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特展需关照社会现实问题
——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为例

2022-11-21王树金

东南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特展策展博物馆

王树金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广东深圳 518118)

内容提要:博物馆作为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公益机构,举办特展需要关照社会现实问题,着眼服务当下社会大众。若此,展览的选题、设计、宣传推广等各种工作都需要紧紧围绕展览主题进行策划与实施。2020年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借助大胆创意的艺术设计、宣传教育方式,唤醒当今社会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寻求缓解快节奏生活压力的途径。这种关注当今社会问题的展览题材,彰显了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为博物馆特展的策划和实施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和成功的经验借鉴。

当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类型中最受关注的当数以时间短、规模小为特征的特展。特展因灵活性与短时效应,在题材与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博物馆可以策划和实施与当今社会问题相关的主题,以回应社会需要。2020年10月15日—2021年1月15日,湖南省博物馆联合11家文博单位共同主办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以下简称“宋朝人慢生活展”),是针对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身心疲惫这一社会现实而举办的原创主题特展。此展探索将“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意设计与体验活动,让观众在欣赏展品中感悟人生,对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品质与生活理念具有启迪、点化的作用。此展的策划与实施,可以说是湖南省博物馆原创展览的又一次新尝试与自我突破,为业界探索特展选题、创新表达方式、反思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一、观照社会现实,彰显博物馆新时代责任和使命

浙江大学严建强教授提出,“特展的短时效性以及相对独立的选题,使它得以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涉及更广泛的社会话题,从而扮演更多样化的角色”;可以“辐射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及时呼应社会活动与事件,关注更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促进族群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反映先锋观念与前沿的学术成果,参与时政与社会敏感话题的讨论”。但我国博物馆特展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展览通常建立在现存的藏品基础上,主动介入社会生活尤其是讨论重大社会问题而专门征集并举办的特展非常罕见。从特展内容方面看,精英人物、重大的正面事件、辉煌的文明业绩等为主体内容;反映社会现实、讨论社会问题、开展社会批评的题材很少。特展在对博物馆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方面,更多地发挥了强化而非拓展的作用[1]。

高质量的特展需要利用博物馆具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特质,探索新颖的展览题材,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展览,让文物解读富于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作用。博物馆应充分利用特展的短时效应,创新策展理念,拓展策展思路,选择观照当今社会问题的题材进行构思和策划,设计出能让观众形成认同感、产生不同观展感受的特展,以丰富博物馆展览的内涵。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New Approaches,New Publics),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对其阐释说明:为了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博物馆必须开创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式[2]。博物馆选择观照社会问题的题材举办特展,无疑与时代的要求和博物馆人的社会责任一致。只有超越对不同历史时期文物的表面观察,深入到社会内部揭示文物所蕴藏的现实意义,才能沟通当代与历史,履行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社会教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让文物“活起来”和“让文物说话”,为新时期如何开展文物展览工作提出了可遵循的新要求。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的讲话中提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3]博物馆特展工作的使命之一是通过传播文物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发挥教化和启示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美好事物的阐释,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功能。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虽然物质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但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紧张”“抑郁”成为现代人的困扰。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问题,博物馆应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通过策划相关题材的特展,引导人们在工作之余效仿古人,放慢匆忙的脚步,放松紧张的心情,合理利用业余时间,调整生活方式,从而提升幸福指数。

2019年5月18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主旨发言中提出:“从公众需求层面上,博物馆要进一步增强在凝聚文化认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能力,使博物馆切实成为引领高质量生活的新助力。”[4]博物馆是颐养性情、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的重要场所,应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追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自我完善等方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如,博物馆可探索将“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展览、教育活动等方式融入当今生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此外,有实践显示,博物馆、美术馆能够在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心理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

从博物馆自身职能来说,传统的收藏、研究、展示、传播功能也随着社会发展有了新的拓展。随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变化,观众利用博物馆的方式日趋多元化,博物馆逐渐被赋予“休闲场所”的标签。在国内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和文旅融合政策逐步推行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成为博物馆人正在面对的重要问题[5]。

综上,湖南省博物馆力图通过策划文物特展,体现古人的慢生活,并引导大众缓解心理压力。纵观中国历史,最能体现古人慢生活特色的无疑就是宋朝。众所周知,宋朝文人的兼济之志与独善之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统一。儒家的平和谦恭、道家的清净自然、佛家的明心见性,使宋朝文人大多能表现从容气度,淡泊权力与财富,重视生活的品味与情趣,明确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鉴于此,湖南省博物馆推出以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为题材的特展。

