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探究
——基于SWOT分析法
2022-11-21贺欣敏
贺欣敏 彭 梅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林下经济作为毕节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了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王跃(2021)从乡村振兴视域对全国林下经济实践百例进行评述,指出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点。林下经济在集体林权制度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同时,林下经济发展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1]。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势呈西高东低貌,多丘陵,自然资源禀赋,辖区内平均海拔1 600 m,适合发展林下经济。2013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毕节市为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当时贵州省首个国家级示范基地;2021年,毕节市人民政府印发《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推进了毕节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中国林学会(2018)对林下经济这一术语作了明确定义,指出林下经济是在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下,依托森林与林地的环境,开展复合、绿色、循环的经济模式。此外,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途径[2]。
1 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毕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毕节市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880.72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26.6亿元、林业总产值36.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180.4亿元、渔业总产值2.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4.2亿元,比2020年分别增长9.4%、9.5%、8.2%、9.2%、12.1%、8.9%。全市的蔬菜与食用菌产量达到501.77万t,比2020年增长1.4%,家禽出栏3 034.03万羽。
据贵州省林业局公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省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254家,毕节市共有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大方县阳光林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毕节禹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威宁县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百里杜鹃旅游开发投资公司、黔西县金碧镇杨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毕节阳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贵州惠馨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纳雍县万寿玛瑙红樱桃有限公司9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其中,大方天麻为贵州省地理标志林产品,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是全省第一家成立的天麻种植公司。目前,该公司天麻种植面积超3万亩地,年产值达2亿多元,带动全县9 000多户人实现经济增收。
2019年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七星关区放珠镇森茂林业专业合作社、威宁县哲觉镇兴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第三批公示的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截至2021年底,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业用地面积232.5万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22.98万亩,共有林业经营主体178家[3]。
2 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SWOT分析
2.1 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2.1.1 区位优势
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毕节市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与省内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相邻。西面与云南省昭通市、宣威市相邻,北边靠近四川省泸州市。2015年底,贵州省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宏伟目标,毕节市内贯穿G7611都香高速、G56杭瑞高速、G76夏蓉高速、S20毕威高速、S61赫六高速、S79毕镇高速、S82筑大高速、S30江都高速、S55仁望高速、S05毕节绕城高速。截至2020年05月,毕节市飞雄机场已开通21个国内直通航班,北至北京、上海、杭州,南至广州、深圳。截至2022年5月,毕节市已开通成贵高铁路线,与贵阳市、重庆市、四川省实现2小时经济圈。毕节市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发展林下经济起到了交通护航作用。
2.1.2 气候优势
毕节市地处北纬26°21′~27°46′,境内呈西高东低的地貌,是一个多山区、气候宜人的城市。毕节市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较为充沛,夏季最高气温27 ℃,全年平均气温为13.20 ℃。2020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全年日照时长1 188.4 h、大方县全年日照时长1 242.1 h、黔西市全年日照时长1 161.4 h、金沙县全年日照时长1 058.0 h、织金县全年日照时长943.9 h、纳雍县全年日照时长1 091.3 h、威宁县全年日照时长1 535.8 h、赫章县全年日照时长1 202.8 h,由于西高东低的地貌,毕节市辖区内最高海拔为2 900.6 m,最低海拔为457 m,从西至东呈现出三级阶梯状,因此气候变化较为明显,有利于不同的农作物与林特产品种植与发展。
2.1.3 自然资源
毕节市自然资源禀赋,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森林覆盖率为62.12%,森林面积为1.64亿亩。其中,毕节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面积达到2 416万亩,林下经济利用面积为378.45万亩。各类生物资源共有5 586种,包括粮食作物、药用植物、畜禽类、豆类、裸子植物、苔类植物、蔬菜等。
毕节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九洞天,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杜鹃,国家自然保护区草海,其中,贵州省海拔最高处位于毕节市赫章县境内的韭菜坪,面积达到26.5 km2。毕节市辖区内,自然风景名胜区尤多,对发展森林旅游业与采集业有着重要作用。
2.2 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劣势
2.2.1 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产业效率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园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在完善,同时,林下经济发展对该地区种植户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首先,相较于其他地区,毕节市从地理位置上不具备人才竞争优势,具有技术或高学历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经济较发达地区。另外,除了个别林下经济带头人以外,大多还是农户在林地里工作,农户对当下林下经济发展认知有限。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与推广,使得林下经济效益较低,进而导致毕节市的林下经济产业效率低[4]。
2.2.2 产品竞争力低,品牌效应较弱
目前,毕节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多样化,有大方天麻、织金竹荪、赫章半夏等林下经济品牌,但产品竞争力较低,品牌效应较弱。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获批的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有30个,总产值295.7亿元。据数据显示,毕节市2021年林下种植产值11.31亿元、林下养殖产值2.33亿元、森林旅游产值27.05亿元。在贵州省的黎平县,45万亩地有着10多个天麻种植基地,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天麻连片种基地。因此,毕节市作为较早发展林下基地的地区,已有较成熟的林特品牌,但是产品的销售及品牌影响力仍会受到市场和其他地区兴起的影响。
