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训练在蛙泳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11-21李韦羽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蛙泳身体素质游泳

李韦羽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蛙泳不仅是初学者能够快速掌握的一项游泳技能,也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现如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在的游泳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无论是从场地、设备等一些外在环境,还是技术动作教学等,都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导致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的动作要领,而无法学习更多先进的技术[1];现在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柔韧性、协调能力、后期耐力等都是提高蛙泳训练效果的关键,长距离蛙泳教学,不仅仅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还需要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蛙泳教学既要结合蛙泳技术特点,又要结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身体素质与技术教学相结合,才能在蛙泳教学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身体素质训练是保障蛙泳技术快速提升的基础和关键,既要注重技术动作训练,也要注重与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只有把素质训练与蛙泳技术教学紧密结合,才能更快地提高蛙泳整体水平。

1 蛙泳技术特点与身体素质探究

1.1 蛙泳的技术特点

游泳是人体根据动作,借助水的力量向前进行运动。蛙泳的技术动作十分明显,就是借助腿部力量提供向前的动力,再借助水的力量向前,蛙泳的技术特点主要是腿部动作和手臂动作。游泳训练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提升身体素质,才能确保长距离游泳状态下动作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划水效果[2]。不断练习腿部动作,腿部动作要尽力获得前进的动力,要尽可能地增大水的施力面积,做到有效滑行,提高前进的力量,再加上水的力量辅助,会减少自身与水接触的阻力,更好地向前游动。手臂动作主要是手臂的摆动配合抬头换气,增加身体向前游动力量,手臂向前滑动是增强向前的动力,抬头换气是保证下一次向前游动的基础,这两个动作要配合紧密,否则会容易呛水。游泳时,身体要呈现曲线型,增强前进的动力,手臂动作和腿部动作要互相协调,保障身体自身的运行情况,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向前游动。

1.2 蛙泳技术动作要领

蛙泳腿部动作是游泳前进最大的动力,因此腿部教学应十分注意技巧性。最开始进行游泳腿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在岸上学习动作要领,教师先进行示范,强调动作要点,接着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优的训练方法是学生趴在凳子上进行练习动作,教师应查看学生动作规范程度,并对其进行一定的纠正,让学生在岸上多多练习技术要点,要熟练掌握技术要点,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初始下水时,可使用浮力板辅助自身学习,在水中重复练习技术动作,但不能过多地依靠浮力板,以免形成依赖性,随着不断的练习和学习,逐渐掌握技术要点的熟练度,逐渐尝试独立练习,不依靠任何东西。

手臂动作教学同腿部教学大致是一个流程,先在岸上进行学习,逐渐熟练掌握动作要点之后,再到水中进行练习。但尤其要注意的是,抬头换气环节的教学要详细讲解好动作要点,这样才能保障整个游泳动作的连贯和下一个游泳动作的衔接。手臂动作在水中学习时,可以借助浮力板辅助学习,通过不断地练习,熟练掌握划水前进和抬头换气动作,保障在水中进行顺畅配合,掌握好蛙泳的动作要点就需要腿部动作和手臂动作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3]。如果只是腿部动作掌握得较好,手臂动作不熟悉,就容易呛水,相反,要是手臂动作较好,腿部力量不足,就会导致上下浮动,无法前进。在最开始水中练习时,借助浮力板进行练习,等足够掌握动作,适应水里的动作后,再两两进行互帮互助学习,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学习蛙泳。

1.3 素质训练在蛙泳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素质训练在蛙泳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素质训练在高校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差异性和场地设备等问题。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比较大,体能之间差异过大,短时间是无法很好地达到一定的体能基础,而且提升体能,对于一些体能基础十分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所有学生一起进行课程教学,体能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太轻松,体能差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强度太大,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就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兴趣。师资力量是游泳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这就对体育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其教师供不应求,导致高校游泳教学效果参差不齐[4]。再就是场地设备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设备场地不断增加,但依旧存在供需问题,由于游泳运动需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深水区训练,还是浅水区训练,场地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就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想要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就需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要先对课程上的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体能、协调能力、对游泳课程的兴趣、是否学习过游泳运动等方面,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教学,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技术要领、动作的指导,无基础的学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学习,这样就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学生就不会觉得没有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一直讲述,让学生不断模仿动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一定基础上,还可以设定学生评定组,让学生之间互相作出评判,检测自身掌握多少学习内容,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的胜负欲,更快地掌握游泳动作,教师以鼓励法作为激励学生的方法,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1.4 蛙泳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随着游泳运动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喜爱游泳运动。蛙泳技术不仅考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灵敏性等也有一定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技术和耐力,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师资力量,往往忽略了游泳运动本身的特点,蛙泳技术教学主要是提升运动员的划水效果,通过定向距离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比赛的胜利,要想提高游泳成绩就要通过完备训练体系,不断加强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自身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传统游泳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并结合现代游泳竞赛特点,充分发挥身体素质与游泳技术完美结合,在保持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基础上,加强游泳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组合训练,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技术水平[5]。

