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构建研究

2022-11-21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技能

赵 卫

中国发展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走现代化道路,必须加强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核心要义就是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匠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精心打磨,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与完美,是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细节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理念。在新时代,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是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价值观的体现。从本质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包含着敬业、专注、创新等优秀价值观念在内的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精神追求[1]。

一、新时代呼吁工匠精神

新时期,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包括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匠人追求,专注坚守、协同合作的匠心追求,敬业乐业、厚德载物的匠德追求。匠人技艺是工匠精神的基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使工匠拥有高超的技艺;匠心是工匠精神的基石,专注于坚守,协同合作使工匠拥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匠德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敬业乐业、厚德载物使工匠具备高尚的事业追求[2]。

(一)发挥引领作用,体现社会时代风貌

由于机制、环境、教育、文化、市场等层面原因的影响,当今社会在形成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舆论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批高素质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我们每个从业者认真宣传、积极引导、弘扬工匠精神,把自己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工作激情,谱写新的时代乐章。

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速创建创新型国家”,要将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进行常态化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守真求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浓厚氛围,加大对工匠理念、工匠事迹、工匠精神的宣传,引导社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道德标准,在全社会要树立起“认同高素质技能人才、尊重高素质技能人才、争当高级技能人才”良好价值观,创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家向工匠、劳模学习,激发大家认真研究新技术、练习新技能、争当好工匠的内在动力,专心做好每件事,认真练就真功夫,创造更多价值。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历史交会期,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工匠有荣誉感、成就感,让专注、敬业、奉献、创新的精神成为大家的价值追求,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新时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绽放璀璨光芒。

(二)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技术飞速发展与应用,以新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技术应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这类行业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对从事其行业的人员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需求也很高,同时也要求其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普及,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呈正向增长状态,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时我国经济还面临着供给影响、需求减弱、预期转弱等压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只有掌握较高技术技能水平、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进而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追求卓越,可以让学生在近千万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在就业竞争中找到优质的岗位。同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优秀品质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也有较大的帮助。

(三)找准培育路径,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都需要大国工匠,必须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和发展的紧要关头,具有较高手工艺的人才一直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力量,支撑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需要大量技术技能过硬、德艺双馨的技术工人与能工巧匠。

2013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夯实党建工作为基础、凝聚团队为主线、服务群众为导向,围绕公司核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居民客户优质服务工程”建设中;在“中国梦·国网情”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上;在迎峰度夏“保安全、保稳定、保优质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广大党员发扬了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带领广大群众,在各类重大保电、优质服务、反窃电降损、营业普查、采集系统建设等工作中,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肩负着培养国家和社会优秀技术人员和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重任,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习平台与工匠培育平台,将培育工匠精神的要求融入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中,营造尊崇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落实落细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备较高素质、较强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二、构建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肩负着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职责。从目前职业教育的功能看,职业院校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可以从四个维度推进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落地生根。在学校里进行工匠精神的传播和培养,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在思政课、专业课中融入工匠精神,推动工匠精神进课堂;组织编写专门教材和教育宣传手册,形成多元化的教材培养体系; 全面推进工匠精神进社团,塑造工匠人才培养网络图。

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对精湛工艺的追求、对专业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3]。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启蒙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专业教师的亲身示范,培养学生职业情感,通过实践锻炼职业意志,把握和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推动工匠精神进校园,传承淬炼工匠心

高职院校既是培养工匠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把工匠精神与学校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传统技艺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核来塑造具有“匠心”精神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有机融入工匠文化,培养技艺精湛、追求完美、底蕴深厚的能工巧匠,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学生,促进工匠精神培养。

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文化,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标语、展板进行宣传,在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建筑物中融入职业元素,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宣传工匠精神。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色打造了“工匠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景观,以劳模、先进为榜样弘扬工匠精神。例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内精心打造了集展示、教育、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工匠文化廊,采用艺术亭廊、人物浮雕、景观小品、宣传布景、经典名言相结合的形式,人物浮雕选取了李冰、毕昇、鲁班、张衡等古代巨匠,以及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时传祥、孙家栋、袁隆平、钟南山等近现代杰出人物和行业领军人,通过立体浮雕的方式再现人物风采和突出贡献,展示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先进事迹,让学生漫步于艺术与美景的长廊中感悟工匠精神,塑造优秀职业品质。

最后,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将工匠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能工巧匠。定期邀请工匠大师来校开展大师讲堂与沙龙等系列活动,将技艺传承、推广交流落到实处,让学生近距离感悟学习“工匠精神” ,让工匠精神真正“进”校园。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2年开始借助地方非遗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育人理念,搭建非遗文化育人平台,打造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文化育人模式导入匠人匠心、德技并修的理念,着力于打造特色专业,构架非遗课程体系、挖掘地域优势资源、开辟创新创业路径,坚持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16年起开设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与创新班,由非遗大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设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大师亲自授课亲传技艺,累计培养学徒近200名,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传·学·研·创”四维一体的非遗文化育人模式。

