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展望

2022-11-21范钰晗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范钰晗

大数据可以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基础,是当下政府、企业战略发展的基础手段。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下,高校教学及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完整的知识框架,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引导。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之后,大数据这一专业词汇也逐步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不过却没有相对固定的定义。人们往往是较为笼统地认为,大数据与信息网络是相同的概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数据除去信息网络以外,其中包含有更多高精尖的技术。互联网也是大数据发展趋势之下最为基本的产物。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正式到来,人们结合应用大数据技术及平台也获得了诸多利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而言,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也需要有效结合大数据进行全面推进。

(一)大数据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集有益信息

近十年来,大数据得到了充分关注,但是人们总是较为笼统地认知,大数据与网络相等同。其不单单是如此,大数据除了包含有网络之外,也拥有着诸多的高新技术。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也进一步推动了日常生产、生活乃至教育发展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高校的教育之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数据需要被更为科学且合理地结合应用。

大数据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大”,换言之就是可以容纳大量的信息数据。在实际运用上,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数据化,比如个人出行、健康、聊天信息等都可以以数据形式呈现,并加以储存。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学生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数据记录,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具体思想动态。还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物质需求,分析其精神所需。以大数据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突破了传统问卷调查受到的种种束缚,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优化,可以提高教育已有数据量,平衡师生数据信息。

(二)大数据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大数据时代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即时性,实现大批数据的实时下载与上传。在高校教育中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大数据平台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及思想变化,一旦发现负面思想状态,可以及时了解问题根源,对症下药进行解决。此外,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的分析,清楚大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展开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三)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渐靠拢社会发展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通常都会将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所需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发展,个人需求和价值往往得不到满足和实现。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之下,个人价值愈来愈受关注,主体的需求被发现后也被认可。当下社会大环境下,人们不断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及创新意识。

(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地位产生变化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跟学生在关系上很少能做到平等。步入大数据时代,教育环境随着产生了变化,过去对教师依赖的关系已然不存在,相继而来的是各类媒体、网络平台。大数据技术的不断优化,让人们的交往、思维模式都得到了充实,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教育双方的关系产生了变化,开始发展为更为平等的关系。随着媒体、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学生受教育的形式及内容开始呈现多样化,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

(五)提升思政教学效率,增进学生学习思维扩展力

心理学专家认为,人们可以有效结合自身的感官系统来进行辅助学习。而大数据的应用便是借助感官的刺激效应,以切实推动高效化的学习与认知。比如在对“四个全面”知识开展讲解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开展方式更为关注案例的应用,并且融合挂图方式对知识内容开展探究以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期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化。而在大数据的有效加持之下,任课教师可以更为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平台,将有关的专业知识借助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现,从而实现知识点的动态化传授。在具体教学开展中可以融合以往的经验,让学生的感官系统受到更好的良性刺激,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知识加深记忆与理解的效果,真正意义上推动课堂教学品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思想政治课程包含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中,任课教师在开展知识传授阶段,往往会受到多样化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的接受能力较为有限。在大数据时代有效应用的全新趋势之下,可更好增进思政课程教学的思维扩展能力,让更为丰富的知识得以在课堂中进行传授。借助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在此阶段中也可以更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六)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

立足于大数据的全面发展趋势之下,也显著提升了思政教育开展的趣味性。因为思政教育教学的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相对单一,学生往往无法对一些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及掌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任课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的资源,向学生阐述近些年历史时期发展的核心目标,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教学的趣味性,将此周期的知识点进行更好拓展与丰富。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遇挑战

(一)正面权威信息与负面不良信息夹杂

大数据也叫巨量数据,在用户使用网络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数据,其中包含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大数据时代》认为,数据混杂是提升数据价值精准性的前提,即在运用大数据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携带部分不良信息,从而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近几年,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大学生在信息获取上有了更多选择的平台,比如微信、抖音、火山、微博等,这些平台为大学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信息,其中尽管包含大量正面权威信息,但同时虚假信息、不良视频也得以出现和传播。尽管国家和高校加强制度建设、网络舆论监管等对负面信息传播进行干预,然而因为数据量太大,无法进行全面监管,更无法查到源头。在此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金钱主义的影响,极易造成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腐变。

