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阐释

2022-11-21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思维

黄 敏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 江西 九江 332000)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其以历史思维为奠基,创新思维为支撑,战略思维为重点,底线思维为保障,人民思维为核心,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小康社会已经全面建成, 梳理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 对于后小康时代接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历史思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交融与沉淀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又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并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小康社会思想一脉相承。 这既是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出场逻辑,亦是其历史思维运用的集中体现。

(一)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小康社会”的明确概念,但是在“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指导。一是关于阶段划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视为“初期阶段”,允许矛盾存在,且需从矛盾出发解决矛盾,循序渐进地发展;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劳动不再是人们谋生的工具,且整个社会可以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二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从不完善逐渐过渡到完善,其并不会一蹴而就,因此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这两方面的思想给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遵循,我们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的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根据实际的困难与挑战制定各项解决措施方案。除此之外,小康社会建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这都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产生了契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康”思想的理论孕育

“小康”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4],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小康”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5],财产私有化,社会礼制化,这既是普通百姓向往的生活,更是封建统治者希望实现的统治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是谓大同”[6],财产公有,不仅物质财富得到提高,精神境界也相应提升,整个社会呈现的是富足、祥和、安宁的状态,这是孔子向往的美好社会,是比“小康”社会更为先进、更为优越的“大同”社会。 随后,孟子又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荀子提倡“隆礼至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独创性理论均是孕育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理论沃土。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奠基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使小康社会实现的可能性逐渐提升。 1949 年,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多次提到“大同”社会,并强调“大同”社会的实现必须通过人民共和国的方式从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57 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提出建设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随后,毛泽东又明确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即实现“四个现代化”。 这些艰辛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小康社会思想形成的良好开端。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小康社会展开了新的有益探索。 1979 年,邓小平首次使用“小康”一词,“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 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7]。 1982 年,中共十二大强调指出,“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8]。至此,“小康”社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 针对如何达到现代化水平,邓小平根据实际国情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强调允许先富带动后富,逐渐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新任务,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小康社会思想的重大贡献。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9],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党建等各个方面着手,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小康。

2005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被提出[10]。2007 年,中共十七大召开,小康社会思想进一步得到完善,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布局上升为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布局。 2012 年,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形成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这是小康社会思想的重大飞跃。

二、创新思维:“全面”是核心,“建成”是关键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创新思维集中表现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和实践的完善、扩充,“全面”是核心,从“全面”的维度彰显小康社会的价值旨趣,“建成”是关键,从“建成”的维度厘清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

(一)“全面”是核心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性,其体现在“覆盖领域要全面”“覆盖人口要全面”“覆盖区域要全面”三方面[11]。 第一,“领域全面”是从经济、生态文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五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 任意单一领域的快速发展都是不可取的、不可持续的、不长远的,尤其是一味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却忽视了其余领域, 甚至是以牺牲其他领域的发展为代价,便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这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背离。第二,“人口全面”是指小康社会的建成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需要十四亿中华儿女的共同力量,小康社会的成果更要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12]。 第三,“区域全面”指城乡之间、东西中部之间的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提升乡村、 中小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小康社会逐渐完善、协调、平衡,最终实现全面化小康。

(二)“建成”是关键

“建设”是处于在建的阶段,表明为了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建成”是处于目标将要完成的阶段,表明完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定决心。

就如何建成小康社会,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制定了一系列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便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个新发展理念、精准扶贫思想等。 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均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有力战略举措。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科学行动指南。发展动力靠创新,发展不平衡靠协调,发展可持续靠绿色,开放发展注重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靠共享[13]。 2013 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并科学谋划脱贫攻坚战,擘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2021 年2月25 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根基。

“全面”是核心,“建成”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其最终的价值旨向均在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迈入高质量小康。

三、战略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立足国情,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出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11],高度概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地位,是其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

一是,在小康社会未全面建成以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个全面是建成全面小康的战略举措。 改革的全面深化是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动力源泉, 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夯实物质之基。其是要把“蛋糕”做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民众获得感,让民众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织密、织牢法治保护网,并对改革发展、从严治党起到同等的法治保障作用,首先把“蛋糕”守护好、分好,让民众体会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存在,提升民众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有助于聚民心、集民意,让民众对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放心。全面从严治党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领导, 并能带领全体党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让民众对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安心。 这“四个全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既有目标,又有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战略思维特征。

二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格局出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以考量,将两者密切结合起来。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3]。 只有先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筑牢根基,才能接续奋斗,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意味着国家发展迈入更高台阶, 可以极大地提高民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决心与信心。如今,小康社会已经全面建成, 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底线思维:打赢三大攻坚战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一直强调并充分运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即指“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5]。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底线思维集中表现在打赢三大攻坚战, 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最后一公里”稳步冲刺,胜利收官。

一是,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19 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经济工作中要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建立监管、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在社会卫生健康领域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总体战、阻击战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始终绷紧风险防范化解这根弦,牢牢掌握主动权。

二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底线任务,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最突出短板,是决定全面小康社会是否能如期建成的关键部分。 只有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才能进一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攻下精准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骨头,守住其胜利成果,让所有贫困群众、贫困地区顺利、如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从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全面性即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社会、经济五个方面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突出的短板所在。 因此,必须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短板,精准发力,攻坚克难,“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16],用制度和法治切实抓牢生态保护红线,集中优势兵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重点地区的污染防治问题,如期完成“十三五” 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五、人民思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19 年3 月,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时说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思维在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建言献策、共同守护。人民群众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始终注重汇民智、集民意,鼓励、引导、调动全体公民积极参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成果必须惠及所有人民群众,这是“全面”的内涵之一。人民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价值性主体,其建成的过程,亦是人民群众共享成果的过程。 习近平强调的“功成不必在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功成必定有我” 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担当;“我将无我”即指忘掉“自我”,“以人民为中心”,一心为民,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即指无愧于人民,造福人民。 这些论述鲜明、生动地诠释了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 “人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贯穿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始终,统一于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家的小康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邢台专场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一)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