二、聚焦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各层级紧扣“慢生活”

选择好题材,把握好主题,围绕主题向观众讲述故事并突出策展意图,是博物馆需要思考与明确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陆续举办了较多关于宋朝文物的展览,以涉及历史、文化、人物或某一类器物的展览较多。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006年底举办的“大观——北宋书画、汝窑、宋版图画特展”,展品除院藏外,还借展了大陆博物馆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博物馆的多件精品,是一个典型的宋朝稀世珍品献宝展,社会影响很大。浙江省博物馆在宋文化、宋代历史方面连续策划了较多特展,如2015年举办了“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2019年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了“东方生活美学展”,主题结构为“香:一枝红艳露凝香”“闻:此曲只应天上有”“味:人间有味是清欢”“意:忘忧清乐在枰棋”;2019年还举办了“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同年底举办了“最忆是江南·湖州凡石桥宋元遗址出土文物展”。此外,还有广东鸦片战争博物馆2019年举办的“简约艺术——宋代瓷器精品文物展”,深圳博物馆2020年举办的“茶瓯香鼎话清闲——宋瓷与宋人的社会生活”,上海博物馆2020年举办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以及四川宋瓷博物馆常设展览“宋韵——瓷器背后的宋代生活”、四川彭州市博物馆常设展览“彭州历代窖藏文物精品展”等。

这些从不同视角、不同主题举办的展览,反映了宋朝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为湖南省博物馆展览的策划提供了宝贵经验。但以上展览的主题、切入视角基本没有突破传统题材,进而观照社会现实问题。因此,湖南省博物馆策展团队以展示宋朝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方式为视角,策划了“宋朝人慢生活展”,以期引导现代人学习宋朝文人雅士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策展团队聚焦展览主题,在展标、展览框架结构与各级标题、文字说明等方面,注重彼此的对应性、关联性,做到相互呼应、支撑和关联。如主展标“闲来弄风雅”的“闲”与副展标“宋朝人慢生活镜像”的“慢”相互呼应,而且主副展标意境统一。“前言”“结语”注重与展览主题、展标呼应;单元标题依次为“晴窗抚琴”“信手弈棋”“挥毫作书”“兴起作画”“品茶论道”“把酒临风”“折枝插花”“燕居焚香”“玩古清赏”,表达出“闲”“慢”“雅”的特点与意境,同时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以呼应副标题的“镜像”。文字说明不在文物本体的描述,也刻意忽略与主题关联较少的工艺、艺术、历史价值等信息,而是紧扣“闲”与“慢”的基调,着重反映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

如何体现展览主题,最直接的物证就是展品。因此,展品的针对性甄选尤为重要。内容策划团队首先全面了解宋朝考古发掘成就,广泛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借鉴以宋朝历史、文化、艺术、人物等为题材的相关陈列展览,围绕“慢生活”主题,挑选了八十余件/套文物。展品选择紧扣每一单元主题需求,综合考虑造型美、品种多、代表性典型,不求堆砌,以达到展示文人生活雅趣与乐观生活态度为宗旨。如策展团队在第一单元“晴窗抚琴”,选用湖南省博物馆藏“万壑松风”琴,置于宋式琴桌展台,配合优雅深邃的古琴音乐,展示宋朝文人“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清高而诗意的生活方式;在第二单元“信手弈棋”,选择了一组棋子、一件棋罐,展现了宋朝文人何以“忘忧清乐在枰棋”;在第三单元“挥毫作书”,挑选了一套文房工具与一件陆游自书诗卷,反映宋朝文人如何沉浸在笔墨纸砚的小小天地,抒写对社稷的担忧、对生命的理解或对万物的欣赏;在第四单元“兴起作画”,通过一组山水画、一组花鸟图,展现了宋朝文人“寓兴于画”“自娱于其间”的心态,以及通过作画于纷扰的世俗中暂时忘却烦恼获得解脱;在第五单元“品茶论道”,借助一套完整的茶具组合,揭示茶先苦后甜的物性与宋朝文人的人生际遇、品性有着天然的契合;在第六单元“把酒临风”,通过一套完整的酒具和食具组合,展示宋朝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不求酣醉只求清趣的士风雅韵;在第七单元“折枝插花”,选取宋朝花瓶、花盆等几件实物,讲述文人闲暇之余喜爱瓶插花卉的风雅之事,反映了“留花一住春当归,不如折插瓶中看”的审美风尚;在第八单元“燕居焚香”,通过展示宋朝熏炉、香炉两类实物,反映文人喜爱以香为伴的恬静生活,折射出他们风雅谦恭的修养和人格;在第九单元“玩古清赏”,以宋朝复古礼器为引子,通过少量宋仿古器,突出其造型、纹饰等方面的仿古与创新,彰显时人好古清赏的审美情趣。

