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 造 批 次 管 理 方 法

2022-11-21李志广梁民哲李晓霞刘继强张建颖刘继林

模具制造 2022年5期
关键词:锻件合格证热处理

李志广,梁民哲,李晓霞,刘继强,张建颖,刘继林

(1.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 037036;2.华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扬州分公司,江苏扬州 225000;3.陆军驻大同地区军事代表室,山西大同 037036)

1 引言

锻造批次是指:同一锻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一次投入或产出(生产或完成)的一定数量锻件的集合;锻造批量是指:单位锻造批(生产批)中所包含的单位锻件数量;锻造批号是指:供识别、质量追溯用的某一锻造批次的序列编号(一般由字母与数字独立或组合形成);锻造批次凭证是指:用来识别锻造状态的记录(包括产品名称、型号、图(代)号、生产日期、生产量、批次号、生产条件、合格数、废品数、质量状态、责任者、检验者、投入转出记录)等具有锻造批次内容的证明文件;锻造批次标识是指:为区别不同批次锻件而做出的具有追溯性特征的标识或标志;锻造批次记录是指:采用锻造、打刻、涂漆、粘贴、涂写、打印或二维码、条形码电子信息等方式,对锻件进行台账、标签、各种单据中记载的具有识别、批次追溯性的信息;锻造批次可追溯性是指:根据记载的标识或标志,追踪锻造批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锻造批次管理是指:为保证同批锻件的可追溯性,在投料、加工、转工、入库、装配、检验和交付的整个制造过程中实行严格按锻造批次进行的科学管理过程[1~16]。

锻造批次管理在锻造工艺过程中不属于独立锻造工序,但相当于锻造工艺过程中极为特殊和重要的“潜在锻造准工序”,锻造批次管理贯穿于锻件从输入到输出锻造的全过程始终,也是实现全过程、全覆盖、无遗漏的可追溯性锻造适时性过程控制的关键之一。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锻造批次管理具有按批次记载标识或标志、按批次追踪锻造过程历史和使用情况等特殊作用,也可为将锻造风险危害性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及实现锻造高优质性、高有效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等提供一种有力的技术与管理保障[17~23]。

因此,在锻造实践过程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特殊性、实用性、可行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的锻造批次管理方法,对锻造投入与产出、生产与服务提供、监视与测量等进行全过程、全覆盖、无遗漏的可追溯适时性过程控制则具有重要意义。

2 锻造批次管理一般要求

(1)锻造批次管理系统。应建立并实施锻造批次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策划确定锻造批次管理流程,将锻造批次管理与生产组织形式相适应,以便于实现锻造批次管理与锻造生产管理的有机统一。

(2)锻造批次管理范围。根据锻件特点、锻造技术条件、锻造工艺文件、顾客要求或合同要求等确认锻造批次管理范围。

(3)锻造分类、分批与分期。锻造批次应做到批次清、数量清、质量状况清、原始记录清、炉(批)号清,而且还应分类、分批与分期投料、加工、转工、入库、装配、出厂,以使锻件在投入与产出过程中工序不漏、数量不差、批次不混。

(4)锻造质量的可追溯性。当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通过锻造历史和使用情况等批次号和有关锻造凭证等可追溯到:①锻造责任单位及责任者;②锻造产品生产和出厂日期;③锻造产品的批次号;④同批锻造产品所涉及到的分布范围与场所。

(5)锻造经济性。应根据记载的标志或标识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流程、最小的范围、最低的成本追溯锻造过程的历史和使用情况等;当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时,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将锻造风险危害性降低到最小程度而实现最大经济性。

(6)锻造先进先出原则。在综合考虑生产任务、生产能力、锻造节拍、锻造成本以及保证锻造质量等因素的前提下,锻造投入与产出流转过程应优先按照分类、分批与分期和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

3 锻造批次管理详细要求

3.1 锻造批次形成的原则

锻造批次形成的原则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1)因锻造原材料牌号、材质、规格与尺寸、炉批号、冷热加工状态、执行标准等有变化时所形成的不同锻造批次。

