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蜜香甜保健康,蜂刺有毒卫家园
——读《花蜜与蜂刺》
2022-11-21王继法周凤英
王继法,周凤英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蜂业协会,山东 济宁 272100;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山东 济宁 272100)
喝蜂蜜和挨蜜蜂蜇,是养蜂人的常事。如果把常喝蜂蜜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的话,那么可以说蜂蜇就是“常在蜂场行,不能不挨蜇”。作家秦牧先生在《花蜜与蜂刺》这篇散文中,赞美了蜜蜂在自卫时,那种英勇搏斗、视死如归的精神,这是继1962年发表了《蜜蜂的赞美》后,又一赞颂蜜蜂的散文。
秦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潜心于散文创作,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开去,时而天上、地下,时而历史、现实,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贯通一气,浑然一体。秦牧散文以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使人眼界大开,精神为之一振;读完细细品味,犹景象历历,余韵在心,真乃别具一格,自成一家。
知识渊博、意趣盎然、思想深刻,这是秦牧散文创作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擅长谈论知识和发挥哲理。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中,把渊博的知识性、深邃的哲理性和浓郁的趣味性和谐地统一起来,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艺术风格。我读过的秦牧先生的两篇散文都颇有以上所提到的风格,《蜜蜂的赞美》选取的是赞美蜜蜂的劳动方式,着眼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而在《花蜜与蜂刺》这篇散文中,着重赞颂了它的蜂刺——蜜蜂尾上的那根毒针,是它们的作战武器,平时这根针在身上藏着,作战时才露出来,像一把“短剑”。这把“短剑”的剑身是锯齿形的,这把“短剑”并不尖锐,不会使敌人感到疼痛,使敌人感到疼痛的是“短剑”上的毒汁。蜜蜂的尾上针是它的自卫武器,谁要招惹或侵犯它,它会以死抗争,用针刺你,蜜蜂不久也会死去。相关史料记载不少,秦牧却一点也没用,他用的都是自身经历。例如“我有一次给几只蜂蜇过,虽然感到奇痛,但看到失去蜂刺以后,坠地挣扎死亡的伤蜂死蜂,心里却莫名其妙地涌起一种钦佩的感情”。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小时候两次挨蜜蜂蜇的情景。第一次是四岁时的秋天,和同岁的侄子在自家院子里玩耍,我被他追着,一不小心蹲在了刚切的地瓜上,一只蜜蜂正在吸地瓜上的甜汁,被猛烈的压力致死,我的屁股上也挨了蜂蜇,但并没感觉有多疼,站起来又继续玩起来。第二次是在次年的夏天,我在院子里捉知了时,手让蜜蜂蜇了一下,俗话说“十指连心”,好家伙,一阵钻心地痛。听到我的哭声,哥哥先用手指甲把蜂针刮掉,又用肥皂水帮我洗被蜇处,并告诉我,别哭啦,蜜蜂蜇了你,它也活不了呀,因蜂针是带着倒刺的,它一蜇你,肠道跟着蜇针一块儿出来了,过不了一会儿,它也得死掉,如果挨了蜇不要用手拔蜇针,而要用手指甲轻轻地刮掉,因为蜜蜂刚蜇人时,毒液并没有完全进到皮肤内,如果一拔,就像打针一样,剩下的毒液全都被挤进去了,所以感觉更痛。被蜂蜇时,一开始像针刺,最后有一种麻酥酥的感觉,一段时间后,被蜇过的地方就红肿起来,第二天肿到了高峰,整个手背像个馒头一样,而且一直向上延伸,肿到了肘部。它后来不再往上肿了,只是奇痒难熬,三天后才恢复正常。1962年,也就是我出生那年,家里就养着蜜蜂,在儿时的记忆里,喝蜂蜜的记忆远不如挨蜜蜂蜇的记忆深,也体验到了蜂蜇的部位不同,感觉也不尽相同。蜇在手指上最疼,蜇在脸上肿的明显,而蜇在“人中穴”上,特别容易流泪。
我初中毕业后,成了专业养蜂人,无论怎么小心,挨蜜蜂蜇也是常有的事,时间长了也产生了抵抗力,有次转场,被一百多只蜜蜂蜇也没一点事。多年来,我通过看书,了解了一些有关蜂刺的知识,解开了一些疑问。
