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杉栽培管理技术探究

2022-11-21吴香玲

广东蚕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立枯病水杉土球

吴香玲

水杉栽培管理技术探究

吴香玲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百花林场甘肃天水741020)

水杉是一种杉科落叶大乔木植株,同时也是我国珍贵的保护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水杉的经济价值较高,适用于建筑、桥梁、家具及造船等诸多领域。文章介绍了水杉的生态习性及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阐述了其常见病虫害(立枯病与赤枯病)的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水杉;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杉树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属杉科落叶大乔木。水杉树的外形高大挺拔,春季叶子嫩绿,秋季变为棕黄。在我国的园林工程及荒山造林工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水杉具有较强的空气净化功能,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在绿化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我国生态发展过程中,栽培水杉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杉的生态习性及形态特征

水杉树冠多呈塔形,高达30 m,叶片交互对生,且多为条形或羽状。水杉树的球果呈球形,成熟后下垂,颜色为深褐色。水杉树是一种很典型的阳性树,喜砂质壤土、喜光照、喜温暖湿润,耐盐碱力相对较高,但不具有较强的抗涝性[1]。其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强,可有效抵抗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

2 水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1 繁殖

2.1.1 种子繁殖

在春季之前,种植人员需要大范围地采收球果。选择成熟、质量较高的球果进行暴晒。然后筛选出质量达标的种子,做好干燥处理及储存处理工作,在春季进行播种。虽然水杉树本身具有较好的生存能力与较高的存活率,但在种子阶段,其整体的出苗率相对较低。为了有效提高出苗率,种植人员可以选择温水浸种法,将选出来的种子置于30 ℃温水中浸泡。当种子的外皮软化,可将其筛出,要及时剔除漂浮在水面的种子,以确保出苗率。经过处理的种子需要沥干水分,并置于通风处进行干燥处理,此时要做好适当的保湿工作,避免种子死亡。当30%以上的种子开裂,且出现露白现象时,即可进行播种。

种植人员也可以选择生物调节剂,利用化学手段进行催芽,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在种子繁殖阶段,种植人员要做好地块的处理,保证地块地势平坦,土质松散,且具有较便捷的排水条件与灌溉条件。

在种植阶段,种植人员需合理控制株行距,留出较大空间,保证种子在生产过程中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日照条件。对于种植的规格参数,需要将宽度保持在10 cm以上,深度保持在5 cm以上,植株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 cm以上。种子发芽成苗木后,需做好除草工作,以防止杂草抢夺养分。

2.1.2 扦插繁殖

由于水杉树种的出苗率相对较低,且种子的获取难度较大,所以在现阶段的水杉树栽培种植工作中,扦插繁殖的手段逐渐取代了以往的种子繁殖。相较于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的难度较低,成功率较高,仅一次扦插即可获得大量的水杉树幼苗。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季节的扦插工作中,春季效果最为明显,成苗率最高。

在扦插繁殖阶段,种植人员需要先采集插穗,选择合适苗龄的母株。为提高成功率,在扦插之前,种植人员可使用生根粉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处理。在扦插期间,种植人员需要做好间距的控制工作,使植株之间的行距控制在50 cm左右。扦插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做好水肥管理、除虫管理及通风管理。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养护重点,如在春季夏季日照较强的时候,要做好遮阳、保湿处理;在入秋入冬之后则需要做好保温、防冻处理。进入到成苗期后,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当植株长出针叶,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2.1.3 组织培养

虽然扦插繁殖的难度偏低,成功率高,但这一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若水杉经过多代扦插,那么苗木的生根率会有所下降,生长能力也会有所降低,甚至苗木在成长期间会出现早衰问题,所造成的后续消极影响是不可预估的[2]。所以,在水杉树种植阶段,种植人员可选择组织培养手段。在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针对水杉树的组织培养所进行的研究多集中于水杉树的种胚组织培养、切块组织培养及根段组织培养,效果也比较明显。

2.2 栽培管理

2.2.1 移栽

水杉树的繁殖工作结束后,需要在水杉树落叶后至春季展叶前,这一时间段进行移栽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水杉的成活率。在移栽水杉时,要注意以下6点。

第一,要做好苗木土球的直径检测工作。一般要选择直径为苗木胸径6~8倍的土球,同时土球的高度要在其直径长度的60%~80%[3]。如果选择的水杉树植株规格较大,在挖掘前需做好苗木根系的支撑,避免挖掘出植株后,植株由于没有支撑而受到损伤。挖出水杉树土球后,种植人员需对土球进行适当修整,在树干基部缠绕并收紧湿草绳,以此对土球形成有效保护。