(2)因锻件形状、尺寸、公差、硬度、密度、金相组织、低倍组织、力学性能等关键技术特性指标要求有变化时所形成的不同锻造批次。

(3)因锻造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工序类别等有变化时所形成的不同锻造批次。

(4)因锻造加热、锻造与热处理等设备或锻模有变化时所形成的不同锻造批次。

(5)因锻造生产人员、班次有变化时所形成的不同锻造批次。

(6)因新产品开发、锻造特殊过程确认、改进、工艺验证等进行锻造试锻、试制、试验、试加工、试生产时所形成的不同锻造批次。

3.2 锻造批次凭证的管理

3.2.1 锻造批次凭证的建立

(1)应建立以下锻造批次凭证文件:①《锻造批次管理方法》;②《材料领用单》;③《零件材料代用审批程序单》;④《原材料合格证(书)》;⑤《锻造工艺规程》;⑥《锻件热处理工艺规程》;⑦《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⑧《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⑨《锻件热处理记录卡》;⑩《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1《锻造生产流程卡》;○12《锻件检验合格证(书)》;○13《锻件军检合格证(书)》;○14其它有关文件。

(2)锻造批次凭证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原材料牌号、规格、炉批号、执行标准、数量、日期、检验单号;②锻造生产单位;③锻造质量状态(合格数与不合格数);④锻造责任者;⑤锻造检验者;⑥锻造转出批号、转出日期与保管期;⑦其它记录。

3.2.2 锻造批次凭证的填写、传递与保管

锻造批次凭证的填写、传递与保管,应按GJB 1330A的规定。

3.3 锻造加工的批次管理

(1)应在《锻造批次管理方法》、《材料领用单》、《零件材料代用审批程序单》、《原材料合格证(书)》、《锻造工艺规程》、《锻件热处理工艺规程》、《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或《锻件军检合格证(书)》(仅适用于军检锻件)等有关文件中规定锻造加工批次管理的具体内容。

(2)在同一批次锻造加工期间,应尽量保持加工人员、材料、工艺方法、设备、工装、检测、环境等状况相对稳定性。

(3)锻件应分类、分批与分期进行锻造加工过程,严防混批。锻造加工过程包括:①投料(或下料);②加热;③锻造;④切边与冲孔;⑤校正;⑥热处理(包括锻件初次热处理或最终热处理);⑦表面清理;⑧探伤(如X 光、荧光、超声波、磁力探伤等);⑨标识;⑩检验;○1包装与防护;○12装卸与运输;○13转工与交付;○14入库、贮存与保管;○15其它过程。

(4)在锻造加工过程中,应按锻造加工批次管理的有关规定,适时地制作锻造加工产品处置和使用以及安全警示等管理。

(5)当发现锻造加工批次有变化或有异常现象时,则应立即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予以解决,在确认无锻造批次异常现象和锻件合格以后,才能继续进行锻造加工生产,并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或《锻件热处理记录卡》等锻造记录文件中做出相应的记录。

(6)当锻造不合格品在返工、返修、让步接受、降级使用或返回供方等处置以后符合锻造批次形成的原则和确保锻件合格以后,允许能跟原批流转的则跟原批流转,不能跟原批流转的则应另行重新组批和单独流转。

(7)当锻造不合格品在返工、返修、让步接受、降级使用或返回供方等不符合锻造批次形成的原则时,即使是在处置以后锻件合格也不允许跟原批流转,而应另行重新组批和单独流转。

当出现锻造混批现象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①锻造混批应按不合格品处理,及时进行当批隔离、分离或远离,存放在指定区域,并做出明显的锻造混批标识,单独处置管理;②必要时,应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确认锻造混批锻件是属于严重不合格品、轻度不合格品还是属于废品,最终判断是按让步接受、降级使用、返回供方处理还是按报废处理。

