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应用于职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困境及原因
2022-11-21刘琛
刘 琛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51)
2014年3月26日,《完善湖湘文化教育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湖湘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可以看出,加强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传授与弘扬,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因此,加强湖南职校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湖湘文化融入湖南职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一、从宏观层面微剖
(一)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本质
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等价交换为基础,以人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以金钱货币标准来导向人的生存发展,以金钱货币等物质利益的谋取来衡量人的成功与失败的一个系统。市场经济的这些属性导向,使人获得物质欲望低层次需求满足的同时,更容易强化人的物质欲望膨胀和价值观系统的偏颇,进而遮蔽了人的精神性需求,增加了立德树人的实现难度。因为,立德是属于人的高层次需要,“它在更大的空间(全社会)和更长的时问(一个历史时期)上发生作用,它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每个具体的时间并不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二)信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催生和推进了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同时促进了信息全球化。而信息的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西方文化强势所主导的信息全球化。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消除了人与人信息交往的物理地理局限,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天涯若比邻。而西方文化在互联网的强势话语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在西方强势文化渗透的今天,良莠信息同在,西方文化中糟粕文化对人的消极影响和侵蚀作用不容低估。这种社会信息的全球化碰撞客观上导致了信息纷繁复杂,让人更难明辨是非,增加了人的信息选择难度和价值选择的难度,也就增加了人的德性修养的难度。
(三)社会转型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是市场经济逐步解构计划经济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解构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元经济利益主体,并由此产生了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追求。人的思想道德也由同一性架构走向分野化、多样化,多元主体对受教主体的多元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共存,要实现一元(社会主义道德)主导的难度加大和有效度降低。特别是当前社会进入改革攻坚期、深度转型期,贫富分化严重,各种矛盾凸显,容易混淆人的道德是非。
二、从中观层面微剖
(一)职校前期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忽视
在职校发展的前期,普遍忽视文化素质教育,认为在有限时间单搞文化素质教育是对技能教育的削弱和对职校特色的抹杀,因此将原有大学语文等相关人文课程删减殆尽,职业技能学习与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完全分离,职校院校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学生只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成为单向度工具人而非全面人,缺乏综合素质学习养成,文化底蕴、道德品质相对薄弱。
(二)企业文化的过早对接
职校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具有针对性和对接性,这也使得在职校进入发展时期后,更多的企业文化过早地进入到了校园,不断探索校企文化对接融合,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应岗位。而一些企业本身并不重视德育的培养,所以职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文化较重,但若企业缺乏对湖湘文化和德育的重视度,过早对接企业文化的职校学生自然也就缺乏这方面的素养。
(三)学校缺乏对立德树人内涵的准确把握
自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出来之后,各级各类的学校都在领悟和学习,但都只是从名称上掌握,缺乏从概念上去认识立德树人的实质和内涵。对于“立德”要立什么德,在众多的德性品质中,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存在着怎样的价值排序?其次,各级各类办学主体对于“树人”问题也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仔细去思考立德树人到底树哪样的人。最后,更是不清楚“立德”和“树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无疑一直困扰着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主体。使得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阻碍,不利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达成,更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教师主体在立德树人效能上弱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迅猛提升,对于职校而言,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时,更加注重他们在教学方面所做的贡献。而立德树人的功能则被弱化,沦落为第二位。这就导致了教师自身对立德树人功能的弱化,从而直接影响了职校立德树人的效果。
(五)德育理论革新滞后
德育理论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作出的系统性的总结和阐述,要么超前于现实生活,要么滞后于现实生活。通常来说,德育理论的内容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进行充实和丰富的,都会滞后于现实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德育理论的滞后性,德育教育内容无法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同步进行,从而导致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加剧,使得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在社会改革中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不断更新改革,但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相对稳定,这就造成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无法紧密联系的现象,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德育教育无法灵活的回答和处理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而限制了立德树人的实现效力。
