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诉求与路径
2022-11-21张颖张丽许军
张颖 张丽 许军*
(1.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0;2.明德小学 河北唐山 063700)
2021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面临当前“双减”政策下“家庭体育热”的新机遇,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且重要。研究基于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借鉴国外发达体育强国家庭体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1 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双减”政策下推动家庭体育发展的必要保证
面临当前“双减”政策下“家庭体育热”的新机遇,“家校社”联动,积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探索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路径,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根基作用,对于提高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锻炼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互动关系,呈现双向社会化模式[1],拓宽专业人才进修渠道非常重要[2]。在“双减”政策下,如果家庭体育指导员可以通过“社区”,走进“家庭”,结合每个家庭情况,给予科学、高效高质的专业指导,不但可以培育家庭体育力量,提升家庭体育素养,更有利于培育家庭和社区体育环境,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是推动我国家庭体育有效高质发展的必要保证。
1.2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保障“人人参与”的必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进而打牢“家校社”联动新机制,达到“1+1+1>3”的效果,从而突出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面对2020 年以来新冠病毒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如手机不离手、久坐、近视等系列“连锁反应”,给家庭成员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家庭体育的高质量参与。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即,目标是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家庭体育指导员无疑是有效保障家庭成员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双刃剑”。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现状并不乐观,很难做到量身定制家庭版“运动处方”。因此,通过整合资源,迁移转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赋予家庭体育指导员“能量”,提升家庭体育指导员的质量和数量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保障“人人参与”的必要途径。
1.3 提升家庭成员体育参与质量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家庭成员意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愿意“走出去”。“家-校”体育合作长期处于边缘、被动和低效状态[3],如何改善当前这种被动、低效的“家-校”合作状态,降低家庭成员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而导致的健康风险,就需要迁移并培育新生家庭体育指导员力量,进行积极介入和干预,来提升家庭体育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家庭因素的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4]。家庭体育指导员参与家庭体育健身指导,有利于提高家庭生活质量,面临“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新契机,构建中国特色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体系,并惠及到每个家庭每位成员尤为重要和必要。
2 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2.1 观念意识层面诉求:“健康第一”生命健康意识的提高
父母的习惯、意识会影响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家庭体育的发展又是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延展和拓展,可以说家庭体育是接受体育教育的始发地,也是培养意识和习惯的主阵地。笔者发现,时间作为一种“奇缺资源”,毋庸置疑很多家长都非常看重家庭健康,但却苦于缺乏专业指导,而盲目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甚至出现因家长急于求成,而导致孩子过早丧失了参与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体验感。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高质有效地介入家庭体育进行针对性专业指导,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家庭、学校面临的“难题”,家庭体育指导员将是连接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桥梁。
2.2 宏观政策层面诉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家庭体育发展的现实诉求
体教融合需要家庭体育的大力支持,如果家长和学校都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和身体素质,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呈现“1+1>2”的效果[5]。家庭体育的开展是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得以高效高质开展的“基石”和“细胞”。因此,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的培养,将是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开展的有效“纽带”,是提升体教融合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体育高效高质开展的有效延伸“助推器”。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又陆续出台了系列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等文件,将家庭体育发展置于国家战略、体育强国建设和全民健身中。通过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将会在调动原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发挥极大作用的基础上,带动每个家庭成员担当起参与体育锻炼的责任,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科学锻炼新常态。
2.3 现实需求层面诉求:体育强国建设与家庭体育指导需求的增加
疫情新常态,社区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通过探索社区家庭体育指导员中心建设,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家庭的专业指导服务,来提高家庭体育服务质量;通过家庭体育指导员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的一系列活动开展,为更多家庭提供更加专业、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组织家庭体育专家志愿者举办社区家庭体育讲座和咨询服务,定期举办家庭体育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强家庭体育科学研究;通过构建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健身需求。
3 我国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3.1 借鉴国外体育强国家庭体育发展经验探索中国特色家庭体育人才培养路径
借鉴世界各体育强国家庭体育发展的经验,探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体育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我国与德国曾有着相似的竞技体制与机制,德国“黄金计划”的目标就是广泛动员各个家庭参加多种形式体育活动,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模式[6],这点是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和参考的。美国作为开展“家-校”合作的先驱,在2002年就颁发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鼓励学校与家庭、社区展开合作;美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实施了家庭体育作业制度,且取得了良好效果。1994 年,新加坡开展了“健康生活方式”家庭体育活动,标志着家庭体育节的开始。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路径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3.2 构建家庭体育指导员分级分类培养模式,建立家庭体育指导员长效机制
以体教融合为契机,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开展为原点,构建家庭体育指导员分级分类培养模式,进而打通“家庭—社区—学校—竞技体育”的“任督二脉”,建立家庭体育指导员长效机制。借助《国家运动处方库》建设资源,制定中国《家庭体育活动指南库》,通过开展系列培训、讲座等活动,建立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库并进行定级、分期培训;大力打造专家型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师资团队。定期举办“家校社”家庭体育指导员骨干培训,积极搭建“线上+线下”的家庭体育指导员平台,建立家庭体育指导员长效机制,推动家庭体育发展。
3.3 建立优化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基层实践
以我国新时代体教融合为契机,正视家庭体育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厘清家庭体育应该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扛起的“重任”。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进程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新模式。在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化培养路径,从而保证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库的质量以及新鲜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普及,从而惠及到每个家庭。通过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探索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而探索新时代家庭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