(8)当出现锻造混批以及返工、返修、让步接受、降级使用、报废或返回供方等现象时,应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等锻造记录文件中做出相应的记录,并详细记录产生锻造混批以及返工、返修、让步接受、降级使用、报废或返回供方等现象原因、采取措施、处理过程与处理结果等质量信息。

3.4 锻造批次标识方法

应根据锻件特点、功能类别、技术条件、实际需要、顾客要求或合同需要等,选择下列锻造批次标识方法:

(1)成形:直接采用锻模、切边模、打字模直接成形制作形式等在锻件表面上标识。

(2)印记:直接采用刻字、打钢印、3D 打印、化学腐蚀等形式在锻件表面上标识。

(3)涂敷:直接用油漆、喷塑、书写等方法作彩色、文字、符号等涂敷在锻件表面上标识。

(4)附带:直接在《锻造生产流程》卡等相关文件上对锻件进行标识,并随锻件同步流转,或将标识制作在标签、套管、标牌、铭牌等载体上,再以粘贴、挂系或固定附加在锻件表面上或附加在搬运、贮存锻件的器具等相关区域上。

(5)其它:直接采用电子媒体等形式在规定的位置标识。

3.5 锻造批次标识的具体要求

3.5.1 锻造批次标识的原则

(1)锻造批次标识应遵循“易实施、易保持、易查看”的原则。

(2)锻造批次标识应征得下道工序、设计方、顾客代表等同意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在《锻造批次管理方法》、《锻造工艺规程》、《锻件热处理工艺规程》、《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或《锻件热处理记录卡》有关工艺文件中,详细规定锻造批次标识的施加内容、形式、工艺、位置(或部位)等有关内容。

3.5.2 锻造批次的确定

在包含锻造和锻件热处理工序的锻造工艺过程中,应将同一锻造班组每班次锻造的锻件数确定为同一批次。在锻件热处理(包括锻件初次热处理或最终热处理)时,锻件热处理批次应与相对应的锻造批次完全相同。

3.5.3 锻造批次标识的时间

锻造批次标识的时间,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1)当采用成形、印记或涂敷等方法直接在锻件表面上进行锻造批次标识时,应在每批次热处理完毕再清理以后至最终锻造检验以前的期间进行。

(2)当采用附带或电子媒体等方法在规定的位置进行锻造批次标识时,应在每锻造批次最终锻造检验以后至流转到下道工序或交付的期间进行。

3.5.4 锻造批次标识的频次

锻造批次标识的频次应按锻造批次管理、锻造工艺规程等有关文件或下道工序用户同意或合同要求等有关规定进行:

(1)实行1件1号制(即一个锻件只有一个锻造批次标识编号)。

(2)必要时,或实行1 批1 号制(即同一批次的锻件具有全部相同的锻造批次标识编号)。

3.5.5 锻造批次标识的编号

锻造批次标识按照时间顺序连续编号,不应重复,每锻造批次标识编号为:如20220128-K-N,其中:20220128表示为2022年1月28日,K表示第K班次锻造的相应锻造批次编号(K=1,2,3,……),N表示该锻造批次具体件数编号(N=1,2,3,……)。

3.5.6 锻造批次标识的打标记

当采用成形或印记等方法在锻件表面上进行锻造批次标记时,锻造批次标识编号的字体为近似为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字号为1~12号等,突出高度或凹进深度为0.5~3.5mm等。

3.5.7 不同锻造批次的放置

对于不同锻造或热处理批次,应将锻件进行远离、分离或隔离放置并做出明显标记,以防混批。

3.5.8 锻造批次凭证文件的填写

在锻造投入产出的过程中,每一批次锻件只能分别各一份填写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热处理操作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和《锻件检验合格证(书)》等批次凭证文件中,同时还应在每一批次凭证文件中注明每一锻造批次标识的起止编号内容。