第二,完成土球处理工作,种植人员要以粗剪的形式处理植株的病枝及枯枝。若发现土球破散则需在其表面包裹遮阳网,然后再进行捆扎工作。

第三,可按照常规操作运输移植。若运输地区较远或处于异地调苗的状态,则需历经检验观察。若运输时间较长,还需在运输期间及时做好保湿处理。

第四,移栽水杉树到达种植地点后,种植人员要做好栽植穴的处理。栽植穴要大于土球直径40 cm~60 cm,而深度要高于土球高度的30 cm~40 cm。在种植区域内,若地下水位较高,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排水工作,以免在栽种过程中出现积水问题,导致根系腐烂。比较常见的排水法有铺设河沙和安装透水管两种。在植株栽培前的2 d~3 d左右,种植人员要对栽植穴进行润湿处理,将其内部灌水,保证能够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在栽植工作中,较常用的手段为吊栽法。为保证植株存活率,种植人员要检查土球的整体状况,观察根系的损伤情况。一旦发现根系损伤,应及时使用生根剂处理并做好消毒处理。若根性损伤较为严重,则应立即停止移栽。在移栽期间,种植人员需要调整好移栽的地点,确保水杉树与其他植株的位置关系和谐,并保证土球部分暴露于地面。

第五,完成移栽工作后,种植人员可在苗木树干处安装三角桩作为支撑。必要时,还需在树皮表面安装保护垫,防止对树皮造成损伤。支撑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其进行灌溉,若发现移植穴存在空洞问题,也要及时覆土填实。

第六,彻底完成移栽工作后,种植人员要注意养护环节的管理工作。在移栽的第1年,要做好全面养护管理工作,秋冬季节要在树干表面包裹草绳或者无纺布,以防止植株受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管理工作,从而为植株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2.2.2 水肥管理

水杉是一种典型的喜温暖潮湿环境的植物,需要注意水杉树本身并不耐积水。因此,在水杉栽培管理工作中,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水肥方面的管理。当水杉树被种植到土壤之后,种植人员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既不过于干燥,也不过于湿润。在种植初期,种植人员需多次观察水杉树的生长状态,做好初期的浇水工作,保证苗木全面浇透,在植株种植时间满一个月后即可逐步减少灌溉次数,每月浇一次透水[4]。若遇到雨季,则可适当控制浇水的频率及程度。当进入到秋季末期,种植人员需进行一次大面积浇水,便于冬季封冻。在初春季节,种植人员需检查水杉树的生长状态,并灌溉全面“解冻水”。当解冻工作完成,还需以月为时间单位每月浇一次透水。春雨过后,种植人员需全面检查植株,若发现植株树穴内存在积水,则应及时排除,避免积水影响到植株生长,造成烂根问题。进入种植的第3年,种植人员可参考第2年的浇水计划。而进入到第4年则无须频繁浇水,只需要在每年秋季浇“封冻水”,在每年的初春季节浇“解冻水”。其他季节若不存在干旱问题,仅靠自然降水便能维持水杉树的生长需要。对于部分处于成长阶段的幼苗,种植人员可进行叶面喷雾工作,便于植株缓苗,增强植株生存率。

在水杉树的肥料管理工作中,种植人员需清楚水杉是一种喜肥的植物。在移栽植株之前,种植人员需做好整地处理工作,保证土壤中含有充足的地肥。一般情况下,水杉种植中较常见的地肥为腐熟肥。如经过处理的鸡粪、牛马粪或羊粪,都需要保证肥料经过彻底的腐熟发酵。选择好基肥后,需要将其与栽培土均匀搅拌到一起,作为栽培土壤。在水杉树移栽工作完成的当年秋季,还可以在植株上施加腐叶肥,在第2年早春季节浇“解冻水”时,种植人员可以将尿素掺入其中,共同施加。进入夏季,需要施加复合肥,而秋季则可不施加任何肥料。进入第3年,植株能够维持正常生长状态,种植人员只需要在初春季节施加尿素便可维持水杉树的营养需要。

2.2.3 修剪整形

一般情况下,未出现病虫害的水杉树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整个树冠会呈现圆锥形,保持自然状态的树形可以有效增强水杉树的生长能力,提高其生长质量,故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也需要做好水杉树的修剪整形工作,使之能够尽量保持自然状态。在水杉树的幼苗成长阶段,种植人员需要对树干的基部进行有效修剪及保护,对其枝条进行适当调整,及时去除一些病枝,防止其扩散病菌或分食健康植株的养分[5]。在水杉树的长苗阶段,种植人员要科学设置植株密集度,对过于密集的枝条要适当剪除,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影响到水杉树的生长状态。若水杉树上有徒长的枝条,则可通过短截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既能维持整个植株的养分,也能够避免树形被破坏。

