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山县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1-21简海梅黎广胜王东华董志艺李嘉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优质稻稻米全县

简海梅 何 姣 黎广胜 王东华 董志艺 李嘉建

(1灵山县平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灵山 535425;2灵山县种子管理站,广西灵山 535400;3钦州市科技局,广西钦州 535000;4灵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灵山 535400;5灵山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灵山 535400;6灵山县旧州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灵山 535417)

稻米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稻米米质的优劣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优质稻是相对一般水稻品种的概念,指腹白小甚至没有腹白,角质率高,米色清亮,有些带有特殊香味,煮出的饭甘香,软而不黏,适口性好的水稻[1]。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开始从温饱型向优质型转变,因而优质稻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可以说,优质稻是稻米未来发展的主流。新形势下稻米消费呈现2个特点:一是居民人均食用消费量逐年下降,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稻米的营养品质;二是口粮外消费量增长较快,对稻米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加工型稻米需求量越来越大。优质稻产值高、效益好,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稻对推进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1 灵山县概况

灵山县地处广西南部,位于钦州市东北部,交通发达,黎钦铁路、钦六高速公路、大浦高速公路、钦灵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农田水利和耕作道路等设施完善。全县辖17个镇、2个街道、411个行政村(社区),2020年末,全县总人口168.0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63万人,耕地面积6.41万hm2。灵山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丰富,山清水秀,十分适宜双季水稻的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灵山县成为一个农业大县。

“七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将其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粮食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财政资金奖励。灵山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多年来水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灵山县除了在水稻面积和产量上保持稳定外,还注重发展优质稻,不断提高稻米品质。2021年10月中旬,为进一步了解全县粮食特别是优质稻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对全县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生产基地调查、走访生产企业及种植大户、查阅资料等,对全县目前的优质稻产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2 灵山县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

2.1 规模大且产量高

多年来,灵山县的粮食种植规模一直排在广西前列,尤其近年来,随着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落实,加上国家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先进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灵山县委、县政府致力于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的工作来抓。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水稻产业,认真实施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大力引进推广水稻优质品种和新技术,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基地,积极抓好品牌创建和宣传推广工作。目前,全县已形成了较健全的涵盖生产、收储、加工、品牌、营销等环节的优质米产业体系,灵山县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稻产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2020年灵山县粮食播种面积6.56万hm2、产量33.11万t,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15万hm2、产量29.62万t,稻谷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8.5%和89.46%;其中优质稻面积4.12万hm2、产量 27.78万 t,分别占稻谷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0%和93.79%[1]。

2.2 品种多且品质好

为促进优质稻生产发展,实现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增长,灵山县出台优质稻发展实施方案,把优质稻列为“5+2”产业扶贫项目。当地农业部门根据优质稻的品质要求,筛选出适合灵山县推广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向各镇推荐,推荐种植的优质稻品种主要有野香优莉丝、畾优1068、中浙优8号、陵两优1844、晶两优534、丰田优553、野香优9号、恒丰优929、广8优165、广8优188、五山丝苗(常规种)、桂育9号(常规种)、玉香占(常规种)等。近年来,灵山县参加全市、全区优质大米评选活动,并多次获奖,其中2020年选送畾优1068、龙渊大糯米参加全区擂台赛,均荣获金奖。灵山大米中的“石塘米”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全市、全区范围内已享有较高声誉。全县生产的优质大米米粒洁白、饭粒质地松软光亮、口感柔软,素有“白米之乡”的美誉。

2.3 企业加工经营能力不断加强

近年来,灵山县优质稻加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县较大规模的大米加工经营企业达7家,年加工能力达8.14万t。2020年,全县加工企业加工量达3.75万t,全县大米产品注册商标7个。

灵山县万穗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是一家集优质谷生产和大米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该企业占地面积为0.6 hm2,建筑面积5 980 m2,拥有日加工能力1.2万t全自动加工生产线1条、农业机械30多台(套),总资产逾2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逾1 800万元,是灵山县、钦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产品2009年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生产的“贡穗”牌大米远销县内外,年销售收入逾9 000万元。

广西灵山县勤达大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经营模式,年加工量0.65万t。该公司生产的“龙绕香”牌大米是富硒产品,2020年参加全区擂台赛荣获金奖,2021年10月荣获香港品质认证权威标志。

