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①

2022-11-21张晓燕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课程

张晓燕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

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项课程中,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等。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应用型课程,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其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一部分人先创业”。通过一部分人先创业,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在创业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突破,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无论是对大学生、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观,拥有创新自信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知晓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且能够结合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专业、兴趣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并为之努力。通俗来讲,大学生创业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外部条件,如制度、社会环境、政策等,还需要自身条件过硬,即德才兼备。即除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思想道德修养、社交能力、职业素养、企业家精神同样很重要,这些修养、能力、精神是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通过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能够在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注重修养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提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地择业,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创新创业需要思政教育作为引导

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都在增加,很多大学生由于眼高手低,经常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可以鼓励一部分有创业想法、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通过创业来谋出路、促发展。因此,高校应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环境,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抱负落到实际行动中。具体来说,高校需通过思政引导,让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担当和责任,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和素质,把自己造就成创新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学目标同向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素质。在知识层面,主要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形式、创业实践准备、创业团队、创业融资等知识。在能力方面,主要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如撰写创业计划书、企业开办注册、初创企业管理等。在素质方面,主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但是,仅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不够,还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因此,它的教学目标是以德育人,思政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两者的目标具有同向性,这种同向性有助于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教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很自然地将家国情怀、法治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思政点融入教学过程中,并且能够升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激励学生成长成才,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教学方法相通性

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都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第二课堂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传统讲授法主要用于知识点的解读。在讲授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创业成功人士的案例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且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启发式教学,无形中让创新创业教育入脑入心。思政教育和前者类似,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多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说教。并且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的案例也是可以互用的,在创新创新教育中有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而思政教育也是可以挖掘出很多创新创业意识的。由此可见,多种教学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共同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契合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不仅有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这门课,还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专业实践课程。这些课程贯穿大学三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了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高校辅导员、部分思政教师负责讲授,辅导员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思政保鲜剂”,有利于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人员保障。

(四)教学内容互补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敢闯会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讲授课堂知识,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法律精神、挫折管理、企业家精神等,这些素质也属于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这方面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诚信教育、挫折教育、道德教育等,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方向。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第一课,我一般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创业课是学什么?很多学生认为是学习如何创业,教他们如何赚钱,因此大都抱着功利心态开始这门课程的学习。在此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会运用思政元素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创新意识、家国情怀等入心入脑。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生搬硬套———简单地将思政元素搬过来,而是需要挖掘课程本身内在的思政点,将这些思政点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经纳入课程标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如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体系、学生、实践平台等。我们有必要将这些问题深入分析,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打下基础。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辅导员、思政教师负责,大部分属于兼职教师。辅导员队伍比较庞杂,专业出身多种多样,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熟练地运用思政元素,这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思政教师是专业出身,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但是大部分没有全面的创新创业知识,也没有经过全面、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思政教师缺乏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因此无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深入、具体的指导,仅仅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高校目前缺乏既懂创新创业知识又懂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缺乏开办公司、创业成功的创新创业教师,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性指导,无法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既懂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寥寥无几,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亟待健全

现阶段高校基本上都要求创新创业课程需要融入思政元素,并且也将思政元素纳入了听课评教指标,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学校的听课、评课要求,很多时候是为了思政而思政,思政元素的融入过于生搬硬套,课程思政内容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实现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完美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极度匮乏,思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亟待健全。

(三)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找到“铁饭碗”,拥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就是他们的毕业追求。他们认为创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未来不一定会成功,没必要把精力花费在创业上,仅仅把创新创业课程当作一门课程,学完、考完、拿到学分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极少学生将创新创业付诸实践。

(四)实践平台亟须构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创新创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够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可见,实践平台的构建不可或缺。目前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的融入,但是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仅有创新创业社团、创业园、创业工作室等,很难做到为学生提供技术发明、企业注册等专业指导。学校对创新创业案例宣传不够,很少宣传创业成功的校友,打击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实践平台亟须构建。

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思想素质高的教师团队。首先,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培训。组织教师到机构参加学习,提升教师的能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者优秀的创业导师到学校进行培训。其次,每年要求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再次,聘请成功创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者外聘教师为学生授课,传授创业经验、讲解创业法律法规、创业知识,以便全面提高创业能力。最后,加强思政课程教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双方共同成长,也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参加思政类课程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以便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为引导高校教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利用非思政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训练的同时受到德育精神的熏陶,必须要切实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学校可以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学习培训,通过认知升级和内驱激发,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自我赋能和价值引导,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动机,通过构建课程思政的“两种模式”和“三种方法”等措施来帮助学员学懂弄通课程思政的精神实质,并通过不断实践演练,引导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的素质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引导教师结合专业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尝试,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方法,以主题报告、课程体验、项目模拟实战训练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提供有效平台,有助于教师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

(二)健全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源建设是课程思政融入的基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地融入思政元素,教材、教案、PPT 缺一不可。应该运用集体备课的优势,全体创新创业教师一起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系列讲话、优秀的思政案例、视频资源、创新创业相关规章制度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健全教学资源体系,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形成长效机制。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思政内容以更能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如动画、视频等形式,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能够成为创新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在信息化时代,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尝试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资源库,整合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学校教师也可以就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优质课件制作技能等,不断打造高品质课件,确保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

此外,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要积极完善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机制,打造多元化科技创新品牌,建立内外融合、专兼互补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团队选聘、培养、考核、激励机制,搭建产学研用创转六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实践平台,提炼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多举措、多路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在具体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思创协同、专创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思政引领下全员参与、全程发力、全方位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体制。以新媒体、“互联网+”、党团日、社团活动等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理念,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加强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宣传,挖掘创新创业潜力,营造“大胆创新、积极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构建而言,是高校育人中的隐形资产,对于促进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期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还应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应对挫折的能力等,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他们全面成长成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实力。通过课程思政渗透,在“双创”教育中不断深化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都能得到强化,要让学生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信心,有目标、有理想地进行创新创业。最后,可以邀请已经毕业并且创业成功的学生作报告,进行朋辈教育。同为学生,学长(学姐)的创业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他们的故事以及经历更容易被学生效仿。将思政教育的示范激励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四)构建完善的实践平台

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实践,相当于“纸上谈兵”。因此,各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实践平台。首先,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可以考虑通过“互联网+”模式引入线上实训平台系统,通过模拟方式来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在校外,我们可以寻求合作企业,达成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指导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实践活动,学习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为更好地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教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还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等,进而带动创业,更好地实现“强国梦”。在具体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应该以“双创”要求为抓手,突出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大学生德育为载体,帮助学生明确公民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五、结语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两者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我们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