三、艺术设计大胆,以现代简约风传递宋朝风雅

一个好的主题特展如何提升观众兴趣,让观众有惊喜、意外之感,获得体验与感悟?观众因群体、文化背景等诸多个体差异,对展览的接受、认知与评判程度有所不同。每一位观众对展览都有自己的期待与想象,展览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策展团队必须整体把握展览内容策划、艺术设计等。为了保证展示效果,艺术设计人员与策展团队多次沟通交流,厘清展览的主题、结构和选用展品的意图。策展团队积极提供各种文物、图像资料供艺术设计人员寻找灵感,协助其准确地把握展览主题思想,力求最终完美呈现展览的策展理念。

“宋朝人慢生活展”旨在为观众营造一个没有讲解的、安静的、可以闲庭信步的观展环境。艺术设计师确定以现代简约风设计,对各种宋朝元素进行大胆简化抽象处理。在空间规划上,通过对内容方案的解读和思考,借助高低错落的屋檐、白墙分割空间,用洞门、地台等要素增强空间层次,对整体九个复原场景进行有所侧重的规划。在展线设置上,突破以往横平竖直的传统做法,采用相对柔和的曲线,同时为了优化观众的观展体验,合理安排展示节奏,着重凸显琴、棋、书、茶、花几个部分。例如在“挥毫作书”“兴起作画”部分,采用造型简朴的格栅门抽象组合,既与之前的展示进行空间分隔,又可以对文房书法展品形成视觉上的引导。

展览现代简约风的表达不仅体现在展厅整体视觉的大面积留白,而且始终贯穿到每一个展柜、展台、托台支架、盆景等辅助展品中。博物馆的展具设计越来越重要,易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也日益重要[6]。因此,为更好地烘托展品,根据文物的不同功能,定制了琴桌、棋案、画架、茶几等具象化宋式家具作展台、托架,高低错落之间增添了展柜内的空间层次。在展具材料上,选择白蜡木制作各式展托,选择蝉翼纹亚麻作为展柜内外垂幔材料。如“晴窗抚琴”“信手弈棋”“品茶论道”“折枝插花”“燕居焚香”部分的辅助背景,采用纱幔代替传统背板,把五代《重屏会棋图》、宋《听琴图》等古画丝印在纱幔上(彩插八∶1),少量的诗词绘画以淡雅色调融入纱幔,增添了宋式简约唯美的效果,给观众带来舒适愉悦的参观体验。

当下,观众参观博物馆已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吸收策展团队精心组织的知识,而是包含了感觉、智性、审美、社教等多方面的综合体验[7]。策展团队在重点展示文物旁边的非主参观路线上,结合宋朝文人的雅趣生活方式,专门设置了古琴、围棋、茶具、花器、香具等,打造一个可以全面调动视、听、触、味、嗅觉的多感官体验场所:视觉上,除文物与辅助展品之外,策展团队增加了点茶流程与隔火熏香的动画演示、点茶真人秀表演和插花现场表演等;听觉上,除了全程以古琴音乐为背景外,还有志愿者定时定点弹奏古琴;触觉上,观众可以对弈下棋,古琴爱好者可以抚琴自弹;味觉上,观众可以现场品尝点茶;嗅觉上,观众可以在焚香部分闻到幽香。这样将多感官、多模式的体验融入展品、活动及媒体中,有助于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趣,使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的观众完全投入体验并乐在其中[8]。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可以引导观众与宋朝文人雅士进行一次心灵上的对话,当代简约风与宋朝文人崇尚简约之风遥相呼应,拉近了展览与观众的距离,形成古今相互呼应式的“镜像”对照,借此提醒当下为世情所扰、快生活节奏的人们,放慢匆忙的脚步,放松紧张的心情,学习宋朝文人热爱生活、回归自然、追求生活的品质,培养优雅的心性,建立纯净的友情,从而达到提升幸福指数的目的。观众的体验区也是休息区、现场教育活动开展区和打卡拍照区,并且与展品观摩区相邻,彼此十分融洽地穿插其中,营造了亲切的观展、互动与体验的氛围。总之,“宋朝人慢生活展”以生活化、慢节奏的艺术设计,为观众带来一场美学盛宴,一时间展馆成了“网红打卡地”。