2.2.4 病虫害防治

在水杉树栽培管理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和赤枯病两种。

立枯病常发生在水杉成长的幼苗期。在水杉的幼苗期阶段,若发生立枯病,其根部会出现一些病斑,多为圆形,部分水杉感染立枯病会出现不定形的病斑,病斑多为红褐色。同时,病斑也常出现在水杉幼苗的地面茎基部分。在立枯病发病初期,水杉幼苗的茎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当白天有光照时,幼苗茎叶会发蔫,但在夜间则恢复到正常状态。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病斑会不断扩大,且以中心为基准点向四周扩散。在病害中后期,水杉幼苗表面的病斑会出现凹陷,也会全面包裹整个幼苗直至茎基部变成褐色并腐烂。部分水杉幼苗感染立枯病后,其表面皮层会开裂,出现溃疡,直至病株干枯死亡。若水杉幼苗的生长环境比较潮湿,则植株表面的发病部位还会产生菌丝体,且颜色为淡褐色,形状为蛛丝状。

在对立枯病进行防治时,种植人员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繁殖阶段。第一,要保证所选的种植土壤营养较高,种植区域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第二,要做好苗床管理工作,在选择床土时,保证其肥沃但无病原。如果不得不选择旧床土,则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工作。第三,在施加肥料时,要选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保证均匀施肥。根据当下的天气情况及土壤湿度选择施肥的频率或者数量,以少量多次的形式进行,避免因施肥过多影响到植株生长状态。若床土表面湿度较大,则可通过施加干细土的方式来控制,避免床土湿度过高,滋生立枯病。第四,要做好种植阶段的通风与换气工作。若在水杉植株成长过程中发生立枯病,则可利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及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两者浓度分别为65%、600倍液,及60%、500倍液。喷施频率为7 d一次,共2~3次。

赤枯病主要发生在水杉树的叶片部位。当水杉树发生赤枯病,其叶片的叶尖处会出现褐色变化,且会干枯,叶片表面会出现斑点,颜色多为褐色。在发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的交接处,会产生黄色晕圈。且随着病症不断加重,在赤枯病后期,水杉叶片表面褐色斑点会演化成黑色斑点,严重时叶片会脱落。一般情况下,赤枯病会从水杉树下侧的枝叶开始发病,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向上蔓延。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植株枯萎死亡。赤枯病也会导致水杉树的枝叶出现下陷,且会产生溃疡斑。在此阶段会出现两种不同情况:第一,溃疡斑包围水杉树的主茎,导致植株枯死;第二,溃疡斑不包围水杉树的主茎,但导致主茎上的病症无法自动愈合。且随着时间延长,病症会深陷到植株的主干中,形成腐蚀状态,导致植株生长过程中主干产生不规则凹沟,形成畸形植株。

针对赤枯病,在防治工作中要注意:第一,定期对水杉喷洒Be石硫合剂,主要时间段在冬季及早春萌芽阶段,喷施频率为每15 d一次,共喷施一个月,从而遏制赤枯病的滋生;第二,若植株生长过程中发生赤枯病,则可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药剂800倍液,喷施频率为每15 d一次,共喷施3次。喷施工作结束后,种植人员需要做好遮挡处理,避免阳光暴晒或雨水冲刷。此外,由于水杉树高度较高,其上层部位很难做到全面喷施。因此,种植人员可选择从根部灌溉的方式,由树木的木质部自下而上促使药液传递到上部[6]。若种植环境相对干燥,在选择药液时,种植人员应控制药液的浓度,避免浓度过高致使植株死亡。

水杉树的常见的害虫有蛴螬、大袋蛾、蚜虫、红蜘蛛及松栎毛虫。针对不同的害虫,所采取的防治方法各不相同。若出现蛴螬虫害,工作人员可喷洒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若产生大袋蛾虫害,可采取物理防治手段,以灯光诱杀的方式遏制虫害的扩散,也可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在幼虫期喷洒敌百虫喷液;若产生蚜虫虫害,则可将药剂替换为氧化乐果或蜱虫灵;若产生红蜘蛛病害,可使用克螨特药剂,浓度为75%;若产生松栎毛虫病害,做法与大袋蛾病害相同,但区别在于在利用化学防治手段时,需要使用高渗苯氧威乳油。

3 结论

水杉树具有较强的园林绿化能力、适应能力及生态改善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论是引种,还是示范推广,都是最佳选择之一。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在这一任务推进的过程中,水杉树的应用价值逐渐显露,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工作者需正确认识水杉树的生态习性及形态特征,把控好整体的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增强整体的种植质量及产量。

[1]向智建.水杉栽培管理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思路构建[J].乡村科技,2021,13(2):89-91.

[2]吴旭龙.水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0):184,186.

[3]丁丽.水杉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7(16):84.

[4]丁建刚.水杉栽培及养护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8(10):113.

[5]邹庆华.水杉栽培管理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吉林农业,2018(1):113.

[6]潘娜,李贞,柳宗民.水杉的栽培应用与养护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7(11):58-6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30

S791.35

A

2095-1205(2022)05-90-03

吴香玲(1973-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中专,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

猜你喜欢

立枯病水杉土球
水杉林餐厅
想象力
水杉树(外一首)
树木移栽装卸及运输技巧
大树移植技术
浅探城镇绿化移栽大树技术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松树和水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