广西瑞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富硒农业生产为主的企业,总规划面积为245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3 hm2、拓展区面积86 hm2、辐射区面积100 hm2。该公司生产的富硒大米产品有象牙香占、两优丝苗、惠泽8号等。

灵山县中秀大米加工厂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家以生产加工销售大米为主的企业,拥有日加工能力80 t的大米加工线1条,年加工大米逾1 200 t,注册商标“稻中秀”,是近年来灵山县新发展起来的大米加工企业。该企业正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管理模式、全新的营销方式,着力打造成一流的优质米生产、加工、销售标杆企业。

灵山县禾为桂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是一家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注册资金3 200万元。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化经营规模小

虽然近年来灵山县优质稻产业发展迅速,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由于人多地少,致使优质稻产业经营规模小。灵山县优质稻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程度不高,特别是高档优质稻米至今还不能实现自给自足。灵山县目前人均耕地不足666.67 m2,人均水田面积更少。当地农户种植水稻主要是确保家庭生活用粮,加上畜禽养殖也消耗了部分粮食,导致农户真正出售粮食的数量不多。灵山县土地流转面积少,也较分散,而且租金也较高(年均7 500~9 000元/hm2),导致租赁土地种粮难度大,产业化经营规模小。据统计,2021年全县1 hm2以上的200多个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中,面积最多的仅13.3 hm2,一般2~4 hm2。

3.2 种植效益低

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缺乏,雇工费用高,加上种子、农药、肥料等物资价格不断升高,种粮生产成本高、效益低,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2021年10月,对全县12户农户生产成本收益进行调查统计,农户种稻产值为21 762.9元/hm2,总成本19 452.45元/hm2,纯收益仅2 310.45元/hm2。加上政策性补贴,农户种稻收益在3 750~4 500元/hm2,相当于进城务工30~45 d的收入,比较效益差,严重影响优质稻产业的发展。

3.3 稻米安全生产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生产环境及用水已遭到不同程度污染,农业生产水源质量不断降低,直接影响了稻米质量安全。近年稻谷抽样检验结果表明,已有少量样品农药残留超标。稻米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优质稻产业的发展。

3.4 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目前,灵山县有粮食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0多家,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整体起步慢、规模小,组织内部分散,管理不规范,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后,品牌意识不强,多为“作坊式”“空壳社”,未能发挥上联龙头、下联基地农户的枢纽作用,产业牵引带动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经营效益不高,导致优质稻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3.5 产业链不完整

优质稻产业发展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主要以原料产品、初级产品为主,缺乏精深加工,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4 发展对策

灵山县优质稻产业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一是原料充足。按年优质稻面积为4.13万hm2、产量为6 750 kg/hm2计,优质谷总产达到28万t,按总产量60%~70%收购、30%~40%农民自留食用计,优质谷加工量达17万~20万t,再按60%出米率计,优质米总量可达10万~12万t。二是经济效益好。按一般优质米市场价800~1000元/t计,总产值达0.8~1.2亿元,若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效益更高。三是农民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民希望通过优质稻产业发展,提高稻谷收购价,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种粮也能致富的愿望。基于此,政府有责任把产业做强做大。

4.1 规模化种植

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土地种植,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一是解决稻米经营原料不足的问题。二是解决品种混杂、标准不一的问题。三是形成主导产品,为创品牌、开拓市场打下基础[2]。同时,要做好规划布局,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应尽量种植同一品种,形成一定规模。

4.2 标准化生产

一是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将种植品种、生产工艺、加工工艺等制定成统一标准并施行。二是以“统一、简化、协调、选优”为原则,把农业生产传统成功经验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制定成可行的标准并实施。三是按照国家质量标准体系进行稻米产品加工,使稻谷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均符合国家标准,确保稻米品牌的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3]。

4.3 企业化带动

推进优质稻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市场,而连接生产基地和市场的桥梁是企业。因此,政府要加强对稻米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投资补贴,增加信贷额度,引导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扩大精深加工规模,实现稻米加工收益的最大化[4];要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农户与企业联成一体,提高生产组合化程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链中各环节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从而促进优质稻产业发展。

4.4 品牌化驱动

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内引外联方式,与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如引进“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等的生产加工工艺,或与该企业合作生产经营,加快推动产品走向市场,早出效益。认真做好品牌开发创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切实做好产品的宣传、推介,使灵山大米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促进优质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优质稻稻米全县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
豇豆一优质稻一甜玉米周年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