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在中国的队伍建设与服务水平研究
——基于福建省的调研分析
2022-11-21林晓丹狄俊安许艺萍薛峻涛
林晓丹 狄俊安 许艺萍 薛峻涛
(1.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台湾实践大学,台湾台北,1043362;2.仰恩大学,福建泉州,3620143;3.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4.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马来西亚,43900)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人才是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资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国家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亟须大力培养国内人才,同时,也积极借力外国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推动建构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人才体系。习近平强调,“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2]这不仅对新时代促进自主创新意义重大,更为新时代人才引智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
来华外国专家群体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人才资源,拓宽聘请外国专家来华人才交流渠道,对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基于此,学界从多个视角对此开展了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研究对比外国专家对用人主体的促进作用。有学者比较分析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与外国人才引智的逻辑关系,探讨高校外国人才引智中目前仍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引进人才的创新模式、标准化的服务管理等。[3]也有研究分析引智对于农业领域生产生活的带动作用,如学者调研外国智囊助力农业科学研究院人员学术科研和农业产品改良技术提升的作用。[4]
第二类主要针对外国专家队伍建设与服务的内容开展相关研究。如针对外国人才在中国的居留、人才引进方式、技能培训等。有学者提出,需要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提升适应感,合理使用人才激发荣誉感,有效激励和完善保障提升安全感。[5]
第三类是外国专家在中国的队伍建设与服务方式方法研究。有学者认为外国引进人才,作为全球流动的人力资源,对环境更加敏锐,需要注重塑造各种适应和发展的环境因素。[6]有的学者更为细致地研究外国人才融入城市的六个维度后,得出结论,外国人才作为国际移民,更加追求生活环境。[7]
综上,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层次人才,在“管理”方面研究多,“服务”方面关注少,在国家层面多,区域性的研究少,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复合型外国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缺乏专门的系统研究和理论回应。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以福建省人才引智为典型案例,探究地方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体制机制,为人才引智工作提供借鉴。
二、中国延揽外国专家来华的综合吸引力
如何让外国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这是当前我国人才引智应关注的焦点、重点。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释放文化吸引力、汇集国家凝聚力,中国正不断吸引集聚外国专家,打通“人才引智”的立体化通道,广聚天下英才,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引导为人才引智提供主动力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人力资源的生产、流动除了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更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为人才引智的合理分配提供主动力。当前,外国人才在中国仍面临居留方面、平台发展和权益保障等种种难题,人才引智作用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因此,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的制度考量,健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队伍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厚植环境优势,狠抓落实,为外国专家引智工作打造一个跨文化的宜居环境。
(二)文化振兴为人才引智汇聚向心力
人才流动离不开文化驱动力的牵引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世界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投入中国和世界共同的建设中。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8]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更多外国专家愿意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三)国家富强为人才引智增添吸引力
今天,中国机遇正被世界范围人才所认同,来华寻梦的外国专家在不断增多。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更是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敞开胸怀,聚天下之英才,共享中国机遇。中国的安全优势、低生活成本、便利的生活、完善的医疗教育体系等,为外国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为发挥才干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三、外国人才引智工作的实证考察:福建省在闽外国专家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与现实限度
