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治疗的新进展
2022-11-21蒋植超
蒋植超
灌阳县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600
腹泻按照腹泻程度可分为轻型(无脱水﹑中毒症状)﹑中型(轻度脱水或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中毒症状);按照病因可分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约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有肠道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除病毒外,细菌感染﹑真菌﹑寄生虫也可引发疾病,非感染性腹泻可由饮食﹑过敏﹑受凉﹑酶缺乏等因素引起[1]。婴幼儿易发病与机体防御差﹑生长发育快﹑消化系统未成熟等因素相关,婴幼儿胃酸﹑消化酶分泌较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较快,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体内水分代谢较旺盛,则容易发生体液紊乱,神经﹑循环﹑肝肾等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婴幼儿胃排空较快,杀灭细菌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2]-[3]。小儿腹泻影响因素较多,疾病持续时间较长,对患儿生活造成较严重影响,本研究对小儿腹泻病治疗的新进展进行分析。
1.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利用食物影响机体功能,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饮食疗法为治疗小儿腹泻的常见措施,患儿患病期间,母乳喂养患儿需减少每次喂养时间,由少量逐渐过渡到多量,年龄6个月以内且为人工喂养患儿,也应由少量到多量过渡,由稀到稠过渡,若年龄在6个月以上,应合理增加辅食,但不宜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类食物,避免加重肠胃负担,导致病情加重。韩慧学者[4]研究中指出腹泻患儿发病过程中,进食量有明显的降低,饮食疗法可保证患儿营养的供给,避免患儿发生营养不良。
2.药物治疗
2.1 抗病毒治疗 导致小儿腹泻发生的病原菌较多,包含细菌﹑病毒等,其中病毒占比较高,若患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则可给予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利巴韦林是一种抗非逆转录病毒药,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药物可快速磷酸化,通过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等,引起细胞内三磷酸鸟苷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免疫和抗体作用。张善凤等学者[5]指出利巴韦林对DNA及RNA病菌有较好的阻碍作用,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单独使用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研究中使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进行治疗,喜炎平为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具有解毒退热﹑止咳止痢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呕吐﹑腹泻等症状。
2.2 抗生素治疗 对于侵袭性病毒感染患儿,临床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病情﹑身体等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患儿病情加重。雷要军学者[6]指出感染性腹泻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应及时采取止泻﹑抗菌等治疗,头孢噻肟钠为人工合成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于革兰阴性菌较敏感,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干扰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瓦解,达到杀菌的目的,蒙脱石散是一种吸附性止泻剂,可与消化道内黏液结合,减少损害,同时可吸附致病菌及毒素,从而起到抑制病毒传播的作用,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3.微生态制剂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较复杂,可分为原籍菌群和外籍菌群,原籍菌群多为正常菌群,除此之外还存在正常病毒群﹑真菌群等,各有其生理功能,腹泻患儿患病时肠道厌氧菌可减少约1000倍,说明肠内微生态系统发生严重失调。微生态制剂是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调整微生物生态失调,保持平衡,达到提高或改善健康的目的,肠道微生物态制剂临床应用较广泛,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三类,益生菌可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临床较常见的有双歧三联活菌﹑双歧四联活菌等[7]。贾延贞学者[8]指出人体肠道中细菌种类较多,若肠道出现炎症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小儿肠道菌群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紊乱,治疗时若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则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加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可覆盖于肠道黏膜表面形成屏障,阻止细菌对机体的侵害,抑制毒素的产生,从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
4.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腹泻患儿存在微量元素吸收障碍,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乏,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锌是人体中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内,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身体和智力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机体缺乏锌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需及时为机体补充锌元素,增强患儿免疫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徐燕学者[9]表明患儿腹泻时,体内锌﹑铜等微量元素大量流失,导致容易发生感染,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需及时补充锌元素,可改善患儿腹泻症状,治疗效果显著。维生素对患儿的生长﹑代谢﹑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对改善﹑维持肠道功能有积极作用,若患儿缺乏维生素A,免疫功能则有所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需及时补充维生素含量,提高患儿免疫功能[10]。
5.脱水治疗
小儿长期腹泻则会导致脱水的发生,导致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应及时补液治疗,迅速纠正患儿电解质平衡紊乱,根据患儿脱水程度采取治疗措施,多数患儿为轻度或中度脱水,嘱患儿日常增加饮水量,及时静脉补液,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给予患儿口服补液盐(ORS),另外可指导患儿家属自备糖盐水﹑米汤等液体,以纠正脱水,ORS溶液可补充机体丢失的体液,包含水分﹑钠﹑钾等,维持电解质平衡,成分中含有葡萄糖,肠黏膜在吸收葡萄糖时可吸收一定的钠离子,从而增加肠道对肠液的吸收,可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腹泻[11]。
6.消旋卡多曲
消旋卡多曲为脑啡肽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幼儿腹泻,有较强的止泻作用,药物可快速水解成为醋托分,对脑啡肽有抑制作用,可减少水﹑电解质的过度分泌,从而起到止泻作用,药物对胃肠道蠕动﹑肠道内分泌物没有明显的影响,起效快且安全性高。于秀芝学者[12]在研究中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腹泻患儿,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过度分泌水电解质是腹泻发生的原因之一,合理抑制电解质分泌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而消旋卡多曲有较好的抗分泌作用,并且只在发生过度分泌时起效,对患儿肠道物质运转﹑其他正常功能不会造成影响,几乎不产生不良反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7.总结
小儿腹泻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下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应根据患儿病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对患儿损伤较小的方式治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方式有合理调节饮食﹑积极预防脱水﹑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同时需给予抗病毒﹑抗生素﹑提高免疫力等药物治疗,单纯给予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效果不理想,可联合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临床现阶段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因此还需不断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