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2022-11-21廖向前吴胜彬

农技服务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顺市安顺茶园

廖向前, 吴胜彬

(安顺市西秀区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贵州 安顺 561000)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具备优越的旅游资源和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安顺市产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是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1]。安顺也是贵州省中高档优质绿茶产区,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生态环境,所产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品质独特[2]。安顺茶是贵州历史最悠久的茶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3]。近年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安顺茶产业发展也迎来新机遇。

SWOT-PEST 是产业分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SWOT 分析法和PEST 分析法[4],前者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其分析指标包括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后者是对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安顺茶叶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为促进安顺市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运用SWOT-PEST 分析法对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以及所处的宏观环境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1 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1.1 优势

1.1.1 政策优势 近年来,为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实施,贵州省非常重视茶产业的发展,茶产业成为产业脱贫及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根据产业需求,出台《关于建设茶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的驱动下,安顺市随后出台《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5]。

1.1.2 经济优势 近年来安顺市茶叶发展迅速,目前已初见规模。目前安顺市茶园种植面积达5.35 万hm2、其中投产茶园2.33 万hm2,茶叶生产总量为1.46 万t,茶叶总产值达18.22 亿元,综合总产值达28.21 亿元;建成省级茶叶产业园区6 个、乡级茶叶产业园区4 个;标准化认定茶叶园区面积达到0.94 万hm2,涉及茶叶的乡镇52 个[6],为安顺市茶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1.3 社会自然因素优势 安顺市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安顺市常年云遮雾罩,其凉爽、空气湿润、海拔高、太阳辐射低的气候特点使安顺地区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鲜爽,香气馥郁,芽叶持嫩性好,内含物质积累丰富,茶叶品质优异[7],安顺茶也以茶汤翠绿、栗香浓郁、耐泡、滋味鲜爽等特点而被人熟知。

1.1.4 技术优势 贵州省众多院校开设茶学专业,为茶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为安顺市茶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贵州省内共有2 所高校和8 所高职院校开设茶学专业[8]。人才是茶产业发展的根本,这些院校培养的人才将是安顺茶产业技术提升的重要优势,特别是安顺市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地院校,更要发挥出促进区域发展作用,培养更多适宜安顺茶产业发展的人才。

1.2 劣势

1.2.1 政策劣势 产业政策严格化,升高生产成本。茶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对规范产业和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政府的帮扶与服务、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都做出了具体规定,贵州全省为符合相关要求需要做出调整,安顺市茶叶生产必然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但安顺市内各地的茶叶生产条件不尽相同,可能导致部分生产地区短期内面临生产成本升高的风险。

1.2.2 经济劣势 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不足。目前,贵州其他茶区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在快速增加,整个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是安顺市茶树种植规模不足,低于省内凤冈、湄潭、石阡等产茶大县,都匀市、余庆县、正安县、道真县、贵定县的种茶面积也均高于安顺市西秀区;安顺市干茶产量不如湄潭、凤冈县等,全市干茶产量产值低。二是安顺市茶叶企业较多,但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茶企的产量与产值是市场占有率的客观反映,而安顺市茶产业缺乏产量和产值均有较大发展的龙头企业,茶企之间缺乏联动合作机制,与其他茶企进行技术交流较少,对于公共品牌建设和全市茶产业规模化发展不重视,未夯实打牢产业基础,导致安顺茶叶品牌在贵州市场乃至全国市场影响力较低。三是安顺市茶园基础条件差,建园欠缺标准化;建园后茶园管理粗放,水肥条件均跟不上,产量太低,使得茶叶资源利用率低。由于茶企规模小,茶叶小作坊居多,产量低,经营欠缺集约化,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夏秋茶价格低、制茶品质不佳,茶农放弃夏秋茶采摘,茶企则放弃加工夏秋茶,造成大量茶叶资源浪费。

1.2.3 社会自然因素劣势 “茶文化+产业”融合较差,文化优势未能发挥。安顺市悠久的制茶历史和丰富的茶文化并未得到很好地继承,创新开发力度不足,严重制约“茶文化+产业”发展。安顺茶文化和茶产业目前还未得到很好地融合,具备茶历史和茶文化特点的成果较少,安顺市茶文化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1.2.4 技术劣势 茶园基地和加工厂建设不配套,缺乏支撑产业的技术性人才。安顺市大部分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建设不配套,导致鲜叶采摘后不能及时到达加工厂,影响茶叶加工后的品质。本土培养的茶学技术人员技术交流不足,未将各自的技术优势进行融合,没有发挥出技术的综合价值。另外,茶学专业岗位设置不合理,茶学专业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导致茶学专业人才流失。能够支撑茶产业发展的技术团队是目前安顺市最为稀缺的,没有综合技术能力强的团队无法提升安顺茶叶的整体品质。

1.3 机遇

1.3.1 政策机遇 截至2020年12月,贵州省制定并通过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该条例分别对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加工等6个部分做出相关规定,总结出利于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为安顺市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9]。

