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历史决议”与中共党史研究
2022-11-21周良书曹明臣
周良书,曹明臣
2021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明确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学习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不仅要学习其中关于党的百年历史的基本论述与结论,也要学习其中贯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与方法。本文从后一个方面展开讨论,谈谈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一、用发展与辩证的观点看历史
用发展与辩证的观点看历史,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决议》起草情况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他指出,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目的就在于“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2版。对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他要求用辩证的观点去看,比如,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②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2版。
第三个“历史决议”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指导原则。《决议》在引言中就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发展,明确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在建党百年这样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这个《决议》,目的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议》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新的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确立我国发展的新方向。
对于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决议》也不回避,而是辩证地去看。比如,《决议》在肯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的同时,也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在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上犯了错误,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他的这些错误,以至于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其教训极其惨痛。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八大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如,《决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因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管党治党一度趋于宽松软,致使党内政治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消极腐败现象不断蔓延,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遭到削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成功解决这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用发展与辩证的观点看历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思路和方法。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就指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58 页。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历史从来不等待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与软弱者,只有那些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呼吸的人,才有机会去赢得未来②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21 页。。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指出,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目的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③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13 页。此外,他还要求辩证地去看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为“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而否定成就”④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党建》2021 年第4 期。。对于毛泽东的功过,他也指出,不能因为他的伟大就把他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⑤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57 页。。
学习《决议》,推进中共党史研究,就是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辩证与发展的观点看历史的要求。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党的历史。开展党史研究,最为重要的是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⑥习近平:《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 年第1 期。。也就是说,党史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真相的揭示,还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正如毛泽东指出,“总结经验也可以说是算账,但我们的算账不要含有要搞垮谁的意思”⑦《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276 页。,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为了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主要目的还是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主持起草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邓小平也同样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使这个决议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历史决议所起的作用,就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07 页。。只有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不断地获得前进的动力。
其次,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党史问题。这就要求党史研究者遵守辩证法则,一分为二地看待党史上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党史上的失误和挫折,既不能夸大,也不能抹杀,而是实事求是,既看到问题的这一面,又看到问题的那一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目的也是总结经验,面向未来,促进发展。例如,在对待犯错误的同志问题上,毛泽东就指出,“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对问题“应作两方面的分析”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938 页。。因此,他认为犯了错误的同志,“并不是一切都错了,他们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蒋战争等问题上的若干观点,同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仍然是一致的”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90 页。。邓小平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对新中国成立头七年、“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认识,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对毛泽东的认识,都是坚持一分为二的。他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就是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如果没有这一反面教训,我们也不可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72 页。。
二、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
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是第三个“历史决议”遵循的另一基本原则。在《决议》起草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三个观点看待党的历史,其中第一个就是“具体历史的”观点。在《决议》中,这一原则首先体现在对党史人物与事件的具体表述中。对于如何评价毛泽东问题,《决议》继承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表述,同时强调当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的评价,《决议》则是基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特定背景,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 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这一原则还体现在关于党史分期和历史经验的论证方式上。比如,《决议》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说明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针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说明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说明党带领人民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针对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说明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华民族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党在特定历史阶段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总结成绩与经验,就是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
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树立的一种历史意识。比如,在纪念毛泽东120 周年诞辰座谈会上,他就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是他们的认识和行动仍然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限制。因此,对于毛泽东个人的评价问题,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去考察,“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57 页。。2016 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也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和运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什么场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5 月19 日,第2 版。。
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指导,推进中共党史研究,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党史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因此,认识党史上的诸多问题,也要基于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离开这些条件,党史研究就不可能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正如毛泽东指出:“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38 页。他还要求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对一些同志所犯的错误,要深入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邓小平也同样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19 页。这在如何评价毛泽东问题上表现最为明显。邓小平认为,要分析毛泽东的缺点和错误,当然要讲他的个人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72 页。。相反地,如果离开特定历史条件去研究历史问题,就会脱离实际,割断历史,甚至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
