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2022-11-21陈燕
陈 燕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能否稳定发展,需要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一直是就业的主体,其就业创业意识决定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现有的就业制度具有双向选择的特点,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仍然将有“编制”的工作作为理想工作,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降低了就业率。因此,要先转变学生的就业观,使其懂得顺应社会发展局势,让就业和毕业实现衔接,尽可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创业的实践当中,能够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一、课程思政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即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种专业课程共同开展,达成一种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这种教育理念正被广泛应用。整体来看,在各种课程日常教学阶段,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所有教学活动当中,融合教学目标,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要健全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加强实际技能教学,课程思政需要满足育才和树人的要求。经过认真解读,课程思政属于全新的思政工作理念,和思想政治课程存在差异,各类课程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挖掘思政资源,将思政内容引入专业课程之中,达到思政教育效果。在教学实施阶段,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可以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思政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涉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等内容,大幅度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1]。
二、课程思政在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中的优势
(一)课程思政更加重视对创业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转变传统人才观,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思想被束缚,做事往往循规蹈矩,但是缺乏冒险精神,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具备创业心理品质。
高职学生尽早形成就业创业意识,对大学阶段的学习与规划有一定的好处,从新生入学时,就已经开始培养就业创业意识。通常情况下,就业创业指导是专门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展开的,开设时间较晚,课时有限,教学效果差,导致学生出现焦虑心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让高职学生对就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未来发展形势,培养自身的就业优势。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以历史经验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育层面,要注重政策引导与理论感化,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并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包括就业前景、创业方向与创业政策等方面,以此为切入点,融合思想理论内容、拓展思政教育内涵、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让课程教育更具前瞻性,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方针政策,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信念。就业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职业认知,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脚踏实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2]。
(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更加鲜明多样
课程内容要不断随着形势的变化做出改变,根据时代变化,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发展规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与重要理论给予耐心解答。比如,贫富差距、资源环境、收入分配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运用理论进行思考,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加强了说服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时间较晚
高职学生在创业阶段,自主创业为主要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创业教育缺位与脱节的问题、市场的问题等。经调查发现,学生创业所具备的素质和“课程思政”所包含的德育元素息息相关,特别是敬业意识与法制意识层面。
在当前的大众创业背景下,仍有一些高职院校未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高职毕业生开办的小型企业,学校要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并将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系统之中。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需要落实的重要内容,并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种导向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认为上学只是为了工作,混淆了学业与创业。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当经验与知识同时具备时,创业成功率可以大大提高,不要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当自身能力不足时,需要虚心学习,积极丰富与发展自己。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
课程的本质是要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本质原因是岗位需求和教育供给不配套。所以一定要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原因在于缺乏技能,没有科学的技能研究方法,而通过教育水平进行衡量,经过多年发展与实践,从职业的角度分析教育水平匹配问题[3]。
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太过单一,没有关于企业管理、财务、法规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创业阶段发生问题,造成创业失败。缺乏思想政治修养会引发价值观偏离,由于法律意识薄弱,学生容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签署不合理的劳动合同,超长工作时间等问题,难以在需要的时候保护自己。
课程设置标准属于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的方方面面,任何高职院校课程标准都有一定的差异,标准内涵不统一。要兼顾创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财务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升课程质量。
(三)培养理念较为落后
长时间以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是分开的,引发两种状况:一是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固化,被定为单纯的就业指导教育,只讲授专业知识,没有让学生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缺少价值引导。二是思政教师不熟悉就业创业内容,在教学阶段没能调动大学生就业创业热情,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形成,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难以做出专业化指导。这种情况造成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从而影响学生的创业发展。
目前,创业同质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存在高职学生创业知识面狭窄的情况,平时学习的内容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模式的教学,妨碍了整体知识的掌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眼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发展,在创业激情的驱动下,一些学生在未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草率行事[4]。
(四)师资团队不够完善
教师是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高职院校教师也在不断实践,但一些教师明显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在认知层面、专项操作层,出现一定偏差。在创建教师团队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严重短缺,一些学校组织创业师资培训,师资队伍结构不健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创业指导教师要具备心理学、课程思政、职业规划等专业知识。一些教师拥有较高的创业理论素养,但创业经验不足,创业实践与创业理论脱节,达不到较好的培养效果。创业专家虽然创业经验丰富,但未经过系统的创业理论学习,再加上时间紧张,无法长时间分享创业经验,上述问题都影响着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要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注重创业意识教育,解决实际的创业问题,为高职学生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课程思政在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中的策略分析
(一)在课程思政中贯穿就业创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的职责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借助创业指导课程,使其对创业有良好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另外,高职院校须认识到思政元素与创业就业课程的关联性,通过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得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要适应社会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材当中,通过建设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在课程思政过程中,要不断渗透与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将重点放在理论讲授,忽视课堂讨论和情境模拟,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需要改变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加强课堂效果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理论知识引入教育素材中,提高课程的时代感和新颖性。要根据课程要求,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要注重创新教学手段。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变得更为方便,在教学阶段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社交软件中适时推送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安排网上讨论环节,创建网络课堂模式,打破课堂授课的时空束缚。要强化校企联合,丰富实践内容[5]。
(二)利用课程思政改革就业创业教学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中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确定、能力培养、创业政策等方面。在课程思政理念影响下,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进行结合,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确立职业目标过程中,合理引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统一社会与个人价值,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大国工匠精神。要锤炼学生的高尚品质,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具备优良品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要创建科学的制度,高职院校要充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课程思政有深刻的理解。经过顶层设计,制定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教研室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并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使就业创业教学更为具体和规范化。
(三)加强政治引导转变就业创业教学理念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加强育人意识,在课程教学阶段引入思想政治元素,要充分掌握思政工作规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党的政策和理论成果,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理论水平和道德水准。能够根据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内容,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合理运用新理论、新知识,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应用课程思政扩大就业创业师资团队
课程思政能否取得实效,就业创业教师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创建多层次的教师发展机制,以各种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政治意识、法律意识与底线意识。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
高质量的工作不能脱离高效的监督管理,对于就业创业教师的评价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要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了解教师的授课状态,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起到促进作用。要合理改革评教环节,客观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让学生提出反馈意见,教师要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出整改。在学生考核层面,改变旧的考核形式,重视动态评价,比如,课堂提问、考试测试、问卷发放等方式,还要在考核内容中加入思想政治内容,加强考评的效果与说服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要为自身进行社会化转变做出努力,以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坚持政治引领,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引入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方式;做好课程改革,优化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育人阵地。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逐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方法和过硬的技能,从容地应对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