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以西部地区A省A州为例

2022-11-21罗晓佳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肩挑基层干部村干部

罗晓佳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是发挥党对乡村振兴全面领导的“神经末梢”,是上级政策、经验推广的组织者,是基层探索实践的领导者。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历来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抓手,在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下,创新农村基层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层干部人才现状

(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换出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以下简称“一肩挑”)制度作为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的坚强领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有力举措逐步得到推广。2021年,全国大多数省份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这一制度。在此基础上,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再次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西部地区A省A州在2021年实行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一肩挑”,A州纳入2021年集中换届的村(社区)274个,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妇联组织的换届,以及村(居)民小组党支部换届和村(居)民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妇女组长推选。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A州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政策、深入分析研判、规范选举程序、注重宣传引导,圆满完成全州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274个村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100%“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的目标。一批“讲政治、重担当、勇作为”的党员接、续任“一肩挑”,实现了村(社区)“两委”换届换出新班子、换出新气象、换出新作为的良好氛围。

在换届后,农村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一是干部队伍来源广泛。村(社区)“两委”成员中“八类人员”占比74.3%。其中,本村致富能手占比24.09%,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占比14.81%,“双提升”人员占比13.33%,退役军人占比9.38%,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占比7.0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占比2.91%,乡村医生占比1.53%,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占比1.23%。二是干部队伍年龄优化。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58岁,其中,年龄35岁以下有860人,占比42.45%,每个村(社区)“两委”成员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三是干部队伍学历提升。村(社区)“两委”成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1316人,较上届提高21.02%。其中,“双提升”人员270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300人。四是干部队伍结构合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交叉任职766人,交叉率达37.81%。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村(居)民小组长351人,占比8.86%。实现了村级团组织和妇联组织负责人100%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399人,占比36.61%。[1]

在换届后,干部队伍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一是精气神焕然一新。“一肩挑”人选经过党组织严格把关、村民选举认可产生,具有“组织”和“群众”的双重认可,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一批“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党员脱颖而出。二是凝聚力焕然一新。“一肩挑”模式,选出了一个主心骨、拧成了一股向心力、画好一个同心圆,将党的领导与基层自治有机统一、职能分工与责任划分有机统一,有效减少了村“两委”委员之间的矛盾,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三是进取心焕然一新。实行“一肩挑”后,党组织和群众自治“同心同向同行”“人和气顺劲齐”,推进乡村振兴劲头更足。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兼职,“妇联主席、团组织书记、优秀村小组支部书记”进村(社区)“两委”,极大地提升了村(社区)党总支带支部、党建带群建的质量。村干部待遇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二)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困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对农村青年人才的快速吸纳导致基层青年人才缺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更为显著。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法治观念较弱、宗教信仰普遍及宗族观念较强等现状,制约了农村基层人才培养。

一是人才资源稀少。目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才进城入镇,既阻碍了农村健康良性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干部人才资源不足。本地优秀致富带头人、创业者等忙于个人经营事务,鉴于当前基层工作任务较重、待遇偏低等客观原因选择规避任职。农村基层后备干部储备缺乏,存在人才稀少导致“矮子里面选高个”现象。

二是人才动力不足。受传统思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影响,有回乡“干一番事业”的农村乡土人才占比较低。另外,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市场化环境薄弱,创业条件、创业基础制约了回乡创业人才的梦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超载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的问题和矛盾快速增长,尤其是人口数量多、矛盾纠纷复杂、宗族情况较为复杂的村(社区)[3]。部分基层干部人才在“基层事务工作”与“家庭事业”两者间难以抉择,进退两难、顾此失彼。

三是人才培育不畅。对纳入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对象,跟踪培养不足,仅是纳入“名单”,而没有纳入实际“培育”。同时,农村基层干部成长存在“天花板”现象,导致部分优秀青年对基层干部大门望而却步,也存在进入大门的青年人才由于晋级无望而导致“没得指望”现象。现行晋升政策偏重于主职干部,影响年轻干部的积极性。

二、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A省在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许多有效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A州结合民族边疆地区实际,在贯彻上级要求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创新实践。

(一)千方百计“引”

1.后备队伍“储”。A州通过“选育”机制抓实人才“蓄水池”[4]。持续推进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行动和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集中调整不合格、不胜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回引176人回村重点培养。注重“选”,在强边固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发现和培养党员,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复转军人、外出务工青年等群体中选拔“群众基础好、有影响力、凝聚力强”的优秀分子发展党员,将表现突出的青年纳入人才党支部跟踪培养对象,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组后备干部队伍。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双提升”人员、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乡村医生等群体中选拔村组干部。

2.待遇留人“引”。一是物质激励保“干劲”。A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在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完善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提升基层干部素质等方面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层村干部薪酬保障体系,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自2021年7月起,按照抵边村(社区)“两委”成员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抵边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长平均每月500元的标准,安排边境疫情防控工作补贴,抵边村(社区)党组织每年工作经费增加2万元。从2022年起,对评为“A省强边固防示范村”的抵边村(社区),由省级财政给予每个村(社区)30万元奖励。完善基层干部待遇保障,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增长机制。推行“大岗位制”后,村干部岗位补贴(含财政资金或集体资金保障的基本报酬、绩效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参保补助等)原则上“正职”不低于4500元/月、“副职”不低于3500元/月、“委员”不低于2500元/月,村民小组干部误工补贴一般不低于500元/月,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长“一肩挑”的不低于700元/月。从2022年至本届村“两委”任期结束,村干部报酬省级补助每人每月增加300元,村民小组干部误工补贴省级补助每人每月增加50元。[5]二是荣誉激励保“后劲”。加强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通过荣誉激励增强基层干部对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荣誉感。加强评优结果运用,在学习培训、薪酬递增、提拔任用中增加权重,用荣誉奖励显“得失”、保“节气”。

