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主体责任落实的路径探析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2022-11-21王海滨
王海滨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一、前言
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强化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再次突出了思政课建设中高校党委主体责任落实的根本要求。新时代高校党委作为思政课建设责任主体,担负着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责任[3]。绵阳师范学院党委(以下简称“学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党委更加注重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些值得总结、值得推广的经验。
二、提高思想认识,明确高校党委在思政课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4]为此,学校党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摆在关键位置,切实担负起课程建设的主体责任,以加强思政课建设为引领,以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勇担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主体责任机制,使党组织建设有保障。
(一)深刻认识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精心引导、用心栽培,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地位极其特殊,作用十分重大,不可轻视,更不可缺失。中国共产党立志民族复兴大业,必须培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个自信”、勇于献身祖国的人。学校党委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上,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和鼓励学校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努力上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牢固把握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牢固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是思政课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方向若是出现偏差,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南辕北辙,我们将不可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把握思政课的建设方向,高校党委责无旁贷。学校党委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政策,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出发,牢固掌握思政课建设的主动权,把思政课建设放在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将思政课建设贯穿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全过程。学校党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要求思政课教师严肃政治纪律,引领学生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彻底清除各种邪教思想和精神污染,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深入厘清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
学校党委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位,而且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厘清了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是明晰党政同责。思政课建设是“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但不是党委书记一个人的事情。学校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行政班子成员对思政课建设都负有领导责任和落实义务。学校党委对此认识深刻、分工明确。党委和行政一方面抓思想建设,一方面抓具体落实;班子成员权责明确、职责清晰,既协同合作,又共同担责。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思政课建设进行政治指导,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协调;校长在党委领导下把思政课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全过程,并带头上思政课;其他校领导结合分管领域,落实课程建设相应职责。
二是明确一岗双责。学校党委、行政班子遵循“管教学必须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管学科必须抓思政课学科建设、管财务必须保障思政课建设经费、管人事必须支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保证同心、同向、同行,共同担当。
三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学校相关党政机关、二级学院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具体落实思政课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学校党委建立完善的课程建设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要求思政课教师严肃课堂纪律。对落实不力的机构、学院和教师,按规章制度严厉追责,对落实到位的,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
三、探索落实主体责任路径,切实推进思政课建设
为了落实好主体责任,学校党委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思政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可供推广和借鉴的经验。
(一)全面提升马院建设水平,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马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办好思政课首先必须加强马院建设。学校党委抓住学院建设这一问题,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通过全力建设、优先发展、扩大马院影响力等方式,提升学校马院建设水平,真正做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第一,全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绵阳师范学院于2011年建立了具有独立建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自马院成立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对马院的领导班子、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发展、支持保障、服务社会等对标对点,给予全力支持,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第二,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5]学校党委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牢牢把握马院建设的政治方向,把“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原则贯穿于马院建设全过程。建院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课程教学为首要任务,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整个教学和科研,坚决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三,制定有效措施,优先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以来,学校党委和行政优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师资培养方面,优先推荐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训进修和学历提升活动;设立思政专项课题支持教学研究;在评优表彰、职称评审、职务评聘等方面单列思政专项指标,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下各个职能部门协调推进马院建设的工作机制;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生均40元/年的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专项建设,专款专用,不得占用和挪用;根据《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文件精神,落实思政课教师专项岗位津贴。
(二)加强学科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学校的一流学科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2]。学校党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建设为契机,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的建设。根据目前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学位点建设的相关政策,学校在学位点建设方面集中在教育硕士(专业硕士)的申报上,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集中力量建设“学科教学(思政)045102”。学校党委优先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制定学科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任务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全校的一流学科,不断夯实学科建设的基础。
第二,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6]。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学校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并把这些规律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依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分片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中心,打造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地。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切实贯彻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协同抓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首先,与绵阳市社科联和教体局联合,成立了“绵阳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具体实务工作,统筹绵阳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实践研修活动,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次,依托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开展“绵阳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力争把绵阳师范学院打造成川西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学校;组织马院思政课教师深入到绵阳市基础教育一线,积极参与绵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暨优秀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最后,课程思政研究基地发布年度专项课题,投入专项科研经费,大力支持本校和绵阳周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三)紧密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将思政课打造成示范课程