人们常说蜜蜂一旦蜇咬物体后就会死,是真的吗?《弗里施讲的蜜蜂的集体行为的故事》这本书是这样写的:“相同的昆虫,比如胡蜂与蜜蜂间争斗时,就算蜇了对方,蜜蜂也能马上将针抽出,不会死。但如果蜇人的话,因为进入皮肤的针不容易抽出,与针相连的身体器官也会被一起拉出,这样一来,蜜蜂就会死亡。”我还从别的书中了解到,胡蜂的毒刺分泌碱性液体,而且一般不会留毒刺在人体内,所以胡蜂蜇人后,不会死。我还从书中了解到,在蜜蜂王国里,只有工蜂和蜂王才有蜂刺,雄蜂没有等常识。
山野里,田园间,蜜香沁甜,蜜蜂奔忙于鲜花丛中,把劳动果实运回家中。
可爱的蜜蜂在大自然中,有众多的天敌,经常威胁着它们的生存,但它们靠着集体的力量,牺牲个体,保全集体,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使这一物种延续下来,发展下去。
蜜蜂十分注重“友情”,时常拔刀相助,舍己救蜂,假若蜜蜂遇到易发怒的气味,或有人伤害了某一只或正在被某一只蜜蜂攻击,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招来其它蜜蜂的“鼎力相助”或“合力围攻”。
秦牧先生在文中又用了一个他曾经听一个养蜂人说的话:“当一匹马碰倒一个蜂箱的时候,整群蜂竟然把那匹马活活蜇死。”我想此时,蜜蜂的尸体大概也是遍地都是吧……
在我养蜂的四十多年里,曾听蜂友们说过几例蜜蜂刺死马和牛的事情。1991年,我们在江苏徐州房村放蜂采油菜蜜时,也发生过几十只蜜蜂蜇刺一匹正在耕地的马的事情,当时我和蜂友点燃两个喷烟器用烟把蜜蜂驱赶后,然后把马牵到别处,才避免了一场“蜂马大战”。原来,蜜蜂十分厌恶马身上发出来的气味,闻到这股味道时,就会发怒而蜇马。所以,在养蜂行业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禁止用马车运蜜蜂。但还是有蜂农因用马车运蜂而发生事故的事情。1987年冬季的一个傍晚,邻村一个老养蜂员,赶着马车替蜂友买了五箱蜂,刚到我村南的大桥,因为路难走,马被颠出来的蜜蜂蜇了一下,受惊后,人被甩下来,蜂也摔下来两箱,最后两匹马挣脱缰绳跑到了离出事地两公里的地方。
秦牧散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总是同深刻的思想性结合在一起的。总是同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受、精辟的见解和高尚的情操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散文创作谈》中,把拥有丰富的生活知识材料,形象地比喻为“生活的珍珠”,说只有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来的时候,方可成其为璀璨夺目、色彩斑斓的“珠串”。
在《花蜜与蜂刺》这篇散文的结尾,作者述说了好些鲜活的事例之后说:“刺和蜜这两样东西都有,蜜蜂才成其为蜜蜂!蜜蜂,使我想起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这样的人既是善良的,又是英勇的。他们不是喝血者,不是寄生虫,不是强盗,也不是懦夫;他们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这联想,自然而富于哲理,给了人一种新的启迪,前人没有触及过的启迪。由此可见,联想深广、文思活跃、收放自如,这是秦牧散文创作又一个显著的特征。在联想的放与收的过程中,作者的广闻博识就像深山探宝一样,沿途争奇斗艳的山水花卉渐次展开,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1980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秦牧的《花蜜和蜂刺》作品集,文集共收入四十九篇作品。作者在《后记》中说,用这篇散文的题目作为书名,集子中的各篇文章,歌颂美好事物的,就像蜜蜂从花丛中酿蜜;鞭挞丑恶事物的,就像是蜜蜂必要时奋力的一刺。
真可谓,万物各有其道,蜜蜂既有甜美的蜜,又有锋利的刺。做人也是如此,既要有才智,也要有骨气和精神。这正是:
花蜜香甜保健康,
辛勤劳动人赞扬。
蜂刺有毒卫家园,
挺身战斗意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