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国创新人才发展体系建设中,外国人才引智工作一直是亟待突破的薄弱环节,外国智力的引进、孵化、使用和涵育缺乏良好的支持和引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拦路虎”,是政府、高校、社会等关注的焦点。
(一)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在闽外国专家队伍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采纳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外国专家的基本信息、对工作的满意度、面临的问题等收集一手资料。
1.调查问卷描述
问卷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分为3个部分,主要包括:外国专家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资水平等;外国专家对福建省人才引智的了解程度以及来闽工作的决定因素,包括“您最看重的工作因素是什么”“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外国专家引智政策”等;外国专家满意度以及获得感,包括“您主要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您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等。
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省内部分高校、企事业外国专家管理人员将问卷发放至在闽外国专家,共回收有效答卷117份。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在闽外国专家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外国专家聘用渠道多,但以宏观的政策吸引为主,用人单位自主作用发挥不强。主要是“网络”渠道了解现单位招聘(25.6%)及“中介、他人介绍”(49.6%),通过“单位自主招聘”未获得较多的关注。
其次,外国专家更加关注环境。从外国专家选定工作因素的角度来看,作为国际流动人才,外国专家更加关注环境因素,即先考虑“环境氛围”(30.7%),而后综合考虑“待遇优厚”(20.5%)、“朋友家人”(16.2%)、“前景好”(12.0%)等因素。
最后,外国专家对来闽工作认可度高。多数的外国专家表示在福建的生活、工作总体上“非常满意”(37.6%)、“相对满意”(45.3%)。在“您主要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方面,外国专家主要面临“语言障碍”(34.2%)、“待遇报酬”(26.5%)。现有后勤保障和福利待遇,比如就医、子女入学等未能很好满足外国专家的预期。
(二)福建省在闽外国专家队伍建设与服务的问卷分析综述
福建在推动人才引智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创举,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是外国人才引智的典型代表。通过以上数据统计,结合前期与部分外国专家的访谈,综合分析得出:
1.科学化的人才引智荐评过程是延揽外国专家在闽工作的制度指引
福建之所以能够有效激活外国人才引智,关键在于制定了多样化的人才荐评机制。例如,福州市发挥人才工作海外合作组织(简称“海合组织”)在外国招才引智中的重大作用,吸引外国人才不断参与城市建设,协同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引进。同时,通过各种人才引进的专项计划,如“榕博会”品牌活动,吸引国内外人才及项目向福州集聚,建立社会化遴选机制。
2.系统化的人才引智示范引领是塑造外国专家来闽氛围的首要因素
重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福建开发人才引智的显著特色。注重综合提升外国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深入实施针对高端人才的“五大引智计划”、10项支持福建自贸区建设出入境政策等政策组合拳,[9]注重建设产业基地,创设科技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创意孵化园等。这些措施吸引了大批外国人才积极投身福建,成为支撑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3.多样化的人才引智队伍建设是提升外国专家满意度的有效保障
福建通过打造复合型人才引智队伍,逐渐推动形成良好态势:第一,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机构,满足外国专家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如福州由外国专家局、市引进人才服务中心、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海西(福州)市场等组成。第二,建立外国人才信息库,完善外国人才交流协会网站,提供“一站式”的电子化服务;第三,充分利用友好城市交流、国际会议、国际贸易等平台,充分发挥海外同乡会、校友会、高校访问学者的作用。[10]
4.多层次的人才引智传承创新是巩固在闽外国专家幸福度的环境优势
通过专题宣传片、文艺展演赛、多媒体平台等多种宣传方式,做好外国人才“来榕第一眼”的宣传工作,创新多层次的人才引智传承。如,外交部通过英文宣传片向世界推介福建,高校通过宣传片如《有福之州 福在师大》,向全球发布人才招募等。福建,作为最绿色的省份,绿色福建,清新福建,正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吸引人才优势,逐步形成发展优势。
(三)福建省在闽外国专家队伍建设与服务的现实限度
近几年,福建引进外国人才工作发展迅速,范围不断扩大,人才集聚效应日渐凸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调查与分析表明,在外国专家聘用规章制度、情感环境和引智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1.现行规章制度与外国专家需求之间的“落差”
引智工作中的制度设计、支持力度、程序规范等仍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外国专家引智工作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表现在:一,外国人才的服务政策还不完善,如居留手续还很繁琐,责任大,时间紧;二,福建外国人才的福利待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保障服务政策,如外国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惠及面小,公共教育资源不足。
