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2022-11-21顾亚男
顾亚男
(南京审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815)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日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信息传播、工作学习、娱乐休闲、出行购物等日常活动的必备品。在手机得到普及且越来越成为时尚潮流的条件下,充分认识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做好手机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手机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手机媒介轻便易携、迅速即时、时尚实用、交互开放,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和时尚气息的信息传播介质。手机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手机媒介的轻便易携和迅速即时为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了可能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借助于近距离言传身教、口耳相传,采取灌输式教育引导方式进行,教育效果受到时空的严格限制,信息和效果无法进行及时反馈和实时调整,容易造成目的和效果、校内和校外、课上和课下的脱节。手机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手机媒介所依托的强大通讯功能和互联网交互平台对教育对象进行迅速即时引导,实时掌握受教育者的反馈信息并进行教育内容、方法及策略的调整,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可能。
(二)手机媒介的交互开放和个性化交流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供了条件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主客体双方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主导性、主体性。要做到这一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提供更加开放、互动、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平台至关重要。手机媒介的兴起,其交互开放和个性化信息传导交流平台顺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手机媒介的时尚实用和多媒体化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契机
现代手机媒介设计时尚,更新换代迅速,已经具有了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播功能,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契机。在手机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可以在自己更加感兴趣、更加充满挑战性的虚拟空间中接受整合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信息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比较传统媒介和其他新媒体来说,手机媒介的吸引力更加持久,其感染力也更加自然、高效,更容易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二、手机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手机媒体条件下信息获取渠道更加畅通便捷,极易带来意识形态风险
作为现代通讯技术工具,手机媒介在传递信息方面优势明显。但通过手机即时传递的信息不仅量大,而且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未经“过滤”的信息更是充斥着各种消极腐朽的思想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容。西方敌对势力也利用新媒体散布不良言论,进行渗透颠覆。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1]。在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严峻,极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意识形态风险。
(二)手机媒体条件下信息传播环境更加交互开放,容易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虽然存在单向性和机械呆板的弊端,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一直保证着整个教育过程的有序性和高效率推进。权威性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引领和规范的作用。而在手机媒体条件下,随着信息传导过程变得更加交互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可以同步获得所需信息,甚至受教育者可以借助手机更加快速及时地获得比教育者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这就使得教师的信息权威性大大降低。
(三)手机媒体条件下信息碎片化图像化呈现,容易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深刻性和系统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达成预期的社会化水平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但在手机媒体条件下,信息多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呈现,“视觉文化”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年轻一代的认知思维方式。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慢慢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容易使一些大学生追求直观媚俗的感官刺激,而轻视抽象理性的深刻思考,更有甚者沉迷在手机媒介提供的游戏、电影和电视剧世界中不能自拔,走向浮躁、浮夸、叛逆、偏激,这就严重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四)手机媒体条件下新媒介的广泛使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介质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提升愈来愈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努力跟上手机媒介的发展潮流,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来自手机等新媒体技术领域的业务挑战。
三、手机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风险挑战源自于工具理性的弊端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断裂”[2]。由此,必须正视手机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充分重视和运用手机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媒体条件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运用好手机媒介这个新兴通讯网络信息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不允许手机媒体领域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传播消极腐朽反动思想的“法外之地”。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重视和运用手机媒体平台旗帜鲜明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护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一是要利用手机便捷性的优势,创建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在手机媒介平台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主流新媒体教育平台(如学习强国等应用APP)主动对接;二是要加强手机媒体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将网络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向手机端拓展;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手机媒介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手机DV作品大赛、手机微视频讲好中国故事活动,等等;四是利用手机媒体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现高校思政课在新媒体时代的守正创新。
(二)利用手机媒体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管理,强化使用手机的自律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并不断持续推进的整体性过程,也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的创新性过程,这其中既包含教育者积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包括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我们在充分利用好手机媒体跨时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自律意识的培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一是要充分有效利用手机交流软件,如QQ、校园APP、微信、微博等即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或协助解决实际困难等;二是善于利用手机媒介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防诈骗、反传销、防人身伤害、防违法校园贷等宣传教育,防范于未然,警钟长鸣,时刻提醒大学生做好日常自我防护;三是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增强自律意识,指导学生提高独立思考、鉴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四是鼓励大学生利用手机媒介平台多读经典名著、专业书籍、查阅学习资料等文字性材料,避免过度碎片化、图像化阅读;五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下活动,合理安排使用手机时间,避免过度依赖手机进行交流。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手机媒介素养,建立健全师资保障机制
“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4]。在手机媒体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同时具有较为深厚新媒体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最为关键。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提升教育者的手机媒介素养,建立健全师资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现有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新媒体知识培训,拓宽教育者的新媒体视野,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道德和法律规范,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新媒体伦理道德和法律观念,自觉增强媒介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