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2-11-21陈肖肖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催产素学者康复训练

陈肖肖

北流市人民医院 广西 北流 537400

儿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患病患儿具有明显的语言障碍,不能实现日常交流,且对情感感知较弱,需要长期进行康复治疗,且有时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家属期望落空,并形成较重经济负担,所以医疗人员需转变治疗思维,在试错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根据患儿情况实施针对性和灵活性干预,促使疾病稳定,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为家属带来新的希望。

1 儿童孤独症疾病概述

1.1 儿童孤独症疾病病因

儿童孤独症易发于男性,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临床上针对此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与遗传因素﹑围生期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同时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也是导致患病的主要因素。而根据杨晓蕾[1]等学者的研究中,其认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异常与患病程度密切相关,且在其他研究中还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病灶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另外在雷洁[2]等学者的文献中,发现脆性X综合征是引发患儿智力低下的原因,另外还有唐氏综合征。这两种因素皆因染色体异常导致,所以建议实施实验室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促使症状改善。

1.2 儿童孤独症疾病症状

儿童孤独症较为常见的症状有表达障碍﹑交往障碍和行为刻板等,同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明显精神迟滞,智力落后。而在李欣怡[3]等学者还概括出脾肾阳虚﹑寒痰凝滞证和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两种。通俗来说,脾肾阳虚﹑寒痰凝滞证患儿特点:远离人群,面色发白,且面中部位,比如山根四周等发青,睡眠较差,有遗尿现象,手脚冰凉;而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患儿则是多动不宁,烦躁异常,具有明显破坏行为,且肝火旺盛,脾气较大。

2 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2.1 鼻喷催产素治疗

唐林[4]等学者研究中,共选择25名ASD儿童,其中12名儿童实施鼻喷催产素治疗,另外13名儿童未实施鼻喷催产素,分析血清催产素,结果对比,治疗4周后,治疗组儿童社交回应量表SRS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t=3.87,P=0.007)。此治疗方案主要运用催产素亲和力,使得分布在脑区的位点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患儿情绪转变,对同伴和家属产生信任思维,延长注视时间,有效恢复社交功能,另外催产素起到负性调控作用,激活患儿杏仁核和神经元等,起到消减负性情绪的作用,除此之外,相比其他给药方式,鼻喷能促使干预更加顺利,减轻患儿排斥反应。

2.2 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教育

余春[5]等学者在研究中共选择64例患儿,等分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单一健康教育,治疗组实施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教育,分析治疗效果,并采用(C-PEP-3)和(CARS)对比研究结果,最终发现实施3个月后,治疗组显效﹑有效人数较多,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且(C-PEP-3)评分明显提高(P<0.05);(CARS)评分降低(P<0.05),说明联合组作用于疾病效果明显。健康宣教主要包含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结构化教学两种,需严格按照步骤和治疗疗程开展。穴位电刺激实施前,先实施镇静干预,并对头针(包含百会﹑四神针﹑语言一区至三区﹑脑户)﹑体针(内关﹑神门﹑涌泉﹑悬钟)涉及到的穴位消毒灭菌,每次施针时间为3min,间隔1min,治疗仪参数按照处方设定(通常为频率10HZ﹑电流1.53AM﹑脉宽为300us),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辩证治疗。

2.3 经颅磁刺激联合早期介入丹佛康复训练模式(ESDM)

季倩倩[6]等学者在治疗方案研究中,选择92例患儿,其中46例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另外46例为经颅磁刺激联合ESDM治疗,分析WISC评分﹑CARS评分和ABC评分,最终结果对比出,治疗后颅磁丹佛组WISC总评分﹑ABC总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t=17.247,P=0.000;t=8.313,P=0.000);颅磁丹佛组CAR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t=7.117,P=0.000);颅磁丹佛组治疗有效率为84.78%,高于常规康复组(65.22%)。治疗方式:采用专业超低频经颅刺激仪器,根据监测数据,将反应数据过高的名称记录,并输入仪器,确定磁刺激强度(大致为300-450GS),治疗时间为5-15min,总时间不得超过30min,初次治疗为一天一次(维持10天),之后调整为一周两次(维持两周),最后为一周一次(治疗三周)。ESDM采用一对一治疗方案,重点实施评估环节,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干预方式,另外需实施回合式教学,并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加强练习难度,每次治疗时间为1h,每周实施6天,每天2h。

