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文化”育人,让每个少年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2-11-21张建波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白沙湾学校
张建波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白沙湾学校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白沙湾学校于2015年成立,在校学生主要为新市民子女,来自全国18个省份,如何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凝心聚力、向阳生长,成为学校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基于实际情况,学校从建校初就开始探索“家文化”体系建设,逐渐构建起以“品格教育”理念为引领,以“融入、自信、成长、超越”为路径的“家”课程。
融入:传承最美“家”风,增强“家”的归属感
为帮助学生拥有行动共识、适应校园生活,学校以点滴之行,打通学生融入校园的幸福路。在抓制度建设的同时,打造软文化,如制定礼仪校本课程,以“家规”规范学生品行;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此外,开展“好家风”评比、“我的家我做主”等活动,引导学生携手共建“家园”,打造特色“家文化”。一班一文化,一处一风景,学生自己装点的一个个小家反映出他们对校园大家庭的情感。
自信:立足成长阶段,在“家文化”中发展自己
开设多样课程,在“家文化”中提升学生能力。一是家乡美课程,包括“地域文化”“家乡名人录”“谁不说俺家乡美”等,鼓励学生寻找和体验家乡文化,培养爱家意识,抒发爱家情怀;二是五彩课程,将公民教育引入校园生活,同时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系列活动,开设课程超市,让学生自选各类非遗技艺课程、“品源家訾”德育课程等,将素养教育融入生活与实践,培养学生爱家乡的能力。
校内校外结合,在“家文化”中锻造时代新人。一方面,以学校为主阵地抓文化素养,如开展“全阅读”工程,打造读书长廊、好书换换屋等场所,开展阅读达级、诗词大会、读书小博士等活动。另一方面,走进社会大课堂,与劳动教育结合,开展项目化学习。如“家·农味”课程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种家乡菜、识家乡味;“中国道路研习社”引导学生读懂国家发展之路,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实践活动,拓宽思政教育路径。
成长:携手共进,合力促成少年的“升级”
凸显“家”的向心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家校社各方的共同努力:校长接待日、家访等活动搭建起各方沟通的桥梁,校外辅导员、劳动教育顾问、法治副校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少年模拟法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家园驿站”等平台成为多方协作的重要依托。如今,“一心双翼”的教育格局得以确立,“家文化”的良好生态得以构建。
“家”是坚实的后盾。笔者相信,唯有充分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学校整体的服务质量才能有更大提升。专题学习、导师帮带、团队发展、制度管理、创新实践,学校多样的培养机制之下,教师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学校大课题、班级微课题,有关特殊学生的帮扶策略得以有序制定。另外,学校关心师生生活,为教师争取公租房,为困难学生争取爱心捐赠等,使校园成为师生温暖的港湾。
“家”是提升素养的平台。学校既重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注重提高其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将武术、创客作为发展特色,使“家文化”刚柔并济、行之有效: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省校园艺术节等比赛和演出中,学生们奋勇争先展风采;在全国最高级别的车模、建模比赛中,学生们斩获一枚枚奖牌。一次次的活动让少年们更从容、更自信,激发他们蓬勃生长。
超越:怀梦想,致远方
七年的风雨兼程,白沙湾学校以“家文化”育人,不断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在立德树人的路上砥砺前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校获得“首批武术进校园的示范校”“首批全国奥林匹克实验基地”等近40项市级以上荣誉,先后有7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家文化”无声地濡染着学生,让每个少年得以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