2.2.3 基础设施薄弱
毕节市林地、森林、气候等因素对该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其他外部因素也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林下种植方面,生产前需要调研林地或森林的土地是否合适;投入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指导;产出方面,需要考虑采用人工采摘还是机器采摘,如何降低运输成本,如何打开销路,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等。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流程,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加工水平、指导技术、产品推广等都是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5]。
2.3 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的机会
2.3.1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农户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给予了众多地区明确发展的方向。201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了《全国集体林地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未来发展方向。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出指南(2021—2030年)》。国家的重大政策扶持大大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2.3.2 省级政府层面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贵州风景优美,资源禀赋,同时也是快速发展的城市。2021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首个省级政府层面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这一举措对贵州省的林下经济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件的出台,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纳为工作考核中,说明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省政府发展林下经济的支持,对推动与践行“两山论”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视。2021年6月,贵州省林长制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指出从省至村设置五级林长,省委书记与省长为“双总林长”、另外由20位省级领导担任省林长,并且18个下属省级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最后在县至村设置五万余人林长。贵州省林长制的制定,为林下经济发展起到了全域上下协作、权利与责任分明的作用。
2021年贵州省办理了林地许可证0.162 8万件,批准了131 367.357亩林地面积,并组织召开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会议,承诺林业类审批事项完成时限由以前的20个工作日到现在的5个工作日,且全省各地都可以通过邮寄、网上办理与“一次办成”,实现了高效、短时、零跑动。
2.3.3 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大有作为
毕节市为贵州省首个被确立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城市,在发展林下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毕节市辖区内林地面积378.84万亩,仅次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山脉河流连绵不断,带动了两万多农户实现经济增收。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到2020年的60%,毕节市从开发扶贫的一个试验区、从担负着生态建设的历史使命,到现在的林业、生态、经济翻天覆地的大转变,毕节市不断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促进了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
2.4 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威胁
2.4.1 林特产品同质化
国家和省级政府都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毕节市的林下经济产品有林下中药材、林下竹荪等,目前也正在融合加工和森林旅游发展。但是从林下种植来看,产品独特性较弱,“毕”字牌产品竞争压力大。在践行“两山论”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处。
2.4.2 相关制度实施难度较大
2021年初,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方案确定了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保障措施等,并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毕节市辖内各地区的考核内容。毕节市的相关举措为林下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然而,从林下经济农户来看,部分农户的思想觉悟不够高,认识不够,难以保证政策的精准实施。在种植方面,部分农户简单认为林下经济就是传统的种植,不会全面考虑土壤承受力、科学的技术、成本类问题[6]。
2.4.3 招商投资力度不大
毕节市位于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招商引资、投融资难度较大。开展工作后资金短缺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投融资力度不大,很难扩大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
3 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1)完善人才招聘政策。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加快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培养一支有能力、能做事的专业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对生态环境、林特产品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带来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人才管理工作,解决因林下经济的工作环境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
(2)强化知识培训学习。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开展多项技术培训学习和科普知识。从市到县再到乡,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知识,鼓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加强骨干的培训,加强骨干与农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农户林下经济认知水平,从而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3)完善市场建设。积极完善林下经济产品的流通市场,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产品竞争力。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对林下经济产品进行信息推广,确保有市场、有效率的运输,简化交易平台,提供安全保障,促进林下经济产品的交易便利化。
(4)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林下经济是依托林地和森林的复合式经营,在发展林下经济中,可以将林下采摘、林下加工、林下旅游相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鼓励绿色旅游、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项目[7]。
(5)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首先,主动参与招商引资项目,设立专门专班服务,为林下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机会;其次,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及保障政策,让投资人安心放心;最后,准确及时地解决投融资的问题,确保投融资项目的落实。
4 结语
毕节市作为省内首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使命重大,毕节市自然资源禀赋,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下,毕节市提高了林下经济的整体生产经营效率,推动了毕节市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