1.3.2 经济机遇“互联网+”带动茶叶市场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兴起,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较大转变,网购已成为众多消费者喜欢的购物方式。安顺市各大茶叶品牌也陆续在淘宝上开设网上店铺,为安顺茶叶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使安顺茶叶可在全国各地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此外,近年兴起的直播带货模式也为安顺茶叶提供了新的销售思路,使安顺茶叶经销商可通过直播与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卖家进行交流,达成买卖协议,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1.3.3 社会机遇 茶旅一体化,推动茶产业发展。随着国内茶叶市场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茶叶产区开始提倡茶旅一体化。目前安顺市有5A 级景区3 个,包括黄果树瀑布、龙宫等优秀的旅游资源,可依托这些高级旅游景区将安顺市的茶产业与旅游业进行结合,不仅可使消费者体会安顺特色景观,也可使其感受安顺独特的茶文化,从而推动安顺茶产业发展。

1.3.4 技术机遇 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因素众多,主要是茶树的品种、茶树的种植环境及茶叶的加工工艺等,这些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撑方能得到提升。贵州省一直大力推动茶叶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高校及各大职校开设茶学专业,培养专业茶叶研究人员、制茶师、茶艺表演师等,将为安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1.4 挑战

1.4.1 政策挑战 标准未执行到位,产品质量混杂。目前安顺市共颁布《安顺茶》(DB5204/T 001—2011)、《地理标志产品朵贝茶》(DB52/T 1070—2015)和《安顺瀑布毛峰茶》(DB52/T 1004—2015)共3 个地方标准。但市场上的很多产品均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在茶产品的鲜叶采购、生产工艺选择、成茶产品品质、价格标准、品牌包装等方面均不统一,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无法建立稳定、优秀的茶叶品牌形象,对公共品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0]。

1.4.2 经济挑战“互联网+”产生更多销售成本。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如在淘宝、京东等类似平台开设网络店铺,需要向平台定期缴纳费用,店铺的日常维护和聘请专业客服也需额外费用,向客户发送货物也需要与物流企业达成合作,否则过高的物流成本会降低销售利润。开展网络销售产生的成本,提高了茶叶的总体销售成本。

1.4.3 社会挑战 景区茶园区域跨度大,茶旅一体化发展难度大。安顺市大部分茶园和景区的距离较远,多数茶园位于交通不便的区域,且分布较为分散,加大了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难度。

1.4.4 技术挑战 茶园建设不标准,机械化采摘难度大。由于安顺茶园多建于山地,地理条件很难建成机采标准茶园,且许多传统老茶园在建园时并未考虑机械采茶的推广,因此建园不标准,导致机械化采摘难度大,削弱了安顺茶叶生产优势。

2 安顺市茶产业发展建议

2.1 加强茶园建设管护的标准化,提升茶叶质量

推进茶产业结构性改革,做好茶产业标准化建设,是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其中,茶园作为茶叶生产的基地和源头,做好茶园管护是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的基础。应按标准科学化建设茶园,严格执行“干净茶”、“安全茶”茶园的建设标准,推广绿色、有机茶园种植技术,从源头上为绿色茶、有机茶、干净茶加工出口创造条件。为此,需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并加强宣传落实,实现对茶企和茶农的有效监督和引导,对不按标准执行生产的茶企严令停产整改,甚至限制进入茶叶公共品牌联盟;针对茶农,未达安全标准的鲜叶不予采购。通过加强茶园建设管护的标准化,从而确保茶叶生产质量,为打造绿色生态茶产业链奠定基础。

2.2 提升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工环节是茶叶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为提升茶叶加工水平,一是应根据茶园区域位置合理布局茶叶加工厂,有利于下树鲜叶及时进入加工厂,避免长时间堆积而使鲜叶质量下降,为保障整体茶叶品质提供基础。二是茶叶加工设备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需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工工艺,配以专业加工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生产,使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推进发展茶叶深加工,更好实现对茶叶次品、废渣的利用。通过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有利于提高茶叶附加值,增加茶叶经济效益,增强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2.3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打造安顺“茗”片

茶叶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其生产过程贯穿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与销售等,从茶园到消费者,较长的生产链涉及到农业、工业及商业领域。因此,茶叶产业化发展是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而实现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导。同时,通过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及不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将现有自然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茶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统一化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做到管理、品牌、质量、包装、营销等方面统一的管理模式[11]。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规范市场、统一品牌、提高茶叶生产质量的引领作用,并可通过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机制,从茶园管理水平、工艺、生产环节各方面提高自身产业化水平[12]。相关部门通过推动茶企之间的互相合作,建立相关茶叶企业联盟,并加强茶园投入产出管理,依托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改革创新茶叶深加工,丰富茶叶产品结构;同时,紧紧围绕品质、品牌和夏秋茶的开发利用,利用流行的网络营销手段,建立自己的新媒体营销体系,打造具有安顺茶叶特色的“茗”片。

2.4 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打造茶旅产业

借助安顺市优秀的旅游资源,以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农户合作的经营模式,集结各方资源,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资金、资源、政策等支撑[12],将分散的各行业与茶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合力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茶业。结合安顺市黄果树瀑布、龙宫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围绕茶园和景区,深度开发茶旅民宿、休闲茶庄、茶饮和茶食体验馆、手工制茶体验区、观光茶园等,带动地方农民就业及增收,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深度挖掘具有600 多年历史的安顺屯堡文化,大力开发安顺自身独特的茶文化内涵,助力安顺茶旅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安顺市安顺茶园
安顺娘
安顺市关工委到市民族中学看望赴京获金奖的民族合唱团同学们
茶园飘香
安顺市第二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门球、乒乓球交流活动在普定县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安顺市 安顺市老年大学与市红十字会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