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艺术扎染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以管兰生扎染作品为例
2022-11-21谷五兰
谷五兰 刘 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8)
一、传统扎染工艺
纺织面料的染色技术扎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称之为绞缬、扎缬,防止染色和着色是缬的核心。扎染技艺可分为捆扎和染色两个步骤。[1]使用绳、线、条状物等材料,对纺织品进行捆绑、缝合、束缚、钳夹等多种方式处理后上色,使被捆扎的地方保持原来的颜色,而对未被捆扎的部分进行染色。[2]纺织品捆扎得越紧,防止染色的效果就越好,从而形成不同亮度、色彩的印染作品。纺织品既可以染成有规律的图案和纹理,又可以通过多次捆扎、多次重复染色染出复杂图形及多种色彩。扎染的特点是将纺织品用线捆绞扎绑后,再进行染色。捆绞扎绑有上百种的技法,其变化各有特色。[3]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相同手法捆扎出来的花,即便是成百上千朵,在染色后都呈现出不同的样貌,这是机器无法做到的。
蓝色和白色是扎染的主要色调,这两种颜色所形成的对比,既有稚拙古朴的韵味,又有“青花瓷”的雅致之美,平静与包容在扎染这一古老的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我国传统扎染艺术的现状
我国各民族传统扎染艺术门类繁多,异彩纷呈。各地都有扎染文化的印迹,其技艺也经历千年风雨传承至今。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扎染艺术迎来了可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结合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各自的传统染织艺术的文化、艺术价值。比如,云南、贵州一带少数民族的蜡染艺术,特色鲜明、图案精美、画面构图饱满、纹样细腻。其素材来源于自然纹样,从图样的形式上,我们能看出其民族历史演变的痕迹。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在今天,通过产业化平台为世人所熟知。宽松的经济环境,良好的扶持政策,为传统扎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仅有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还不足以使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新生。那么如何才能传承和创新这项传统艺术呢?通过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借助现代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让民间传统扎染手工艺人能够抛开生存的后顾之忧,一门心思进行古老技艺的再现和保护,对文化传承功不可没。但目前,各地各民族传统扎染艺术,仍然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生产的初级层次,技艺的进步和创新这一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艺术家或者艺术门类要进行创造性的革新和改变,就是为了使人们在精神或者观感上获得更大的、更广阔的、更自由的释放空间。从技艺上说,技艺的创新是为客观事物寻求和探究一种新的方法和规律;从艺术上讲,则是追求艺术和精神领域的一种新的物质再现。
三、扎染工艺技术的创新
技术的创新是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4]如今扎染工艺在全世界都有传承发展,并各具特色,不管是蜡染、夹染还是绞(扎)染,都是传承悠远,技艺精湛。无论怎样的描述,都跳不出对一种民间工艺品的认识和理解范围,其市场价格也同样受到限制。而管兰生教授的染缬艺术作品则跳出了单一扎染工艺的束缚,在继承和发扬多种扎染技艺的基础上,根据创作的需要,研究和开发了新的扎染技术形式。他以绞(扎)染为主,结合了夹染的技术手段,并根据中国画中的泼墨手法,以煮沸的颜料泼在布上进行上色,即泼染手法;在进行某些局部细节的后期精细表现时,则以针管注射颜料的方式实现,即注染技艺。管兰生教授对各种传统扎染技艺和创新技术的综合运用,使他的作品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层次。其独特的染色线转印染技法,则能把树叶、花瓣细微的叶(花)脉表现的纤毫毕现,这就是艺术家对技艺创新的极致追求的最佳体现。
四、扎染工艺色彩的创新
在民间传统艺术作品中,扎染作品单一的色彩反映着少数民族对美朴素而含蓄的表达,有的单色扎染技术,则通过对浸染技术的精确控制,以多重染色的形式呈现单一色相不同的明度。但是管兰生教授扎染作品的色彩运用,则并不拘泥于传统染色色彩运用的模式,而是根据创作主题决定色彩的运用,如作品《冷月》,就以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形式表现,色彩淡雅,层次丰富,以淡色染料的自然浸染把月色照映下的树影、孤鸦孤寂清冷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作品,管兰生教授用扎染的民间艺术特色来表现,从民间艺术家的角度和心理选色和用色,天马行空,不拘常规,以近乎于大自然原有的色彩和色调,表达艺术家内心真挚、热烈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其间融合了西方油画和民间绘画醒目的绚丽色彩为作品注入勃勃生机,给人以亲切,纯真的感觉。作品《浸露》就是运用这种配色方法,作者并没有刻意地追求所谓文人的超凡脱俗和格调的高雅,给人一种清晨置身百花争艳之花园中的感觉,那清晨的鲜花是如此的清香,引得蝶儿上下翻飞,那晶莹的露珠似乎将要染湿你的衣襟。整幅作品浓烈而直接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却不带半点世俗的浮华。
五、扎染作品创作题材的创新
