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2022-11-2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院企业

李 岩

(长春光华学院,长春 130033)

一、产业学院的内涵

产业学校,是以增强高等学校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集成了高等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的教学资源,形成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兼具学生创新就业、技术创新、科研服务、持续教育等功能的、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兴实体性办学组织。通过把行业经验与专业教学加以融合,根据公司发展计划,调整相应学科的教学计划,围绕着公司的经营设置学科,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为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并打造社群发展的良好基础。

产业院校在办学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是由高校或公司单一独断,而是采用了校企合作、校行、校地和学校资源等结合的管理模式,构建内部决策和机构结构,开展人才、科研、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播。通过引入企业的成功经验、引领技术资源优势、尖端技术设备,更加深入探索"资源优势互相结合、学科联建、联合育才、联合就业"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学历教育+企业实践"的双向教育环境,为企业量身订制人才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获得"统招文凭+产业证书"的双重保障。

二、剖析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现实困境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等院校建立产业学院的积极性也在逐步提升,许多学校充分发挥特色专业资源优势,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建立起各种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但学校方面也受到企业办学规模、人才队伍、管理体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产业学院建设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障碍和问题

(一)产业学院协同运行困难

高校与企业共同筹建产业学院,双重市场主体极易在产业学院的管理、功能定位、权益诉求等方面产生矛盾。产业学院不仅仅有高校财务资助的扶持,同时引入企业资金,在办学目的和育人、教学公益性和企业的盈利性等方面,都形成了矛盾。另外,产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实行多元化所有权架构,但是对于如何划分各方所有权还处在模糊状态,项目的投资与高校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及其未来的收益分配划分等仍需科学合理地研究。

应用型高校要为创新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保障与支持,在学科设计上要紧密联系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学科设计中要提出能够体现行业新发展、解决行业亟需、产业急需问题的项目,在教学内容上按照国际生产、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与国际行业标准,适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要形成学科、项目的动态调整机制,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但大学象牙塔的封闭式办学传统一时无法打破, 因人办专业、因人设课程现状相当常见,也无法很好地有效利用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即便校政产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高校和当地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职责权益等虽然写在合同中,也建立了一些操作性层面的管理条例、运行机制等,但由于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刚性机制规定以及对行业制约的缺失,仍然存在“双动力”不足的情况。尤其当企业无法从院校中获取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科研技术,或合作实施过程中一旦存在风险和产生的问题,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投入合作的积极性就自然下降,而校企合作关系也就很难持久,产教融合无法深入进行。

(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模糊

产业学院的建立是对院校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探索,产业学院的核心内核就是要融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更深入发展。应用型本科学校对产业学院的主要功能定位在于学生培养,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与数量,同时增加学校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以便于在招生工作、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加影响力。而企业作为产业学院建设的主导,吸引高技能人才进企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是企业建设产业学院的核心效益驱动,所以企业更多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产业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在大方向上考虑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还需要在细节上做到教学的过程对接于行业生产流程中的具体技能需求,课程的内容对接于行业中相应岗位的工作需求,产业学院中高校教师和行业人员在联合建立和执行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侧重点、出发点以及利益点,这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造成了一定难度。如何达成企业和院校之间"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及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三)“双师型”建设队伍建设困难

产业学院建立过程中,师资队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很多的产业学院都不能充分自主发展和运行,对高等学校的依靠性还是非常强,大部分教师都来自高等学校,学术型教师占较大比重。这类课程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教育文凭,并具有扎实的学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积累,但由于实践经历较少,对实践技能的传授比较欠缺。而企业教师尽管在技术运用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但由于缺乏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应用型高校走的是将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而产业学院的建立更是对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加深。所以,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实践、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师资支撑,而产业学院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其服务行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产业学院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但长期以来,因为高校的招聘工作重学术,轻技能, 使得教师从高校到高校,课程从理论到理论。部分学校高校还曾尝试通过与企业合作双方互聘兼职教师、创业导师等和双方人才互换到对方挂职,从而提高应用型高校中具有公司发展经验、产业发展基本背景、产业发展经验的"双师型"师资水准,但受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影响,真正实施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产业学院对于聘任行业内精英的相关聘任及管理办法并不完善。主要包括薪酬标准、职位设定、遴选聘任、员工管理制度等多个重要方面,同时作为兼任教师从工作时间、工作精力上都无法确保授课质量; 目前的教师职称的评定、职位聘用、考核等工作方面的"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还并未彻底破除,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但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从业背景等并没有硬性规定,所以高校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训练、挂职等任务的师资积极性也不强。

三、探索应用型高校对产业学院建设的对策

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是产教结合、协同育人大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发展,是高等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间的知识链、产业链、政策链条上的交叉融通,也是高等教育促进人才供给侧改革,完善教育导向,促进高等学校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共同建立“双动力”发展模式