对于党史研究如何做到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也有一些方法可循。毛泽东就提出了“古今中外法”。他指出:“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00 页。“古今中外法”就是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坐标下研究问题,将研究的问题视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这无疑为党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具体的党史研究实践中,胡乔木提倡把党史研究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结合起来。他认为,党史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不能分开的,否则党的历史便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孤立地讲党史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原则的⑦《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258 页。。此外,龚育之还提出按照历史原貌写历史的方法,所谓历史原貌,即“历史当时是如何发生的,当时创造历史的人们是如何判断和分析情况,作出了怎样的决策,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⑧龚育之:《党史札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84 页。。这些具体方法都值得党史研究者学习和借鉴。
三、尊重历史发展整体性和连贯性
尊重历史发展整体性和连贯性,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注重历史发展本身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正如在《决议》起草情况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准确地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加强理论辨析与思想引导,澄清对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模糊认识与片面理解,更好地正本清源。《决议》紧紧抓住这些根本性问题,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概括为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事实上,也只有紧紧抓住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发展,才能真正理解中共党史内部这种一以贯之的内在联系。
其次,注重历史表述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决议》起草情况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也着重谈到这一问题。例如,对于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出现的重大是非问题,指出党已先后制定了两个“历史决议”,已经作出基本的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对于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与重要人物,指出前两个“历史决议”、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也都有过大量论述,都作过郑重结论,“这次全会决议坚持这些基本论述和结论”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第2 版。。这已经体现在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相关论述中。比如在序言中,《决议》明确指出,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极大地推进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其基本论述与结论至今仍然适用。《决议》前两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其内容已很清晰地呈现出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结论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此外,《决议》还继承十八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的论述与结论。比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对于党的历史所作的总结和论述,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决议》的表述中。
注重历史发展本身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历史的一贯看法。早在2011 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他就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②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共党史研究》2011 年第10 期。后来,他又强调将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③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58 页。而贯穿于这一接续奋斗历史过程始终的,正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针对一些人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关系上大做文章,出现非此即彼、相互否定的情况,他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时期,是两个有重大区别同时又相互联系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④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3-4 页。。
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指导,推进中共党史研究,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关注并尊重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一是在纵向上不能人为地割断历史。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应尊重历史而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予以总结,继承他们宝贵的遗产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34 页。。邓小平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旗帜不能丢,丢掉了就等于否定了党光辉的历史,“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0 页。。二是在横向上要把党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早在1942 年《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毛泽东就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③《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399 页。这就要求党史研究者具备一种整体的观念,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否则,党史研究必然会走向碎片化。三是要在研究中牢牢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列宁指出,在迂回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④《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692 页。。因此,抓住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党史的整条链子,因为它是贯穿于始终的一条红线。
四、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
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基本任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需要研究的问题众多,如何科学分析其固有的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决议》起草情况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⑤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第2 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奋力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开拓未来发展道路。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前两个“历史决议”已经做过系统总结。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一方面在已有总结和结论的基础上,对党的十八大之前的历史进行概括,另一方面将工作重心确立为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以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议》从十个方面,强调十个“明确”,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认为这是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此外,《决议》还进一步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同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历史问题的一贯立场。早在2011 年9 月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他就明确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①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共党史研究》2011 年第10 期。。2013 年12 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要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②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 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 年12 月5日,第1 版。2016 年7 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他又深刻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③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21 页。这些思想观点都已经体现在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之中。
从党史研究来看,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首先要坚持贯彻“历史决议”的精神。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作出的最新论断,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更是指导党史研究工作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党史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研究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党百年奋斗的内在理路。只有坚持以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为指导,才能在历史问题的研究中,保持同党中央的高度一致,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的错误。尤其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史的研究,更应以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为指导。原因在于,这个《决议》重点总结的就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根本性变革、积累的最新鲜经验,并充分体现新时代以来党的各次重要会议对党的历史作出的论述和概括。
其次,要揭示党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还必须深入历史现象背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党史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是从党的活动中揭示党史发展的规律,进而揭示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对于党史研究,胡乔木有很深的体会,他认为“我们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要从对历史的总结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新闻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470 页。。胡绳也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能仅仅是表述其表面的现象,而是要对历史有所议论,“这种议论是否深刻,就在于能否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得出规律性的认识”⑤胡绳:《胡绳全书》(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780 页。。那么究竟如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供了一个方法:“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91 页。也就是说,要通过整理、分析、演绎、判断、综合、归纳,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综上所述,第三个“历史决议”是指导中共党史研究最新的纲领性文件。党史研究不但要以《决议》的基本结论为指导思想,更要遵循《决议》分析与总结历史问题的原则与方法。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691 页。对于党史研究而言,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提供给党史研究的同样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开展研究的指导原则,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出发点和供党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