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蜂农谈50 年的养蜂感受
2022-11-21董锐
董锐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甘肃 天水 741023)
我叫董锐,今年70 岁了。1970 年开始养蜂,经过社队养蜂、包产到户私人养蜂、产业扶贫与体系扶持3 个时期及定转地放蜂与定转地结合养蜂2 种方式。已经有五十多个年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只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养蜂的一点体会和蜂蜜销售与带动周边老乡养蜂的情况。
我从小热爱养蜂,喜欢蜜蜂。1957 年全国养蜂大会召开之后,1958 年把私人养蜂归公开始社队养蜂;20 世纪60 年代,全国发展社队养蜂,1965 年原天水县吴家河大队就从县蜂场购买了五十多箱蜜蜂开始养殖。儿时的我,有事无事爱往蜂场里跑,观察蜜蜂的活动,确实喜欢上了蜜蜂。慢慢地帮助师傅提脾,干一些临时性的活,参与蜂群管理活动,爱上养蜂工作。1970 年从亲戚家硬要了1 箱中蜂学习养殖,天天开箱看蜂,没什么经验,加上附近有意蜂经常骚扰,以失败而告终;1972 年用1 只奶羊换了6 脾意蜂,正式饲养至今五十多年,由少至多,从未间断。
我开始定地养蜂,只有几箱,学习掌握了蜜蜂的饲养技术,由赔钱到不赔,再到略有盈余,几分辛苦几分甜!1980 年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就凭着自己有养蜂的底子和技术,加大了养蜂投入。开始到四川养蜂8 年,只够生活,效果欠佳。1988 年开始定地加小转地饲养,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在甘泉一带略有名气;2008 年,蜂群一度达到百余箱,收益一般,比种植略好;2009 年被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列入国家蜂产业体系天水试验站试验示范蜂场,在技术与装备上得到了大力扶持和指导,受到了岗位科学家与养蜂研究所专家的亲切指导与培养,养蜂技术不断提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试验示范蜂场是开展现代蜂业技术与示范推广、成果转化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国家蜂产业体系天水试验站以甘肃省养蜂研究所为依托,开展现代蜂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我按照研究所、试验站工作安排要求积极配合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建立健全标准化试验蜂场,先后参与了西北地区定地蜜蜂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天水地区蜂群室内与室外越冬效果对比、室内与室外越冬后春繁蜂群发展趋势研究、河西油菜蜜蜂授粉试验示范、“中蜜一号”蜂种引进推广试验、蜂粮代用品推广试验、苹果访花昆虫的观察及草莓授粉、油桃授粉等试验示范项目。专家学者的一丝不苟、重实验数据、重研究的敬业工作作风让人敬佩。我参加了省蜂业站主办的各种技术培训,专家的详细讲授、指导,使我的养蜂技术得到不断提高,收入更是逐年增加。江西农业大学举办的蜂王浆免移虫生产技术,不移虫取浆的培训班,更适合年龄大、视力不好的养蜂人参加。我还承接省内外专家、蜂友、同行的指导、观摩、交流及养蜂学员的培训实习等工作,每年接待来访学习人员超过200 人次,圆满地完成了省蜂业站安排的示范推广与带动群众发展养蜂产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此,特别感谢蜂业站的大力支持与技术培训指导。周边群众来学习交流,我耐心讲解、手把手地传授,从不推辞。蜂业站扶持了我,我就要和大家共同致富,大家好我才能好,我才有成就感,更要为蜂业站宣传、推广好技术好成果,做好带头带动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与蜂站有缘,一直得到蜂业站的帮助与支持。我初学养蜂是种蜂场余海志等养蜂专家指导培养我学习,把我引入蜂业之门;改革开放时期是省养蜂所的老师引我从转地放蜂到小转地加定地养蜂;2008 年国家蜂产业体系以甘肃省养蜂研究所为依托设立天水试验站,经研究所、蜂业站考察将试验示范蜂场建立在我的蜂场,是国家产业体系和研究所的领导专家指导我科学养蜂。示范试验我在先!接受科学养蜂技术,受益最早,好技术、好良种,首先在我的示范蜂场试验成功后再在周边及全省推广,使我的技术与观念提升很快。
在蜂产品生产销售方面,我重质量、讲信誉,诚信经营。我养强群,取成熟蜜,货真价实,新老顾客同等对待。我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产品不愁卖,货源稳定,不搞代销。
我认为:蜂蜜掺杂造假、取低度蜜,是导致蜂产品滞销、流通不畅的直接因素。不取低度蜜、不卖稀蜜,是我的做人做事原则;销售蜂蜜,要先做人,后做事。不能干坑害人的事,即使干一次也会让人名誉扫地。
50 年来我由一个不懂蜜蜂的小伙子,成为一名年逾古稀的老蜂农。感受最深的是:发展养蜂产业一是离不开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二是不能没有省蜂业站、研究所的技术培训、指导和支持;三是更离不开省养蜂研究所、省蜂业站各位专家及国家蜂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的耐心教导。真的感谢大家!
我的家乡天水——麦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旅游资源良好,蜜源植物丰富;蜜蜂品种优良,养蜂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养蜂专家姜歧故里,养蜂基础良好;民风淳朴,好客。欢迎各地蜂友前来观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