产业学院需要由高校、行业企业协作运行的共同体,从理论来说,产业学院的优势要远超过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同时对资源配置、教师技能、学生实践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形成了校企合作效益社区,处理好资金投入、收益分配、企业管理主体、学生招生就业项目等核心问题。在企业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模式下,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编排、实训实习安排、创业就业活动、考核评估制度等方面进行一个突破性的改革。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协同合作并非局限于人才培养,而是要从企业顶层战略合作意向的形成,自上而下,以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为载体,进行科研、专项申请、科技攻关、学科构建、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人才服务等全面的协调合作,由此打通高等教育与产业经济之间的壁垒,让高教事业与社会经济不再是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关系,而是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由此促进产业经济与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

(二)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

产业学院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新型的教育组织形态,是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而形成的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产业学院进行产教深融入,提高了产业学校的内涵价值。在产业学院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科群的构建,开展多种学科专业联合建设,形成交叉融合的学科群,进行专业交汇,跨界培育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科技人才,打造市场适应性强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校内交叉、校内外结合,既要突破传统高等院校封闭教育办学的桎梏,加强科教融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也要冲破高校内在制度瓶颈,加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

1.依据生产发展特点与企业实际需要提出的培养方法。产业学部建设时要整合学校优势资源,以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引导,进一步规范学科建设思路和优化培养方法,学科专业群与生产、行业、企业等衔接,学科设置贴合行业,所开学科与产业链衔接,充分发挥企业功能,并调整制定培养大纲,建立面向行业群体的培养规划,进一步完善院校学科架构,以克服产学错位难题。

2.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竞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企业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途径,同时也是学校积极探索学生培养模式变革、促进有关课程与产业的密切融合、推动有关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变革的重大举措。可以多专业交叉融通,理论与实践融合,硬件和软件并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创造、交流、协作的能力,拔尖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以赛促用,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功创业的能力。

3.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建立项目驱动模式。根据重点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建立项目驱动型的实验课堂,形成产业需要、企业青睐、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制度上注重体现学生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实行以职业项目化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用企业项目为引领,定制工程项目专题教学,把企业研发项目的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之中。学生按照兴趣,自选项目,进入工作坊,参加项目开发。

4.课程体系的制定要有导向性。产业学院在设定课程体系时,应当按照学校前期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行业特点与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基本目标,来制订相应学科班级的课程标准。产业学院以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适时研究行业中有关学科对应岗位的工作特点,按照岗位职责需要,设置学科课程体系,并适时开展学科课程制度改革。在课程体系设定过程中,学校严格地把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并把国外关于各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规范融入课程制度之中,把职业能力置于教育根本原则,并设置突出职业技能要求和明确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课程制度。

在产业学院中, 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也可由行业专职技术人员承担,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身岗位的工作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把岗位必备专业技能教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产业学院的企业专业技术讲座教师的授课地点,也不仅局限于普通教室,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把产业学院的学生们带到相应产业的现实职业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学习的企业专业知识的未来职业走向,也能够使学生们及时地适应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工作环境,以及自身未来需要具备的工作职能。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将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精神为主线,并尽量多的运用案例教育与现场教学活动的方法,以全面地训练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方法的建立必不可少。所以,产业学院培养方案的制订须根据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需求,高校专业教师和产品企业主要技术骨干通过联合研究产业企业的市场需求,并针对产业企业市场对相应专门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具体需求,提出反映产品企业市场需求的最佳培养方案。

(三)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教师在新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性学时的扩大,势必会对学校传统教学方法造成影响,所以,学校需要进一步革新实践教学方法,形成产业化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建立高校教师到企业实际培养机制,定期选派专业师资到企业开展教学实践研修,参与企业具体的运行环节,以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促进企业优秀技师与专业大师进校教学,以累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建立企业教师与高校教师的结对辅导机制,而建立健全教学考核应用于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实验课程的实施,最重要的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中特别强调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一是要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等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二是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来解决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问题。同时,要通过改变教师聘制和考评方式来提高老师们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高校角度上看,引入有行业经历的教师初期效益良好,但是随历史推移,由行业引入的老师脱离了行业,逐渐地离业界也愈来愈远,最后退化为与普通院校的理论类老师没有太大的差别。行业兼职教师也因为考评制度和岗位工作时间的有限存在制约性。因此应以内培为主并通过合作产业学院和项目研究班等方式加以解决。制定措施以促使青年教师经常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进行交流学习,如:累计有六个月以上或脱产三个月以上的本专业社会实践、企业挂职学习经历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前置条件。根据这一特点,青年教师自身也会主动要求到专业的对口公司去挂职锻炼,以了解自已教授专业课的相关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完成实践课程任务。同样,任课教师也要参与自己学科的实验室建立并参与实验室中标企业的业务培训,掌握整套实验软硬件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支持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战性质的职业知识大赛和科技创业大赛,引导教师获取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考虑出发,各领域的知名企业均可派遣具备一定实践岗位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产业学院的兼职教师,每学期规定有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并具体参与到实际教学和项目实践中,以便真正形成现代产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产业学院根据上述方法组织的教师队伍的有序参加教学和产业企业生产实践,能够对教师的认识、素养和创新能力产生很大改变。

四、结语

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的建立离不开院校、政府、企业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多主体的合作育人制度,提高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参与性,才能逐步增强院校服务行业的综合实力和为行业培养人才的效率,也才能克服产学错位难题,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院企业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企业
企业
企业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