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11-21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专业课课程思政

郝 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今后的教育发展趋势。这一全新理念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思政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顺应高校教育体系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实践和创新,应以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为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应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引导工作的方向和实施工作的方法。“课程思政”指的是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都插入思政政治教育,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和以德树人相关,所有的教师都应该秉承以德树人,并以此作为教书育人的标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简言之,“课程思政”就是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与专业课相结合,教师在教授专业的过程中不忘“教书育人”的职责,专业课老师要始终牢记“教书育人”不光是教辅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自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传递正能量的第一人。“课程思政”应以“以德树人”为基础,秉承“教书育人”这一教学观念,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教书育人发扬光大,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教师的重要性,在整体上逐步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加强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的教育内容应该以国家战略作为出发,以课程为基础,把“以德树人”作为基本要求,把“传授知识和价值”作为标准理念,把各个学科中所涉及到的德育元素进行整理,从中深层地提炼出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们的价值观,认知和行为方面都有正确的引领;在专业课的教学以及各个改革活动中,都加入高校思政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知识的熏陶。专业课程教学里加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元素,对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艺术里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人是为了谁”“如何把人培养好”把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落实好。“教书育人”主要体现在“以德树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就是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学理论,大学专业课程结合了真善美的传播,这一次结合需要全体一线教师的“冶炼”与“加工”,需要我们老师转变教育理念——把“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让我们神圣的教学成为有情,有意,有温度的过程。

二、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步入成人阶段,但思想上仍然单纯,易感情用事,加之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高科技引领下的新闻传媒技术的发展,涉世之初的大学生面对不再单纯的社会,简单又充满各种诱惑,对铺天盖地的信息缺少辨别删减的能力,如得不到正确引导,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影响。处于人生转折期的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作为人生指航灯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高校教师身上。目前的大学生都是出生在21世纪的“00后”学子。他们一是在物质生活层面比较富裕,我们所谓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他们身上已不见踪影;二是在精神层面,这一代的大学生,生于新时代,身处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地球村,他们所接触的信息量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与超越的,再加上现在中西方文化的频繁碰撞与融合,更需要一线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借助于“课程思政”这个大环境加以引导。党的十九大强调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一核三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是核心,也是必须要修的一项课程,以思想政治选修课建设、综合素养课建设及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为三环,形成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作用。众所周知,除了政法专业之外,大学必修课“思想政治课程”所开设的时间短,不能满足新时代新青年的要求,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要求与效果。面对新形势大学阶段的课程必须以大学必修课——“思想政治课程”为核心,其他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为补充,才能使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理念为先导。

三、课程思政的载体

在高校专业课和大学英语等课程应该成为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高校教师中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学生的学习时间以专业课学习居多。在高校,学生们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其次就是大学英语,而且每周有4课时左右的课程。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程涉及每个专业,每周课时又多于其它课时,而且连续开设四学期,同时在高校的教师比例中,大学英语教师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专业老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提供高校大学生优质的外语教育。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对学生出国深造,与国际交流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英语课程在大学生的所有课程里是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可以提高眼界,感受国际文化,提升文化内涵。不仅如此,学习英语课程还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潜能,提升认知水平,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可见英语在高校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专业知识,而且要明白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甚至在某些层面还代表着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受众面广、课时量多、时间跨度长、教学内容丰富的大学英语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课程思政”在高校中要得以有效完美的实施,大学英语课程要积极发挥其载体作用。除了专业课,大学英语作为思政课程的载体毋庸置疑。

四、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要素

要使“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专业课和必修课中有效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前提。

(一)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素养。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贯彻了“各门功课都有育人功能”的基本要求,强化了教师育人的主体责任。课程思政教学与教师的职业理想、责任感、道德操守、传道能力等密切相关,它不像思政课程那样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内容,而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自觉意识,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堂入教材、进头脑已是大势所趋。在新形势下“课程思政”要落实,有效果,要想在课程思政方面有所建树,教师作为心灵的工程师,时常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是对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方面要求的体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思想觉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高标准,严要求。所以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一是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开展思政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思政转化为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地把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这一目标落实到行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的内涵,课本中编者选材的目的,将其教材的主旨与学生生活、学业,以及未来的事业发展所需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联系起来。二是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的每一堂课都要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最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同时,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耐心,让学生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中慢慢受到影响,坚持用奉献精神让枯燥的学习不再无味,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思政施教主题”要突破固有的“思维局限”。长期的课堂教学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加上教学的分工和导向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会被认为是:政治理论课程老师和从事学生管理人员(如辅导员)的职责,专业课和公共课的一线教师很难冲破固有的这种思维局限,总认为自己的职责是传授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一是专业课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转变观念。不断钻研课程内容,并从中挖掘出和思政相关的知识点和元素,并把所要教学的内容和挖掘的思政内容相结合,成功地转型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二是一线教师要对“课程思政”有着正确的理解。“课程思政”并不要求我们像在专业的“思政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与讲述一些专业的思政理论与体系。而“课程思政”重在“教书育人”,可以将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提炼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与价值观。虽然革新教学观念势在必行,转型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可能也存在着众多困难,但是要承认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

五、结语

社会要发展,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必不可少,人才的培养是基础,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是历代伟人用其坚强的毅力,无私奉献和伟大的创作精神所书写的。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这种伟人的精神不能丢,不能弃。在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时期,社会稳定繁荣,物质丰富,娱乐生活多彩的今天,新世纪的年轻一代更应该秉承伟人的奋斗精神和先烈的奉献和牺牲的精神,给社会的发展注入灵魂,使其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课程思政”的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为高校所有的师生指明了方向,它既是新时代教育界的新理念,又是各专业课程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每位高校教师所必须肩负的使命。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多实践,多探索,摸索与形成“课程思政”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大量有效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发展,帮助新时代的青年树立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专业课课程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篆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