管兰生教授扎染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上,不是单一的地区民间传统装饰图案的扎染再现。管兰生教授本是中国画专业出身,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和极高的审美水平,他把中国画的表现题材引入扎染画中,并加以发扬。在他的扎染画中,有花鸟,有山水,同时还有丝绸之路文化中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题材,当然也少不了扎染本身的民间装饰题材的表现。题材上的极大丰富,拓宽了其扎染画的表现手法及创作领域。[6]他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的作品,就是其最擅长的花鸟作品,以中国画的选材模式,扎染的技法表现,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获得我国美术界的高度认可。他在对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扎染再现中,打破传统壁画较严谨的铁线描构图形式,并不刻意追求线条的秀劲流畅,而是用扎绞的技巧淡化壁画造型元素对轮廓线的依赖,以浸染的效果自然体现出型与型之间的关系,使得画中形象呈现出独特的潇洒飘逸和自然和谐之美。
从管兰生教授技术创新而创立“扎染画”这一新画种来看,技术创新对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新的艺术形式的开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实不管是哪种文化艺术门类,都是艺术家对当时科学和艺术发展共同作用后内心体会的完整体现,均具有技术创新和艺术创新相互渗透的特点。
六、对传统艺术进行工艺创新的思考
近年来扎染作品,商业价值呈上升趋势,使用价值也不断提升。
扎染作品既是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手工艺品,又是一代一代传授和继承的手工艺,它的创造者是这件艺术品的作者。从这一点来看,扎染是一项传承和创新的作品,是艺术家再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的作品,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和活力。从扎染个体的角度来看,由于扎染者创作理念不同,他们的想法、状态以及制作材料的选择,选择后图案的设计和染色过程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每件扎染作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制作者艺术理念和思想的再现与表达。
(一)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的作用
当下,谈到传统艺术创作的发展和出路,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认为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有人认为应该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道路。两种观点都可行,也都是当下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这仅是在形式和思路上的观点,在实际的应用中,则流于形式。思潮与风格,更多的是对创作思路、形式的影响,在事物发展中,偏向于“做什么?”的问题。而对于以扎染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艺术来讲,如何创新?怎么创新?在“做什么”的问题上,其实选择哪种观点都可以,这符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观念。在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固守传统已不可取,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在谈到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科学技术对艺术创造的推动和帮助,而且这是不能忽视的。简而言之,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推动,艺术家很难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管兰生教授的扎染画,就是在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在工艺、色彩、创作素材等技术层面上的钻研和探索,更新了扎染技法,拓宽了表现范围,提升了手工扎染的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融汇中西绘画的优点,升华传统民间手工艺术的境界,开创了一个新的绘画门类。
(二)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的意义
管兰生扎染画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中西画风相结合的独特染绘形式。他的扎染画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近几年,通过中美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以及作为世界铁道大会的礼品,取得了国际性的影响,获得不同国家人民的喜爱,并在我国艺术界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画作中对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的不断追求分析,其画作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出对民族民间艺术积极地探索创新意识,把技术革新升华为文化艺术的成功创新的重要意义。
比如,现代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云技术集成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它们组成一个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使用,灵活便利,这为传统艺术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传播提供了平台,而且这种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点对点传播效率高。同时这也为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宣传平台,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