斑点病病原菌越冬主要场所是大豆种子和残体,该残体源于病株。拮抗作物对斑点病病原菌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当病组织死亡之后,病原菌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种植地土层深厚、土壤湿度偏高,将提高病原菌死亡的速率。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该病病原菌可在残体中越冬;我国南方一带,尤其是西南地区,该病病原菌难以在病株残体中越冬。大豆斑点病病原菌传播途径较多,如由雨水溅到大豆叶片上或叶面处于湿润状态,经过作业传播。暴风雨有利于病原菌传播,还能增大侵染面积。

1.3 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也是常见的大豆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并对开花结荚造成影响。大豆幼苗期发病,主要发生在茎基部,再由下向上蔓延,发病部位呈深绿色,表面有白色菌丝体附着,严重时直接导致幼苗死亡。大豆成株期发病表现为茎基部呈暗褐色,并有不规则病斑,可导致茎秆折断。当环境潮湿时,会形成白色絮状菌丝体,夹杂鼠状菌核。发病后期如果环境变得干燥,茎部皮层出现纵裂,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植株枯死。

1.4 蚜虫

蚜虫在大豆生长期间出现的概率较大,危害程度较深,因而应引起种植者的足够重视。蚜虫又称蜜虫,主要侵害大豆叶面,吸食叶面汁液,从而对大豆植株造成影响。受到此类虫害影响,大豆植株矮小,叶面不平整,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种植人员需在6月中下旬加大防治力度,尤其是高温或干旱天气更易滋生蚜虫,需科学防控。可以施用10%溴氟菊酯乳油225~300 mL/hm2等防治虫害,以获得理想的防控效果。

1.5 食心虫

食心虫会对大豆植株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豆粒的完整性。相关人员有必要重视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当食心虫暴发时,喷洒适量的药剂,以保障大豆植株安全。

2 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注重选种工作,科学选种。选择抗倒伏能力、抗病虫害能力、抗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强的品种,以有效提高大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提升大豆的产量,保障我国大豆种植业发展水平[3-4]。为了提升种子的免疫力,需要仔细挑选和有效处理大豆种子。选择种子时应剔除残种和病种。在选种工作完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播种时,需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防止种植密度过大影响大豆正常生产。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肥水供应,以有效提升大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有效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在施肥的过程中,尽量以农家肥为主,并施加一定的化学肥料。施肥时需要实地调查土壤的实际情况,根据土壤情况施用适当的肥料,并且结合大豆的品种和自身特点合理选择肥料。同时,当大豆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时,需要开展追肥工作,以有效提升大豆抗病害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此外,需要注重田间除草工作。因为很多害虫以杂草为栖息地,所以注重田间管理工作可以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在大豆收获以后,需要粉碎秸秆,深翻土地,排除积水,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2.2 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是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5]。大豆种植时应避免种植单一的大豆品种,使得农田生态多样化,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田进行合理安排。种植人员可以采用轮作、套作、混种等方式,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6]。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如气候状况、土壤特点等,确定最佳的播种时期,保障农业生产。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指可以利用频振、防虫网以及灯光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蚜虫是大豆常见的虫害之一,可以在田间设置银灰色塑料膜条进行防控。根据害虫自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习性,设置相应的设备,如色板、振频灯、糖醋液、黑光灯等捕杀害虫,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7]。此外,也可以根据害虫的发情期使用性诱剂防治虫害。由于物理防控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其他因素的要求也不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

2.4 生物防治

2.4.1 天敌防治。生物防治也是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在农田投放害虫的天敌来捕杀害虫[8]。为了实现生物防控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注重害虫天敌的保护工作,降低田间害虫数量,减少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需要根据害虫的种类选择天敌,例如可以利用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等有效防治蚜虫,可以选择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在引进天敌过程中,需要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对引进数量进行调节,例如引进赤眼蜂30.0万~37.5万只/hm2。采用生物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田害虫数量,降低虫害发生的概率。

2.4.2 生物农药防治。化学药剂虽然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但是容易破坏农田的生态平衡,影响农田的生态环境。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生物农药具有低残留、低毒性等特点,可以降低采取化学防控技术对环境和大豆造成的污染,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现阶段,我国常见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中生菌素、球孢白僵菌以及蜡质芽孢菌等。

2.5 化学防治

2.5.1 种子处理。为了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大豆种植前需要合理处理种子,以有效提升大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保障大豆生产。种子处理可采取种子包衣的形式,应用种子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保障大豆生产。

2.5.2 喷施药剂。针对大豆蚜虫,可以施用高氯氟等药剂进行防治,通过喷雾的方式喷洒在大豆植株上。针对大豆食叶性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可以选择敌百虫、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这些药剂高效低毒,不仅可以防治病虫害,还可以减轻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又能保障大豆的品质。针对大豆真菌性病害,可以使用苯甲·丙环唑、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大豆真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在发病初期用药,以保障药剂的作用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促进大豆种植业发展。

猜你喜欢

灰斑虫害病斑
U71Mn热轧钢轨闪光焊接灰斑缺陷分析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GAAS80/580焊机工艺参数设置对U71Mn钢轨焊接质量的影响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钢轨闪光焊灰斑缺陷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法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