高校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以及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的文件要求,结合绵阳师范学院的具体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着力抓好第一课堂,紧密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根据《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党委积极行动,严格落实,在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等建设上初步形成保障机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一直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党委工程,把课堂效果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生命线,狠抓落实。学校党委书记和党委常委为本科生上思政课,课程进课表、授课有教材、讲课有教案、课后有反思。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本科生上“思政第一课”在绵阳师范学院已经成为制度化、常态化。
习近平同志强调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党委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建立课程思政研究基地,协同宣传部、教务处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各二级学院齐抓共建;其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理论精髓和实施措施,选派优秀教师作为“种子”,与其他二级学院开展一对一指导,让其他学院各门课程的教师都能承担起课程思政的教学责任,从而构建全校大思政教学体系;最后,发布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大力支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研究。目前,学校课程思政申报已经成功立项国家级1项、省级5项、校级189项,并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学校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抓好第一课堂,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力构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学校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推动教师与学生互动、讲授与学习互补、学习与反思结合,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开发特色实践教学。学校注重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充分把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二者的关系,避免了单一的理论灌输。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针对五门不同的公共政治课,制定实施“一课一品”教学改革方案,构建“学校青马社——各二级学院青马会——各班青马班”分层研读模式,把马列经典导读、红色基地现场教学、社会调研、“最美奋斗者”与全国道德模范现身说法等实践环节纳入教学内容。另外,学校投资五百余万元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现实体验中心,针对五门思政课程,开发不同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验板块,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实践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大力拓展第三课堂,积极开发“线上思政”。时代在发展,教学改革要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政课的传统优势同现代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构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学校开通了易班、学习通、智慧树等线上教学资源,目前已经覆盖五门公共政治课课堂教学。学校党委和行政大力支持校本在线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获得四川省教育厅立项,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线上学习平台。
(四)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习近平同志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学校党委和行政充分认识到师资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的文件精神,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强、业务素质高、教学技能精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
一是充实和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近年来,为了充实和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党委采取了“外引”、“外聘”、“内转”、“内培”等切实有效措施,如大力引进知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聘请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党政领导、国企高管、社科精英和行业模范做客座教授,形成外聘专家的长效机制;遴选与思政教育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管理人员和辅导员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目前,思政课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等方面结构不断优化,已经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配足配齐了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达到了教育部关于高校师生比不低于1∶350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是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党委在思政课教师选拔、培养和培训上注重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精准把好“入口关”;对学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制定专项培养培训计划,保证思政课专职教师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政治素养和业务培训;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渠道,定期安排思政课教师实地考察,并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多渠道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上述举措,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人人过关,业务素质大幅提升,在教学中做到了“自身硬”,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充分彰显,使学生课堂“抬头率”大幅度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韩晓娟老师喜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和“2017年‘四川教师风采’典型代表人物”,其所任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2020年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三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依靠集体协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促进学校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结构合理有利于增强其向心力,良好的团队精神文化有利于增强其凝聚力,完善的制度建设能有效提升其执行力。”[7]学校党委在打造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学团队方面,坚持完善教学团队的组织架构,积极推进团队向学习型、创新型教学团队方向发展,对团队建设在考核体系、激励机制、物质保障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已建有四个学校级别的教学团队,同时韩晓娟教授领衔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2020—2022年高校思政课建设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四、结语
绵阳师范学院党委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思政课建设,历史的车轮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把思政课提升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高度。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高校党组织在思政课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和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紧抓重点工作,探索创新实施路径。学校党委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校重点学院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全校一流学科,将思政课程建成学校示范课程,把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成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并在省级和国家级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学校党委将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与全体师生共同不懈努力,在思政课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