(二)网络数据的混杂性加大精准思政教育的难度

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全新的文化空间,也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是由于网络数据具有极强的混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精准思政教育的难度。数据化网络中,信息的发布者、传递者以及受益者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是任何个体。因为网络的多样化,学生在信息获取上更为便捷,也因此会在无意识中增强对网络的依赖,威胁到教育地位,弱化教学者付出。在现实学习中,学生个体的不同,在信息数据的获取上有一定的差异,高校在落实精准化教育上面临着不小难度。大数据可以为教育者提供可靠的未来预测。高校领导层需要以整体为切入点,分析大数据优势及不足之处,对处理妥当的进行激励。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大数据治理能力欠缺

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跟社会各行业不断交融,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所需,这也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不断增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大数据治理能力欠缺,一方面,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网络拍摄技巧、网络操作技能、视频音频剪辑能力,这对于缺乏信息技术储备的思政教师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导致其在开展慕课教学、网络教学中面临一定困难。另一方面,思政教师难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研判,不会运用智能网络进行课堂模拟实验,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学效果。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展望

(一)推动数据共享,打造高校思政教育专属数据库

数据的累积来自资源的不间断增进。为了更好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与大数据的有效结合,则需要打造一个专属的数据共享平台,以更好解决由于数据割据所引发的数据碎片化等问题,以更好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长期良性化发展。首先,需要结合高校自身教育背景,打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专项思想教育大数据中心,结束专属的数据库来进一步扩张数据来源、打通数据传输渠道,对各类思政教育信息资源开展有效的收集与整合。其次,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各种社会问题更为形象展示出来,从多元化层面探究宏观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及发展趋势。最后,为学生打造定制化的教育方案及服务。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性格等特征,推送与其相符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推动其更为主动投入思政教育与学习之中来。

(二)加强数据管理,确保思政教育管理机制科学性

数据管理机制的健全,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有基础保障。

首先,高校要掌握大数据未来发展形势,主动组织一批有技术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对数据展开收集,并做出整理、分析,择选校园中的技术人才,并安排在系统相应岗位上,落实到对应的管理机制中。在每学期开学时,高校可就学生注册信息展开技术获取与分析,清楚学生注册率,掌握未注册原因,同时将分析结果上传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可结合分析结果做出报名宣传的相应举措,以实现学生注册率提升的目的。在这一系列信息处理过程中,无论是高校辅导员还是教育管理人员等都需要做到互相合作、协调,对学生信息做到准确收集、有序整理与管理,以便注册,同时将整理的内容上交到教务部门。

其次,注重大数据思维在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建设中的渗透,警惕“信息茧房”效应。具体而言,为了避免思政教育管理者基于个人偏好进行信息选择性吸收而导致的“信息茧房”效应,应确保管理机制的全局性、开放性和模糊性。即,要站位全局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及需求,结合师生的情感变化、价值主张和教学需要来对之提供服务,以延伸思政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应树立模糊性思维,注重运用大数据来进行信息的模糊识别,以通过综合分析来把握信息的特征,筛选有用信息;开放性则要求师生以宽容精神进行思政信息交流和共享,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师资队伍综合信息技术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始终谨记作为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不断提升内在涵养。高校为应对社会发展所需,需要培养出一支具备数据思维、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锻炼思想政治教师的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邀请大数据行业技术专家为教师提供权威的讲解,加深教师对大数据的理解与认识,建立起自我提升意识,提高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的影响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的运用,为数字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思政教育者应具备数据收集和筛选技术,善于从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中获取类型丰富的思政教学内容,并对所获得的视听觉媒体、教育资源等信息加以提炼和转化;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具有对海量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比如可以运用智能分析技术、仿真教学技术等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为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总而言之,教育事业因为大数据迎来了好机遇。高校需要充分意识到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如此才能有应对措施,从而最大化发挥大数据优势,使高校教育工作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