(二)集中培育“学”

首先,提学历。A省自2018年起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逐步提升基层干部、后备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并重点将村“一肩挑”人员和后备人选纳入其中培养,截至2021年秋季学期共招收25,900名村干部学员,毕业2510人,其中有11人获得学士学位。[6]各级扶贫办(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同时,抓实基层干部日常培训,以乡镇党校“万名党员进党校”为平台,以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交流考察、新老结对等方式提升综合素质,以学时、村(社区)发展规划、民情访谈等作为考核内容,做到“立竿见影”“学以致用”。

其次,提能力。A省自2018年起在乡镇探索建立青年人才联合党支部,通过“孵化”优秀青年,构筑乡村人才高地。A州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注重“育”,抓实乡镇青年人才联合党支部建设,健全村组后备干部“越级”培养、“一线”使用机制,使后备干部培养既向上“接天线”,又落地“接地气”,在实践中得到群众认可。

最后,提外力。A州抓紧支撑队伍提基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针对基层党建薄弱村、脱贫攻坚巩固村、矛盾凸显问题村、强边固防堡垒村、兴边富民示范村精准施策派人,持续增派有基层工作经验、党建工作经验、乡村发展经验的“第一书记”,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外智”促后备力量储备。在此基础上,于2022年又开展选派基层党建组织员工作,遴选产生了974名基层党建组织员,其中,州级党建组织员66名、县级党建组织员300名、乡级党建组织员608名,强化对基层党建的指导帮扶。同时,通过加强对县、乡(镇)领导挂村工作的考核,以考压实挂钩领导帮扶监督责任。

(三)干事创业“带”

近年来,A州坚持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工作,采取“四级联创”等体系化方式,不断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通过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守护好神圣国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设好美丽家园,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维护好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三促”工作,探索出了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双整百千”的新路径,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事上练”,开展争先进位比拼,在乡村振兴、强边固防、基层治理、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上见实效,形成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带头示范打造先进模板。二是“岗位练”,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通过参加大岗位锻炼提升村干部综合协调工作能力。三是“带着练”,开展“四级联创”,采取“县级主推、落实主体责任,乡镇主抓、实行包联帮带,村级主责、开展宣传发动,小组主做、带领群众建设”的“四级联创”机制。通过州抓乡、县抓村、乡抓组的下抓一级方式,构建了抓乡、促村、带组,纵向到底抓党建促强边固防、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的工作体系,强化“带着走、领着干”的帮扶机制。

(四)晋级通道“激”

加强基层干部政治激励保障,保“闯劲”。健全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打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政治晋升道路上的“天花板”,打通优秀人才职业上升渠道,将特别突出的村(社区)干部选拔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或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吸引离乡精英人才回归。近年来,有44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曾到村任职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加强政治吸纳,优先将优秀村干部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充分发挥民情民意上达、知识境界提升、会议精神下达作用,提升其政治待遇。

(五)权责清单“减”

不断健全权责清单,持续为基层减负。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健全“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明确村级事务清单、涉村行政性任务清单,做到涉村行政性任务只减不增,减少村(社区)主职干部出村参会的频率,确保其将主要精力用于服务基层群众。注重群众认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基层干部“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在考核中的权重,实施村(社区)一年一次综合考核,把监督、考核与问责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监督、考核的实际效能。

三、开放大学视野下的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工作,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难点性、政策性、苗头性问题,在A州的经验做法基础之上结合开放大学视野,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数字信息化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作用

一是用好学历提升的平台。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函授等方式,定向、驻点提升基层干部学历,在培训中注重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开展情景化的现场教学模式、问题化的专题研讨模式、系统化的“半工半读”模式以及阶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7],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二是抓实党员日常教育的管理。依托数字化、网络化干部教育平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就相应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专题培训”“专项人才培训”等分层次的培训模式,构建“农业科技+乡村治理+基层党建+文化旅游+参观考察”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测评。[8]三是用活为民办事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基层为民办事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基层为民解忧的能力,在为民服务中提升干群关系、采集基层动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破解基层“信息孤岛”“表哥表姐”“网地不一”等难题。

(二)加强对基层干部队伍关怀保障机制建设

持续提升村干部待遇保障,以组织之关怀化解思想之忧,建立村干部重大变故报告制度、本人或其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关怀制度,不让干事者“寒心”。健全干部离任保障机制,离退有关心关爱、离任有补助和健康体检等,免除其后顾之忧,给予“暖心”关怀。适时开展缴纳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发放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等举措,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实行“按期升级、按绩晋等、按量取酬”等机制,薪酬由基本报酬、绩效报酬构成,绩效报酬综合考虑年度考核结果、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集体经济效益和村民评议结果,以业绩定薪酬[9]。通过待遇的提升吸引优秀人才回归乡村。

(三)多途径多岗位对村干部队伍进行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层村干部的培养要抓早、抓紧、抓实,“早”在优选后备队伍,“紧”在育好后备队伍,“实”在用好后备队伍。在强边固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发现和培养党员,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复转军人、外出务工青年等群体中选拔“群众基础好、有影响力、凝聚力强”的优秀分子发展党员,将表现突出的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跟踪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组后备干部队伍。探索村干部到异地(示范村、组)培养方式,实现从异地“跟着干”到回村“领着干”转变。加大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力度,探索定期“大岗位轮岗制”,在实际工作中锤炼人才、选优任贤。

猜你喜欢

肩挑基层干部村干部
“一肩挑”后如何走稳?——基层对“一肩挑”的感触
“一肩挑”挑得可好?——“一肩挑”运行状态观察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不让干部挂“空挡”——一名村干部的成长档案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