2.现有情感环境与外国专家观念之间的“温差”
对于外国专家来说,生活质量、工作环境等环境因素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也是直接影响个人情感体验的。“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然而,当前的文化认同、情感归宿、发展支持创设实际与外国专家的适应需求还存在一定“温差”,[11]还缺少吸引外国专家长期来华交流的语言文化和生活居住环境。[12]
3.现设引智队伍与外国专家结构之间的“偏差”
引智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外国专家的结构,现有人才引智队伍难以满足复合型外国专家结构的发展需求。调研发现:一、外国专家管理、服务机构职能分散,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二、人才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仍有部分单位缺乏可信、可用的信息渠道;三、现有人才服务机构缺乏小语种人才,社会服务机构,如开具健康证的体检中心、医院缺乏英语导诊,市民服务通用软件缺乏多语种功能等。[13]
四、优化在闽外国专家队伍建设与服务的对策思路
为更好促进外国人才引智工作,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引智的政策环境,构建人才引智的培育平台,创新引智人才使用机制,真正让外国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发挥外国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形成发展优势,助推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政策托底:从吸引到服务,优化人才引智政策环境
制度建设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保障。人才引智需要从吸引人才、孵化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多方面着手,形成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和氛围营造,打造国际人才聚集地。
1.引进政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完善有针对性的引智政策:一,对来闽工作的外国人才进行科学分类,突出人才重点,建立覆盖各类别人才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引进海外人才的结构;二,拓展柔性引才手段和方式,吸引外国人才以多种形式开展人才智力服务,鼓励用人主体以多种形式柔性引进人才;三,利用福建的地理优势,拓展人才工作的宽度。探索与外国人才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建立完善外国人才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人才信息发布与供需匹配模式。
2.安居政策
做好引进人才生活保障对吸引外国人才在闽长期工作至关重要。坚持心系人才,精准服务,探索人才引智“一站式”服务模式。首先,充分借鉴国际大都市出入境政策,提升人才居留的手续简化、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14]进一步完善重大贡献专家的居留政策。其次,对外国专家在闽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子女入学、购房等市民待遇提供便民服务,以信息化、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市场提升服务水平,[15]让外国专家心底里把福建当作“第二故乡”,增加在政策体系以外留住人才的吸引力,制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设立人才服务窗口,配备专员。
(二)人才培育:从荐评到传承,构建人才引智孵化机制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需要发挥外才和内才的结合作用,构建“以老带新”人才孵化模式,做好人才培育工程:一、积极引导企业探索同行业上下游产业对接专业人才的方式,提供创新与发展的交流协作新平台,加强孵化器、创业园、示范区、外国专家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二、实现对海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有效对接和联系,提升成果对接,高效推动创新合作项目、高端人才落地孵化;三、提高引智成果转化率和辐射带动效益,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充分发挥引智成果的辐射作用。
(三)平台建设:从借力到汇智,创新人才引智使用机制
要使外国人才引智工作发挥更好效能,需要为人才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因此,需要加快改革外国人才使用机制,为外国专家搭台筑台,进一步拓宽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借力汇智,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一是有序发挥外国人才在科研任务、智库建设、文化传播中的促进作用,传播好中国故事;二是推进在外国的人才基地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在外国设立研发机构、产业化基地,促进就地发挥人才本土优势;三是发挥用人单位在外国专家使用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用人单位广开渠道,灵活使用外国专家,鼓励对外国专家实行目标薪酬、协议薪酬等。
(四)合作共赢:从礼敬到示范,形塑人才引智涵育机制
实现人才引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涵育,需要营造文化氛围,形塑人才引智的涵育机制: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现一批、筛选一批、宣传一批引智工作典型事例和优秀外国专家事迹。如编印外国专家成果集,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向社会各界宣传我省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成果、典型经验,树立积极学习外国创新理念、先进技术、优秀文化的舆论导向;[16]其次,以社会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呈现引智文化,以宣传引智成果。举办“外国人看福建”的征文、摄影比赛活动和座谈会,以外国专家独特的视角,向世界介绍福建的风情与魅力,激发外国专家人士对福建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