蛙泳技术教学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不单是课程教学的问题,而是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运动员自身体能、协调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运动员在训练时无法长久地训练,也无法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这是现阶段游泳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表明教练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来教所有运动员,要因材施教,随着游泳技术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深入改进,按照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能力的不同,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例如,体能不好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先进行体能训练,让这部分学生体能达标后,再进行游泳技术要领的学习,这样分层教学,既尊重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性,又能够激发运动员自身的潜能,促进部分运动员的自身能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练员也要在日常训练中要注重创新,关注运动员的心态变化,合理适量地增加或减少运动量,避免枯燥无聊的训练,注重激发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

蛙泳技术教学没有分层教学。在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游泳水平也大不相同,游泳教学要结合运动员特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把素质训练与蛙泳技术训练充分结合,充分调动运动员自身的潜能。应加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蛙泳创新训练方法相结合。好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运动员不仅学会蛙泳技术,而且能够领悟技术的精髓,体会更深层次含义。

2 高校蛙泳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蛙泳教学模式相对固化

在游泳训练中,蛙泳训练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其教学模式相对固化,很多时候运动员训练会有疲劳期,由于长距离训练或耐力训练会使运动员缺氧严重,体能降低,部分运动员对游泳训练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无法更好地开展既定的训练计划,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游泳教学与普通运动项目不同,它是在泳池里,在指定的范围进行教学,教学模式较单一固化,想要对这种现象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就需要教练员结合泳池特点,针对泳池的不同深度区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深度水的浮力有所不同,产生的压力也会不一样,结合泳池的大小和深度,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运动员兴趣并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促使运动员通过针对性训练模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技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其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模仿训练,无法深入体会游泳动作的奥妙之处。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起来吃力,就会有挫败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游泳学习的兴趣。

2.3 蛙泳教学专业教师不足

部分高校游泳教师对游泳有一定的研究,但并不是很专业,部分学校教师在实际蛙泳教学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此外,游泳教练专业理论知识有所欠缺,是影响高校游泳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有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游泳教学培训,部分教师的思维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他们认为体能较强就可以进行较难的技术训练,一部分教师认为练技术比身体素质更重要,实际上很少有教师或者教练员既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好的技术动作教学水平,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加强游泳教练员培训,组织教练员外出学习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游泳教练员整体水平。

3 身体素质对蛙泳训练的作用

3.1 力量与耐力素质对蛙泳训练的作用

力量素质主要有爆发力和持久力两种,游泳本身是一种比较耗费体力的运动,同时耐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想要较好地学习蛙泳动作,就需要不断提高四肢力量和身体耐力,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更好地进行长距离训练。力量和耐力是促进游泳运动的基础和保障,日常训练要结合游泳训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负重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然后在泳池里进行水下训练,水下训练是一直在克服水的阻力做功,对身体素质提升有较大帮助[6],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2 速度素质对蛙泳训练的作用

游泳比赛是一项需要计时的体育项目,因此速度就必须要快,速度快慢决定了比赛成绩,速度跟爆发力也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在游泳项目训练中,速度是衡量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标准,速度素质有利于减少蛙泳比赛中启动时间和冲刺时间。长时间的训练有助于机体形成肌肉记忆,在比赛中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长时间不间断的针对性练习,大脑形成一定的记忆并做出相对应的快速反应。

3.3 协调能力对蛙泳训练的作用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部分学生协调能力不好,会导致一些动作无法按规定要求完成,就会对动作质量打折,游泳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协调能力会促使机体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稳定动作发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训练前,要把手脚关节、身体各部位肌肉充分拉伸开,让身体热起来,以免直接进入水中,造成腿脚抽筋。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加强基础性协调能力的锻炼,便于更快地达到所需的协调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是提高游泳成绩的基础,也是更好地完成游泳运动技术的核心。

4 结语

素质训练在蛙泳技术教学中的比重非常大,良好的体能有助于促进游泳运动员的发展和技术提升,能够更好地掌握蛙泳技术要领,提升游泳水平,但在高校蛙泳教学上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蛙泳技术教学方法,改变现有的固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把素质训练与游泳训练有机结合,提升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和增强运动员比赛时的划水效果,从而使游泳运动员能够快速提升自身水平,在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提升蛙泳技术水平。

游泳是一项能从多方面锻炼人的运动,不仅锻炼身体素质,而且还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当代大学生有深远的意义。高校游泳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深入了解学生主体的意愿,不断探索新的高校游泳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蛙泳身体素质游泳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