2.4 叶酸辅助治疗

在蔡小凡[7]等学者的研究中,主要分析叶酸和维生素B12对患儿的影响,选取244例ASD儿童,以量表分析其症状并记录发育水平,另外选取93名健康儿童,最终发现244例ASD儿童血清叶酸水平为(10.68±4.08)μg/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11.83±4.37),而VB12浓度具有一致性(P>0.05)。笔者认为,儿童孤独症体内叶酸水平缺乏,导致出现神经发育障碍,所有在常规治疗方案中可视情况实施叶酸药物干预,促使患儿线粒体功能恢复,为正常细胞供能,并调控细胞生长,协调神经递质释放等,提高治疗效果。

2.5 基于ICF-CY的适应性韵律体操活动治疗

许晨晨[8]等学者选用3例患病男童,制定体操体育活动,分析干预前后患儿综合功能和运动发育情况,最终得出实施后儿童身体结构和功能﹑PDMS-2粗大运动功能等评分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体操活动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有体适能练习﹑运动技能(比如轻器械练习﹑韵律操等)和运动竞赛,主旨是改善和提升患儿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等身体功能。每次练习时间为50min,每周进行三次,持续12周。

2.6 三部推拿开窍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孔亚敏[9]等学者选取96例患儿,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三部推拿开窍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各48例,分析实施后治疗疗效和各指标(ATEC量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最终得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66.00);观察组ATEC量表总评分为(60.52±13.50)分,低于对照组(72.11±13.52)分;观察组血清t-PA水平明显上升,PAI-1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三部推拿开窍法分三种,分别为头面部﹑胸腹部和背部,其中头面部包含推印堂穴后开天门﹑坎宫等,拿头部五经,点按百会﹑四神聪等,每次推拿次数为150次左右,时间为1.5min左右;胸腹部包含推前正中线上人脉﹑肾经等,按揉中脘﹑关元﹑气海等,时间为0.5min;背部含督脉,扣华佗夹脊﹑捏脊﹑重提肾俞﹑脾俞等,时间共5min。整个流程大致为20min,每周治疗6次,持续6天,6个疗程(一月一疗程)。

2.7 rTMS配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梁洁倪[10]等学者选择60例患儿,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rTMS配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最终得出结果,观察组CARS评分﹑RBS-R评分﹑ABC评分﹑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DS-C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效果明显。rTMS:对患儿配饰进行检查,确保无金属制品后,选择双位联动MagTD磁场刺激仪,调整姿势为仰卧,观察参数,刺激强度按照运动阈值确定,通常为90%,频率调整为1HZ,重点刺激患儿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实施中需10个磁脉冲暂停20s,共400个(一天一次,每次20min,一个疗程为4周,保证6个疗程),另外需转变刺激位置(前期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中期为右侧﹑后期为双侧)。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确保环境私密空旷,端正患儿姿势,在其面前1.5m左右放置镜子,指导其看着镜中自己,并完成一系列康复训练,提高大脑控制度,每周实施5天,每日3次,持续6个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现常规康复训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但单一实施效果不明显,通常为联合使用,且此疾病不建议实施药物干预,但可根据指标检查实施药物辅助治疗,另外此疾病治疗重点为锻炼患儿身体功能,所以可多采用穴位刺激﹑体操联系和推拿按摩等,最后,rTMS配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为新型治疗方案,其康复效果较为明显,可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广泛实施。此疾病对患儿和家属的影响较大,但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家属仍需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学习疾病知识,主动配合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催产素学者康复训练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学者介绍
催产素有助消除恐惧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