3.5.9 锻造批次标识的恢复或替代

当原有锻造批次标识因锻造返工、返修、让步接受、降级使用、返回供方、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等原因被去除以后但经确认清楚无误时,允许在按规定恢复原有锻造批次标识,也允许以新的锻造批次标识替代原有锻造批次标识。

3.5.10 锻造批次标识的取消、转移、变更

锻件等从投料锻造加工、转工、入库、装配、出厂等制造过程的批次标志取消、转移、变更,应按GJB 726A《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规定。

3.6 锻造批次的检验标识与记录

(1)锻件按批次进行锻造工艺过程检验时,检验人员应按规定核对《材料领用单》、《零件材料代用审批程序单》、《原材料合格证(书)》、《锻造工艺规程》、《锻件热处理工艺规程》、《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或《锻件军检合格证(书)》(仅适用于军检锻件)等有关文件中的锻件批次凭证上批号、数量应与实物相符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2)所有锻造批次检验验收均应按有关检验验收程序进行,除此之外还应做出以下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a.对于首件鉴定的锻造检验验收,应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文件中做出首件鉴定检验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b.对于无损检验(如X光、荧光探伤、超声波、磁力探伤等)的锻造检验验收,应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等有关文件中做出检验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c.对于检验验收的影响锻件质量特性的关键工序锻造检验验收,应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等有关文件中做出影响锻件质量特性的关键工序的检验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d.对于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的锻件检验验收,应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文件中做出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的检验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e.对于返工、返修、让步接受、降级使用、返回供方、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的锻造检验验收,应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文件中做出返工、返修、让步接受、降级使用、返回供方、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的检验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f.对于材料(牌号、规格与尺寸、冷热加工状态、执行标准等)代用的锻造检验验收,应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文件中做出材料代用的检验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g.对于军检项目的锻造检验验收,应在《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锻件军检合格证(书)》等有关文件中做出军检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h.对于报废不合格品的锻造检验验收,应及时将报废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分离或远离处理并在《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文件中做出报废不合格品的检验验收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

(3)对于与锻造批次的检验标识与记录有关的《材料领用单》、《零件材料代用审批程序单》、《原材料合格证(书)》、《锻造工艺过程记录卡》、《锻造首件三检记录卡》、《锻件热处理记录卡》、《锻造中间过程巡回检验记录卡》、《锻造生产流程卡》、《锻件检验合格证(书)》或《锻件军检合格证(书)》(仅适用于军检锻件)等有关文件中所做出的锻造批次标识与记录应分类、分批与分期保存,保存期限应不低于产品使用寿命周期。

3.7 锻造批次的包装、运输、贮存与保管

(1)锻件应分类、分批与分期包装,包装物上按有关规定应有明显的锻造批次标志。

(2)锻件应分类、分批与分期运输,如若干批同时运输时,应有隔离、分离或远离等措施。

(3)锻件应分类、分批与分期贮存与保管,并有明显的锻造批次标志。

(4)锻件应分类、分批与分期和先进先出发放,并做好有关锻造批次凭证记录。

4 结束语

(1)锻造批次管理具有按批次记载标识或标志、按批次追踪锻造过程历史、使用情况以及将锻造风险危害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等特殊作用,最终可为实现锻造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管理保障。

(2)锻造批次管理方法提出了锻造批次管理原则和要求,是实现全过程、全覆盖和无遗漏锻造适时性过程控制的关键之一,具有极高的针对性、科学性、适宜性、符合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和再现可控性等显著特点。

(3)锻造批次管理方法可有利于优化、完善和补充现有锻造工艺技术与管理体系,规范锻造过程控制技术与管理要求,提高锻造标准化技术与管理水平,最终能够满足锻造工艺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创新要求。

猜你喜欢

锻件合格证热处理
关于召开“第20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的通知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热处理温度测量培训班”改期通知
大锻件热处理的特点
36NiCrMo16锻后硬度控制工艺研究
202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活动计划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改名为“承诺达标合格证”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探析热处理设备现状及节能环保技术运用展望
数字超声探伤仪在锻件检测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