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模具制造工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22-11-21张留伟顾赛君褚建忠杨国锋
张留伟,顾赛君,褚建忠,杨国锋
(1.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 318020;2.滨海模塑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8020)
1 引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等文件明确指出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到当地职业教育中,鼓励企业与当地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培训中心、教学工厂等;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整职业院校对应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开发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另外,当地政府要拿出足够优惠的政策去激励相应企业,激发企业积极性,发挥出企业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校企政三方共赢[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所设置课程要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增强学校竞争力,要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文件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重视。
明平象等以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为依托[4],对模具钳工实训课程进行校本开发,从岗位目标、产品课程以及课程体系、课程特色等方面着重开发,效果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郝二涛以特色机械加工项目化校本课程为切入点[5],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情景和评价体系等几方面着重探讨校本开发过程,实践结果较好,毕业学生能够服务当地产业,较好解决当地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棘手问题。薛菲以民航客舱服务课程为研究目标[6],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开发,主要从研究目的、存在问题、保障机制以及开发思路等多方面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专业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且企业认可度大大提高。唐杰以高职英语课程为研究主体[7],进行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并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实行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的实施尽微薄之力。虽然很多学者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确很少有人对校本课程的深层开发进行研究与诠释,本文以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校本开发作为依托,对校本开发存在的问题、深度开发策略、课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 《模具制造工艺》校本课程开发导向
校本课程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盲目跟风,课程开发过程中没有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没有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没有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一味地的跟潮流,缺少整体构思,开发出的课程内容与传统课程无本质区别,这就违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高职模具专业《模具制造工艺》校本课程开发导向为:
(1)符合模具行业发展需求。
模具行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4.0 的大力推进,我国模具产业市场规模逐渐增大。《中国模具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26 年我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438亿元。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为大大增加模具从业人员的数量,其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更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培养更多优秀模具人才。培养优秀人才离不开好的教材,而传统的《模具制造工艺》教材只能让学生对模具有初步感性认识,对相应机加工设备有了解,并不能满足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因此,开发优秀的《模具制造工艺》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2)满足企业对新型模具技能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模具方面高层次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未来模具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现阶段企业对精益制造、高端制造的新型高层次模具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模具人才还是以中低端的模具设计人员、机加工操机人员、普通钳工等工种为主,这些岗位的总体待遇较差、工作环境不友好。伴随着模具产业不断升级,高职院校设置的模具课程未来得及更新,这就使一些模具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能融入课堂教学,对培养高端模具人才极为不利。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及时更改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及时,模具专业教材的更新要与时俱进。校企合作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及时跟上模具产业发展的步伐,了解更多的模具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因此,《模具制造工艺》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3)提升模具专业内涵的需要。
校企合作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把模具专业任课老师派到企业实践,提升自身技能,同时为企业普及模具专业理论知识;企业把高技能师傅送到学生课堂,为学生带来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校企双方可以合作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一起编制校本教材,实现共赢。由于《模具制造工艺》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性强,传统的教材授课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编制教材,保证教材先进性、实用性。高职模具专业需要依据模具专业内涵的要求进行合理定位,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和评价体系,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模具专业人才。
3 《模具制造工艺》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1)校、企、政三方共同开发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任课老师是课程开发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合作企业是课程开发的协助者,也是重要参与单位之一。但这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不管不顾,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拿出对应措施去支持校本开发,从而使培养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实践性又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协助联系有条件的企业来接纳学生的岗位实践,同时政府部门可以给企业一些优惠政策,促进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2)建立校企合作的校本课程群。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就要求课程与课程之间形成互补。由于《模具制造工艺》课程与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设计与制造、工程制图、冲压CAE、模流分析、模具外贸、UG 注塑模设计、特种加工等课程联系紧密,因此,这些相互联系的课程都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相互补充的课程群,能够让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模具专业相关知识。这样就能把模具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这样的模具校本课程群的建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模具专业人才。
(3)培育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有开发团队、教学设备、教学实施方案等宏观因素影响,也有实施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目标等微观因素影响,总之,开发过程中需要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支撑[8]。《模具制造工艺》课程实践性和专业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具有扎实的模具制造基本功;但事与愿违,有些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实践技能较为薄弱,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信心较差;此种情况应该加大提高对应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倡教师下企业锻炼,培育成双师型教师,为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在开发实践探索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高效有力的课程开发团队,对课程进行深入开发,形成机制,从而提高模具专业内涵建设。
4 结语
校企合作的校本开发课程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它能够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规划改革课程专业体系。充分利用地方企业的力量,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引入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相融合。《模具制造工艺》课程实践性较强,必须依托地方模具企业,共同建立切实可行的模具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模具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