三、从微观层面微剖
(一)受教主体立德生态的剖析
计划经济的解构与思想道德留存、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思想道德重构、社会转型的冲突与思想道德分野、信息社会的多元与立德抉择纷繁、现实生活迅变与德育回答滞后,这就是当前学生立德的生存境遇。在这种境遇下,学生更容易在立德上迷茫与困惑,甚至出现严重的道德问题。
(二)受教主体立德问题的剖析
在这样的立德境遇下,学生存在的主要道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说一套做一套。二是道德认知与功利取向异化,功利至上,不讲诚信,考试作弊,欺骗师长。三是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缺失,精神麻木,对人不关心,对事不感动,意志薄弱,沉迷网络游戏,自我控制能力差。四是道德坚守性差,学校的德育成果在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中很快消弭于无形。
(三)受教主体立德矛盾的剖析
当代学生立德过程不仅受社会、学校的影响,而且是主体自我道德意识觉醒生成的过程。在当下学生立德的生存境遇中,受教主体立德呈现矛盾的本质特性。一是社会转型的矛盾发展所面临的思想道德多元与一元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确立的矛盾冲突。二是当今时代的复杂演绎所衍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复杂与一元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坚守的矛盾冲突。三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化追求与德性修炼的矛盾冲突。四是网络生存的海量信息与道德是非判断困惑。五是家庭结构的历史嬗变所形成的思想道德独立与依赖。
(四)湖湘文化本身蕴含的意义较为深刻
湖湘文化与湖湘精神植根于深厚的哲学基础,从哲学的思想高度论证“理”“心”“性”等大本大源的问题,因而逐渐成为显学。湖湘学统开山鼻祖胡宏提出性本论的哲学体系。这些学术思想特色使湖湘学派展现出兼收并蓄的风格特点,也使湖湘文化呈现出深厚的理学特征,极富哲学意蕴。胡宏、张栻将其哲学思想渗透在教书育人之中,他们“在教学中将‘造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岳麓书院的师生中形成了一种将心性哲理与经世致用统一起来的学风。”
湖湘士人建构的哲学体系相对深刻,虽然核心思想可以用今天的话语体系表述出来,并与当下的核心价值观念相符,但是对于“义”“理”“心”“性”等问题的探讨,依然艰涩难懂。对于职校学生而言,湖湘文化蕴含的这些哲学思想甚为晦涩,也因此而成为融入职校德育工作面临困难的内在因素之一。
(五)学生自身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力不足
从目前的大环境来看,学生在小学、中学的基础学习时间里,学习的目的较为功利化,大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的存在均较为框架化。在功利主义目的下,学生在基础性教育阶段易出现重物质价值轻精神追求的不良倾向。与分数相比,学生从人文素养的德育中获得的成就感较低,对他们之后的重大考试并没有明显的帮助,而也自然看不到其对自身成才的重要价值。因此,受到多年来基础教育的影响,虽然脱离了基础教育的环境,但职校学生仍然对传承湖湘文化缺乏热情,也就无从谈说理解甚至是践行湖湘精神。职校学生对湖湘文化价值感悟的忽视而导致其传承动力不足。调查显示,大多数职校学生都是认同湖湘文化的,但是他们很难感悟到湖湘文化的内在魅力与当代价值,没有领会到湖湘文化对湖南社会发展所发挥的独特价值,没有认识到湖湘文化所孕育的诸多英才对近现代中国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因此,这也降低了职校学生学习湖湘文化、践行湖湘精神的积极性。
(六)湖湘文化尚未完全融入校园环境
德育环境包括德育对象所处的周边环境和进行具体德育活动的外围环境,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品质养成,将大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湖湘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德育资源,其中蕴含的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追问和对修身治学的理性哲思,都表达了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湖南省的部分职校,也大都通过校情校史、校歌校训、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向青年学子传递湖湘文化理念,营造德育氛围,比如 “德技共举,知行合一”。但通过与国外和国内职校的横向对比,发现在职校中对于湖湘文化与校园环境的融合还是有着一定的欠缺的。
四、对策
在 “互联网+” 的理念下, 推动湖湘文化与职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渗透共融是摆脱以上困境的有效解决方案。“互联网+德育” 从 “互联网+” 的本质来看,就是让互联网与传统的德育教育进行一次深度的融合,可以相信,这种模式有可能对传统德育教育的模式和生态进行彻底的创新,给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加上互联网的另一双翅膀,助飞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依托校园网,开展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利用校园网的信息功能,结合湖湘文化的元素、学生思想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热点,对校园网的网页进行精心设计。还可以将以往存在于校园中的各种传统德育知识宣传的阵地中的有关资料,如校报、广播等,及时地移植到校园网络平台上来,使校园网成为学生的网上德育精神家园。
2.用“互联网+德育”,助推湖湘文化与立德树人的融合。其一,网络充实了湖湘文化与职校立德树人融合工作的形式与内容,从仅在课堂上讲授延伸到了课内课外共同传授,是由校园内延伸拓展到了校园外,由国内必然延伸到国外,全面充实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其二,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湖湘文化与职校立德树人融合工作的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湖湘文化与职校立德树人融合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给湖湘文化与职校立德树人融合工作注人了新的精神话力,丰富了湖湘文化与职校立德树人融合工作的资源。
3.建设湖湘文化空中课堂。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采取“线上+线下 ”这种互动开放式的理念组织建设湖湘文化在线教学体验课堂,将湖湘文化纳人到课程体系中,落实将湖湘文化与职校立德树人相融合、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等目标,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互联网+德育教育”平台和课程。
五、结语
全面分析湖湘文化应用于职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困境及原因,是为了探索湖湘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与机制,内化湖湘文化精髓于职校院校人文教育之中,发挥职校院校传承文化的功能,促进职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历史,继承湖湘精神,热爱湖湘文化,愿意为湖南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继承了湖湘人品质的高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