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 谱写新时代科技人才工作新篇章
2022-11-21马红卫
□ 马红卫 王 硕
(作者单位:济宁市科技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山东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下步科技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抓科研院所招引、科技人才集聚、创新平台提级、关键技术攻关四大环节,精准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谱写新时代科技人才工作新篇章。
聚力高校院所招引,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路径。打造“两图谱三平台”升级版,线上完善两张图谱,线下开展专题产学研对接12 场以上。编制与济宁市产业关联度高的中科院系统研究所简介和“231”产业领域国内院士信息,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精准对接。指导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3 家“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在济宁设立研究院和分支机构,完善台账,靠上对接服务。指导已有签约项目的县(市、区),加快注册实体化运营机构;指导尚未破题的县(市、区),明确对接的重点,线上线下推进。瞄准助企攀登“着力点”,会同制造强市指挥部,细化全市攀登企业产学研合作台账,紧盯222 家尚未建立合作的企业、266 家合作层次较低的企业,分产业、分区域开展产学研对接,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00 个以上,推动攀登企业建立更加稳定紧密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合作。
聚力高层次人才引育,建立全链条人才培养新机制。市县联动,通过“全球揭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依托院士工作站、人才飞地等平台,延揽高层次人才团队,年内新建院士工作站2—4 家、人才飞地10 家以上。定向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优化济宁市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提升青年人才支持比例;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联建10 家市级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持续拓展国际引才渠道,做强做优济宁引智联盟,吸纳海外人才120 人。深化人才改革,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充分给予人才自主权,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聚力高能级平台提质,打造科技人才留用新载体。培育高能级企业研发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对照省级平台标准完善设施条件,将人才、资金、项目向平台集中。重点推进山能集团5G 智慧矿山等3 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5 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力争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认定破冰突围。打造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推广金乡亿九科技孵化器“研发—孵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体系,认定3~5 家标杆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深化“一区一业一所”体系建设,市县共建产业技术研究所达到20 家,实现县域创建全覆盖;会同有关部门,年内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0 家以上。
聚力高新技术攻关,构建高端人才集聚新磁场。围绕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引入优质创新人才资源,加速技术研发和成果产出。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打造“全球揭榜”升级版,探索“赛马制”攻关模式,重点围绕高端碳基材料、装备人工智能、国家一类新药等领域筛选发布10个左右重大技术方向。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制定年度行业重大技术攻关方向和任务,指导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年内在智慧绿色化工、稀土功能材料、“双碳”产业化技术等方向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 个以上,取得国内先进技术成果40 项以上。
经济是依靠科技进步得来的,科技进步要靠创新人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将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更大进展。我们要积极引进优秀科技人才,真正做好科技人才工作,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做强做实,助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