(二)推动工匠精神进课堂,提升匠心内动力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思政课、专业课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度结合,使学生更加具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自我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关键课程”之外,还要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中,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紧密结合起来,即以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为主,结合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活动,把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强调的工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大学生专业素养的融通过程需要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即二者融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学习“学业导师”与企业实践锻炼“职业导师”的双重维度融合[4]。建立校内实训与企业车间双平台,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双载体,将企业文化与工匠文化有机衔接,配备学校学业导师与企业职业导师双导师,指定行业内技能大师为学生的师父,传授优秀技能,培养工匠精神,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把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质量追求贯穿教学全过程,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岗位技能提升、技能大赛选拔等途径加强优秀技能人才遴选与评价。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学生在良好的平台条件下,强化工匠精神,参与到校级、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中,比拼专业能力,强化精益求精的理念[5]。通过实践提升社会对现代工匠职业价值的认同,认识工匠技艺之美、创新之美和奉献之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非遗课程进课堂,成立非遗学院,开设非遗传承和创新班,开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培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中。面向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开设了文化拓展选修课《吴地非遗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设计》,课程基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性成果,以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为基础,融合民俗学、美术学、文学等相关学科,构建了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非遗文化课程,全面提升非遗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师生对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践行。

(三)推动工匠精神进教材,搭建育人立体面

选取哪些内容、以何种形式将工匠精神纳入教材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与难点。在选择的课程内容方面,应能使学生从社会、国家、民族和个人的角度,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增强自觉性,努力提高自我认识,积极践行工匠精神,转化为行动来弘扬工匠精神,从而练就较高工匠技艺。及时引入如组织学校师生观看“大国工匠”影视资源;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编制有关“工匠精神”的宣传手册、教育读物,乃至专业的教材,从而构建起一套全方位的培养“工匠精神”的教学教材体系。

例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注重挖掘无锡地区的资源优势,选择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具有地区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为切入点,以课程为融入点,以自编教材为抓手,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编写非遗相关丛书和教材。编写了彰显无锡地域非遗项目的《指尖上的吴韵拾遗》系列丛书与《吴地非遗工艺美术》教材,在教材中融入工匠精神教学内容。

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融合也要凸显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时代大学生的契合点,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和特色,打造协同新平台[5]。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奋战在一线领域的大国工匠案例,以典型、感人的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为主体,通过配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的论述和形象生动、贴切精美的插图进行有效补充,对工匠精神进行解读,学生通过结合身边事例与典型案例学习,转化为工作态度并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实践,进而用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崇高理想来塑造美好人生。

(四)推进工匠精神进社团,塑造匠人网络图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它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人文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社团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引领功能、载体功能和激励功能[6]。社团有独特的氛围与环境,在长期社团活动开展中形成了独有的社团文化,社团文化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行为习惯等对“工匠”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支撑,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实践体验,在社团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团结合作、精益求精等素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同时可以指导其职业精神的养成,这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探索具有重要作用;社团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本社团的发展目标,对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建立在实践活动开展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首先,在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建立一支由管理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管理与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兼结合的管理团队,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完善社团组织体系,推进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加强科学管理;扩大社团成员的专业覆盖面,细化活动的专业区分,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热情。其次,在实践活动开展方面,优化制度环境,加大经费保障,支持特色社团活动的开展;加强企业的现场学习,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系列讲座、专题研讨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结合专业开展技能训练与专业竞赛,培养学生持续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通过举办科技创新竞赛,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最后,在社团文化传承方面,在活动中注重对职业精神的培养,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社团文化,传承社团文化精神。

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成立喻湘涟泥塑艺术等7个大师工作室,在校内开设非遗传承与创新班,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喻湘涟常驻学校向学生分享成长经历,推广精湛技艺。在此基础上以青年团员为主体成立了“锡韵”惠山泥人非遗传承团队,以非遗文化宣传、教育、普及为特色,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将专业学习与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相结合,通过惠山泥人技艺传承、创新、创作、展示,传优秀文化精髓,学大师匠人匠法匠心,使学生在精神上不断追求高尚、追求卓越,形成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创新的态度。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发展、“政企社”协同推进、“育选用”衔接贯通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政府层面构建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系,引导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层面不断夯实工匠精神技能基础,企业进一步推进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推动工匠精神融入生产领域,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并在不同的教育主体之间通力协同与配合,从根本上保障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职业行为的实现。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技能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周克耀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拼技能,享丰收
致敬!老工匠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