四、宣传教育推广,线上线下联动增强观展体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如何为特展开展宣传推广、教育活动,达到吸引观众参观、体验展览的目的,是博物馆特展策划和实施面临的新问题。在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下,让观众在限票、限人以及加强各种防疫手段等要求下参观博物馆,无疑为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宣传工作增添了难度。观众体验活动受限,也将直接影响观众的参观满意度。湖南省博物馆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宋朝人慢生活展”在宣传推广与教育活动的形式上加强了两者之间的配合。

此展在对外宣传策划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可以说每一次宣传推广活动也是一次教育体验活动。例如,国风味十足的宣传片本就足够引起观众对展览的好奇心,加之展厅内举办的“‘宋风·雅集’全民慢生活公益宣传系列活动”,不仅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宋朝人慢生活的展示、体验,同时通过网上直播,吸引了近二百万网友实时观看并参与互动,大大提高了策展初衷的宣传推广,为广大网友普及了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再如,湖南省博物馆联合湖南省围棋协会举办的“少年围棋段位赛”“围棋大师指导赛”等,不仅宣传了展览和宋朝围棋文化,也提高了很多围棋爱好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一次中国围棋文化的教育活动。

为了让现场观众更好地体验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策展团队紧扣展览主题策划了系列特色教育活动。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馆内的教育人员、志愿者在弹琴、点茶、焚香等场地,每日定时定点进行现场展演,直观形象地向观众展示宋朝文人的优雅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问询和参与体验。为了使更多青少年容易理解宋朝文人的优雅生活,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中心与学校合作举办了两场馆校合作现场体验课与线上公开课程,几乎覆盖全年龄段的受众。展览的现场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到网上,网民可同步参与线上体验,因此,每一个教育活动也是一次展览成功的宣传推广。

由于防疫要求而使展览限流,湖南省博物馆为了让更多公众可以在线上感受宋朝人的慢生活方式,依据真实展厅环境,采用高速数据传输(high data rate,HDR)技术实景拍摄并制作了一套架构于Web的高品质全景虚拟数字展览(彩插八∶2),使网站能够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终端兼容,在线提供展厅360°实景参观、重点展品高清图片赏析、中文语音讲解、视频观看等内容;在功能上,可实现地图雷达虚拟全景游览,自由切换展厅浏览热点,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模式下配合VR眼镜,还能够让观众获得沉浸式虚拟在线游览体验,观众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语音导览系统点击量达五万余次。全景虚拟数字展览上线以来,“VR展厅”栏目成为官方网站的热点栏目,获得了网友的一致赞誉。“腾讯网”发文将之与元宇宙技术、场景相关联,文中这样评论:“湖南省博物馆则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再现了宋朝人的‘慢生活’。伴着悠扬的古琴乐曲,游客可以同宋朝文人雅士游山玩水、赏花饮酒。”[9]

展览期间,展览通过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报道:开展网络直播3场,观看量高达650多万人次;微博发布信息64条,阅读量近250万次;微信推送信息16条,阅读量近20万余次。为因疫情问题而不能到馆实地观看展览的公众提供了另一番线上体验。

总体上,观众在线下线上观展后感触很多,可以通过观众留言窥见一斑。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中写道:“希望以后也可以过上这种风雅生活。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位网友留言:“现在的社会处于一种快节奏的状态,太浮躁了,很少会有人再为一朵花的盛开而驻足,很少会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心意封存于信中寄去远方,很少有人愿意等待。殊不知,只有慢下来才能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我不喜欢这浮躁的社会,我只想慢下来体验生活。”

五、结语

博物馆特展的选题和实施既要服务于当今社会,也要以关注当今社会问题为着眼点,为“让文物活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相应的努力。“宋朝人慢生活展”的策划与实施,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生活,借力于艺术设计的大胆创意、灵活多变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新媒体手段线上沉浸式体验,旨在通过展览唤起当今社会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寻求缓解快节奏生活压力的途径。展览为博物馆特展的策划和实施提供了借鉴经验,是探索新的策展题材、创新展览表达方式的一种尝试。

猜你喜欢

特展策展博物馆
新春特展《笔筒文化耀古今》在客博开展
“其命维新——常州博物馆藏20世纪绘画特展”第一期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博物馆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特展的草莽时代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